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士中(Shizhong Qiang)是一位中国工程师和教授,1941年出生于
礼泉县。他对桥梁钢结构理论有深入的研究。196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2年获得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是该校历史上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博士。他曾在1988年至1990年期间在英国
帝国理工学院作为访问学者。1993年,他被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批准为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自1996年起,他担任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强士中教授的研究成果包括采用动态松弛法完成板的极限承载力,加劲板件面内荷载下的大挠度弹塑性分析等。他曾任
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铁道桥梁协会理事等职务。1985年,他被
广东省交通厅聘为顾问
洛溪大桥顾问,后曾担任
虎门珠江大桥、
芜湖长江大桥、
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顾问。他曾获得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部委员,国家攀登计划评委;
近几年来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主要有:
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的设计复核、施工监控、成桥静动载试验、结构稳定性分析及子结构的三个大型试验,
芜湖长江大桥施工监控、抗风稳定性及车桥耦合振动研究,京沪高速铁路南京过江斜拉桥方案抗风、抗震及车桥耦合振动研究,
海沧大桥施工监控、抗风稳定性及成桥静动载试验研究,广东
金马大桥、
桂林解放桥、沈阳共和桥等
斜拉桥的设计复核;他曾指导一批年青教师参与
虎门大桥主跨
悬索桥、
江阴公路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二桥主跨斜拉桥的设计工作;他对虎门悬索桥采用全焊技术的建议被采纳,这一建议对其后修建的扁平钢箱梁悬索桥和斜拉桥产生重大影响。
在
钢桥稳定理论的研究方面首先在国内介绍了新的数值方法--动态松弛法(动态松弛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大跨
预应力混凝土桥的设计理论、在板钢结构的弹塑性行为及CAD和专家系统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其研究成果获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并广泛应用到了实际建设中主持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译著两部。
强教授对桥梁钢结构理论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曾采用动态松弛法完成板的极限承载力,加劲板件面内荷载下的大挠度弹塑性分析等,曾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铁道桥梁协会理事等职务,1985年被
广东省交通厅聘为顾问
洛溪大桥顾问,后曾担任
虎门珠江大桥、
芜湖长江大桥、
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顾问,曾获得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