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松涛(1918—1940 年),乃郑寄云的孙子、郑肃恭的儿子。他作为一名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更是伟大的抗日英烈。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投身于抗日的浩荡洪流之中。然而,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却在 22 岁这一年,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松涛的英勇事迹并未被遗忘。他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被人民政府追认成为革命烈士。他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载史册,成为后人敬仰和学习的楷模。
郑松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耀着后人前行的道路。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郑松涛1918年生于泰国,1930年在曼谷后新民学校读书,毕业后回国就读于汕头礐光中学。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抗日救国运动后,激发起郑松涛抗日救国的革命热情,他决心投身抗日救亡斗争中,于是毅然离开
汕头市,与友人同赴
上海市,考进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郑松涛回到潮汕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七八月间,郑松涛当选为澄海青抗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执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5月,汕头青抗会为适应形势发展,组织了一支以20多名少工队员为主体的抗日儿童流动剧团,郑松涛在该团担任队长,巡回于潮汕各县宣传抗日。1940年4月27日凌晨3时许,日寇与伪军300多人分三路进犯包围县战工队驻地——澄海莲阳北李(现
莲上镇南徽村)李氏宗祠,在这危急关头,郑松涛不顾自身安危,协助多名队员越墙转移后,敌人已进入驻地搜查。此时他只要越墙而过,就能顺利脱险。可他毅然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看着还未脱险的4名女队员,他镇定地让女队员踏上自己肩膀越墙,因女队员慌乱而耽搁时间,郑松涛不幸被日寇逮捕。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郑松涛毫不屈服,敌人恼羞成怒,最后残忍地将他押到庵埠赐茶渡亭附近斩首,牺牲时年仅22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郑松涛为革命烈士;2000年澄海冠山社区和一批老干部集资在平山仔西南面修建“听涛亭”,以纪念郑松涛烈士。2015年央视《华人世界》栏目以《泰国归侨郑松涛:牺牲前高喊“中国抗战必胜”》为题,详细记录了郑松涛烈士的英勇事迹。
郑寄云早年随父在南洋经商成功后返乡捐官建宅,因生意往返于冠山与
泰国。1938年泰国潮州会馆成立,陈景川任第一届主席。全民族抗战爆发后,1939年11月21日,
会馆发起人之一
蚁光炎在曼谷被暗杀。1942年2月,陈景川等侨领被日军逮捕,会馆陷入停顿。泰国当局借口无人负责,通知征收会馆馆址。在此形势下,郑寄云被推为泰国潮州会馆第三届主席。他领导会馆救济、安置逃难侨胞,还在水灾时积极救灾。艰难时局中,郑寄云不辞辛劳为侨胞解决问题,因忠厚和才干被尊称为“合兴爷”“和事佬”。
五四运动激发青年爱国热情,他们思考寻求
中原地区自强之道以救国救民。当年华侨教育会招考赴法留学生,
澄海区5人被录取,包括郑肃恭、
许包野等。1923年,郑肃恭与许包野等中国学生赴德留学,期间他们与周恩来、朱德等常往来。许包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国参加革命,作出积极贡献,被誉为“革命圣火接引人”。郑肃恭在父亲支持下努力学习医学知识,获博士学位后在
泰国开办“南国”药房,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抗战期间,他也为中国抗战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