枞阳县会宫镇
安徽铜陵枞阳县下辖镇
会宫镇地理位置显要,位于枞阳县中部,东与项铺镇金社镇、山山镇和白荡湖共水,南接官埠桥镇,与雨坛乡、义津镇毗连,北和浮山镇交接。地势西高东低,西边山丘延绵,东属白荡湖低圩区,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最高山峰为大拔茅山峰,海拔为278.3米。
地理环境
会宫镇辖11个行政村,1个街道管委会,450个村民组。全乡行政面积76.21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65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441公顷,旱地212公顷,山场1899公顷,可养水面679公顷。
人口民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28592人。
交通
会宫镇境内有枞桐、铜安、白会和山会4条主干线穿境而过,
三十分钟可达安庆天柱山机场,二十分钟可达合安、合铜高速公路,与合肥市安庆市铜陵市车程均在一小时左右,即将开工建设的池州大桥起点于会宫,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旅游景点颇多,既有城山古寨、宝华禅寺、竹湖落雁、亭子山等景点;又有城山大墩遗址、张氏宗祠、同安县城遗址、大屋牌坊和王胜墓、方清泉墓等古迹。会宫是合肥、铜陵、黄山市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
文化
人文底蕴
文化底蕴深厚,会宫人历来重文尚读,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文有桐城派文学大师吴汝纶,清末明初任云南兴义府知府的方荃,民国28年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的方治;武有明代“怀远大将军”王胜和“名威将军”方清泉,新中国授“中将”衔的张斌。
经济
近年来,会宫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化结构树产业,围绕优势兴商贸,开发资源强财政”为发展思路,以工业产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激活全民创业意识;以“平安会宫”创建为载体,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活力稳步增强。一是培育大项目,构筑强有力的发展支撑。面对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会宫镇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上,不断提升镇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重点培植了建材大市场等11家规模企业。二是培植大产业,构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立足于会宫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整合乡内矿产资源,加大投入,实施规模经营,提高矿产开采效益。目前投资千万元以上的矿山企业达6家。三是加大对橡胶业、海绵业、建材业等传统规模工业企业扶持力度,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全乡工业经济结构由原来单一的采掘业已逐步发展为采掘、建材、橡胶和硫璃瓦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群的工业经济格局。
集镇建设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规模开发初显端倪。按照三位一体经营城镇的总体思路,几年来多方融资先后建设了新街集贸市场、街道水泥路、垃圾场、停车场和建材大市场一期,引进了长江自来水,安装了路灯,还对会宫岔路口电网实施了整改,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逐渐齐全,促进了农村周边产业、资金和劳动力向镇区集中,集镇的人气、商气和财气日趋兴旺。
交通建设有序推进,区位优势逐步提升。大力推进“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三年共开工建设 20条水泥路,里程 32公里,超额完成县下达会宫乡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全乡境内已逐步形成了以四条主干线为依托和村村通水泥路为主体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呈现新貌。会宫大内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枞阳县会宫乡优势农产品基地、“三元”杂交猪基地、塔湖稻田养虾生产基地、晓春垂钓中心基地、栏桥苗禽交易基地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农业产业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大力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先后建成了三个自来水厂,农民饮用水质量得到保障;农网改造继续推进,全乡供电不足的矛盾得到解决;甲烷能源得到推广,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功能区建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已初步形成老桥工业功能区、光裕商贸功能区、会岔纺织服装功能区和拔茅至栏桥苗禽交易功能区,并连片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全,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几年来共引进项目 18个。
生态农业
会宫镇晓春村旅游观光园,该生态观光旅游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从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同归田野、自然的观光旅游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生态旅游观光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国外优质品种进行繁殖比赛,扩大宣传及影响力。种植项目以无公害种植为主,发展绿色健康产品。
生态旅游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旅游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社会
计划生育事业
计划生育局面良好转变,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宣教活动,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夯实计划生育阵地,完善了“三位一体”宣传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狠抓了环孕检、四项手术、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管理等基层基础工作;加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二女户养老保险、独身子女保健费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同时还加责任追究力度,增强乡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由于多管齐下,计划生育局面明显转变。
社会保障事业
社会保障逐步落实,群众生活更加安定。加强社会救助。以安置灾民为重点,切实抓好自然灾害的救济工作。及时下拨救灾款,用于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还投入资金新建和维修了五保户、困难户住房;加大投入,提高城镇和农村低保面,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切实搞好五保户的供养,确保了五保户的基本生活;逐步规范医疗救助,缓解五保老人和贫困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大力推行新农合参合工作,提高新农合参合率;高度重视社保工作,积极组织城乡劳动力参加县转移就业培训和招聘会,提高劳动就业率。
会宫镇敬老院是一家以个人投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中心敬老院,座落在会宫镇老桥村,东临枞桐公路,南北靠老桥村磊山。一期工程总投资1300多万元,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3006平方米,共有双人房56套,112个床位。
教育事业
教育卫生蓬勃发展,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校园内外环境进一步优化。小学巩固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8%,教育债务得到偿还,学校危房基本得到改造;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构健全,农村防疫措施得力,卫生投入有保障,医院门诊大楼在会叉建成,村级卫生室规划建设工程已开始启动;国防教育深入人心,地方武装预备整组、训练、征兵任务高质量完成,民兵组织在我乡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创新开展。公安、国土、广播、国税、地税、工商、供电等事业单位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斐然。人大、政协工作在全县名列前茅。
党风廉政建设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谐清风劲吹圣地。组织了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了以创建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为主的多形式的廉政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廉政意识;以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增强廉政的控制力;加大了对重点工作的检查督查力度,重点是以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为重点的自办案件的查处,增强了廉政的惩处力;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指导性标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村级集体财务委托代理制度;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基层站所评议活动,努力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廉洁型机关;继续实行科干工作分片和联系重点企业,一般干部分工联系村制度,调动全体干部抓落实的积极性。还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全乡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宣传文化事业
发挥宣传工作优势,“和谐文化”深入民心。瞄准着力点,围绕中心工作凝聚共识和力量。通过召开多层次的会议、出黑板报、张贴标语、悬挂过街横幅、出动宣传车和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报道,多形式地宣传招商引资、计划生育、民生工程等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形成支持发展、参与发展、共享发展的大和唱;选准切入点,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培育和谐文明乡风。针对我乡信访工作比较落后的现状,乡党委政府虚功实做,以群众利益为根本,从群众最关心、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同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及时疏导情绪,化解矛盾;抓准落脚点,创新载体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组织县有关部门送电影、送戏下乡,在枞阳县在线上开辟会宫网页,还启动实施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社会治安建设
政法综治保驾护航,全力打造“平安会宫”。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认真抓好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乡刑事案件大幅下降,社会大局稳定有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日常监管常抓不懈,强力保障安全生产。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狠抓了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和重点整治,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安全意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了群众生活环境和平安定。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人口民族
交通
文化
人文底蕴
经济
集镇建设
生态农业
社会
计划生育事业
社会保障事业
教育事业
党风廉政建设
宣传文化事业
社会治安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