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二郎庙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
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现存金、明、
清代建筑,有戏台、献殿、正殿、东西垛殿、
骑楼等。戏台为
金朝遗构,其余均为明清遗构。戏台面阔一间,进深四,单檐
歇山顶。
台基略呈长方形,台身立四柱,上设大额枋,
柱头上施有转角铺作,每面补间各两朵,昂皆为真昂,后尾挑于平槫之下,形成方形框架承托屋架。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代戏台,为研究
中原地区的戏剧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
二郎庙,位于高平市区西北8.5公里
寺庄镇王报村北的土岗上,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
道教建筑群,庙内共保存明清建筑若干座,
金朝建筑一座。其中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的戏台,距今已有近830年历史,文物专家认定该戏台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戏台。占地面积1785.6平方米,现存正殿、献殿、戏台、东西厢房若干间。二郎庙坐北朝南,单进院落,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戏台、献殿、正殿;戏台两侧为东西掖门、垛殿、角楼,一字并列;正殿两侧各建耳殿三间,院内东西廊庑各十间,廊庑北部东西对称各建有配殿一座。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为明代遗构;献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为明代遗构。献殿中央还摆放有明万历九年
石雕供桌一张。
二郎庙位于
高平市市区西北8.5公里
寺庄镇王报村北的土岗上,二郎庙创建年代不详,至迟在
唐朝时已存,庙院座北面南,单进院,现存建筑有:戏台、献殿、正殿、东西垛殿、廊房等。历代屡有修,戏台为
金朝遗构,其余均为明清遗物。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纳入
山西省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第一批修缮保护工程的
长治市高平二郎庙就是其中之一。高平二郎庙是一处保存完整的
道教建筑群,庙内共保存清代建筑14座;金代建筑1座,其中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的戏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现存最早的戏剧舞台。二郎庙由清末至。今从未进行过修葺、保养。在这次大修前,所有建筑都有了严重的残破,屋顶大部分塌、墙体局部塌陷,各类木构件严重糟朽,石构件缺失……为了对其进行科学的维修保护,2006年
高平市文物局曾委托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二郎庙全部古建筑进行了勘察
测绘学,制定了保护修缮设计方案。方案于2007年底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论证组通过。2008年国家文物局确定对
山西省南部早期建筑进行保护修缮,二郎庙保护修缮工程立项后被纳入了第一批修缮工程项目中。
在二郎庙中迄今为止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
金朝戏台,它位于庙之中轴线最南端倒座位置,面扩一间,平面为正方形,宽、深均5米,进深四椽,悬山式屋顶,简板布瓦盖顶,建设在一个高1.1米的
台基上。台基平面为正方形,须弥座式,长7.4米,宽5.9米,高1.4米。四角立柱均为粗硕的圆木柱,下施圆柱形砂石柱础,础径随同木柱一般,约有0.5米,柱、础通高3.13米(木柱高2.65米,石础露明部分高0.48米)。木柱收分、侧角甚是明显,具宋金建筑的雄浑大气。屋顶单檐歇山,
举折平缓,翻修过的
琉璃脊兽甚是美观。整个建筑由斗拱直接支撑屋面,柱子上细下粗,处处体现出
金朝时期的建筑特征,戏台大额枋宽厚,不用阑额,而在
柱头上横穿一
替木用以承重。大额枋和替木都伸出柱外,断面垂直截去,不假任何雕饰。撩檐桁下施由三段木对接的平枋,枋下每面各斗四攒,空当两攒正上为枋之对接口。斗栱四铺作,单下真昂,昂身较短,昂嘴略近扁平。栱面不抹斜,所用皆真华头子,耍头也作昂形。四转角斗栱皆三缝,出45°由昂、斜昂,侧面耍头则为
直翅亚目头。在戏台正面右下方的一块束腰石上,留有这样一则铭文题记:“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
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石板右上角还刻有:“博士
李皋”四字,就是这些文字记载为该戏台提供了确切的创建年代: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这也证明该戏台距今已有近830年历史,确实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戏台。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2013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评选结果5日在京揭晓。
高平市二郎庙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