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束越新担任
中国光学学会颜色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次年他被任命为
山东纺织工学院颜色光学研究室学术小组组长,1982年2月成为硕士生导师,4月加入学院
学位评定委员会。同年12月,他主持研制的“WSC型色差计”通过鉴定,并于198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1984年,他与团队共同完成D65标准光源项目,该项目于1985年获省教委科研成果三等奖。1985年,他参与制定“安全色卡”国家标准,支持行业标准化工作。1988年,束越新被评为
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9至2001年间,束越新参与研究的多个研究成果发布,包括《并列式白炽灯模拟D光源滤色器》《高清晰度电视的色度处理》《白昼光与验色仪》以及《CIE标准照明体D65光谱敏感性质的研究》。
1981年1月,束越新被任命为
山东纺织工学院颜色光学研究室学术小组组长,负责推动该领域的科研工作。1982年2月,他成为颜色光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并招收了首批研究生。4月20日,束越新成为学院
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1982年12月,束越新等人研制的“WSC型色差计”通过纺织工业部的
技术鉴定,鉴定结果为达到国际水平,该项目于198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1984年11月,他与团队共同完成的D65标准光源也通过了纺织工业部的技术鉴定,并被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于1985年获得省教委科研成果三等奖。此外,1985年12月,束越新参与了“安全色卡(国家标准)”的制定,该项目在北京通过了劳动人事部的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与此同时,他和团队完成了“目测色牢度检验用标准光源条件”项目,该成果通过了纺织工业部的
技术鉴定,为纺织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1986年,束越新与
郝哲等人发表了专利《白昼光模拟器 》。束越新在1988年被授予
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1989年,束越新与刘严合作,研制并发表了专利《并列式白炽灯模拟D光源滤色器》。1991年,束越新与曾焕昭等人合作,在《光电技术》上发表了论文《高清晰度电视的色度处理》。1995年,束越新与张幼红合作,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了论文《白昼光与验色仪》。2001年,束越新与张萧、华玉生合作,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了论文《CIE标准照明体D65光谱敏感性质的研究》。
1981年,他被任命为
山东纺织工学院颜色光学研究室学术小组组长,开始领导该研究室的科研工作。自1982年起,束越新成为颜色光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同时他还成为学院的
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