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纽特人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人类族群
因纽特人(Inuit),也称爱斯基摩人,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沿北极圈一带地区,包括格陵兰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加拿大的北部边缘。还有一小部分居住在西伯利亚地区东北角的楚科奇半岛弗兰格尔岛,他们是世界上居住地最北的居民。因纽特人属于蒙古人种北极型,使用因纽特语,信奉萨满教。他们靠猎取海豹、海象、鲸和捕捞各种鱼类为生。居住在雪屋或用石头材料建的屋子。其语言属古亚细亚语系因纽特——阿留申语族。
名称由来
因纽特人不喜欢人们称他们为“爱斯基摩人”,因为这种说法来自他们的敌人——印第安阿尔衮琴部落的语言,意思是“吃生肉的人”,而“因纽特”是他们的自称,意思是“人类”。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因纽特人被称作爱斯基摩人(Eskimo),意思是“吃生肉的人”,或“讲异族语言的人”。这个带有贬义的称呼在16世纪经过法国人之口传遍了全世界。因纽特人原为加拿大东部和格陵兰岛西部因纽特人的自称(意为“人”),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因纽特人方言较为著名,所以这种称谓也逐渐被其他因纽特人接受。
历史沿革
因纽特人的祖先据说是1.5万年前从亚洲横穿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州的路桥来到美洲大陆的。从人种学方面进行考察,古代因纽特人属于蒙古人种,起源于亚洲。他们接近美洲大陆时,与当地居住的美洲原住民发生冲突,遭到印第安人的围追堵截和残忍杀戮。为保全自己,因纽特人退到寒冷的北极地区,从此,就在那里生活繁衍。寒冷的气候形成了他们集体劳作、集体分享的传统文化。他们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一鲸目、海豹、鹿,北极的植物,繁衍生息,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狩猎和捕鱼是因纽特人最传统的生产方式之一。从衣服、工具到食物、燃料,因纽特人的每一样生活必需品几乎都来自北极的动物。
大约在公元1000年前后,因纽特人已分布于现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西部和东部以及魁北克省和拉布拉多的北部地区。16世纪早期,欧洲的渔民和捕鲸人每年都会穿越大西洋到加拿大东海岸进行渔业活动。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前,因纽特人几乎成为加拿大北极地区唯一的主人。由于气温低,食物短缺,人口规模不大,增长缓慢,但基本上维持了资源和人口之间的平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加拿大联邦政府有计划将因纽特人从魁北克和拉布拉多地区迁移到高纬度北极地区,大多是在今天的努纳武特准省内。20世纪后半叶,由于教会的影响、传教士的语言传播和现代交通通行手段的发展,因纽特人也在不断向现代文明的主流靠拢,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很大改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才刚刚可以通过高频电波与南方发生联系,直到20世纪60年代,北方才有了为普通因纽特人所用的无线电广播。
截至2023年,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在生活上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早已不住传统的冰屋和兽皮帐篷,同其他民族一样居住在通电、供暖的房子里,通过卫星天线接收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狗拉雪橇也已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和雪上摩托。虽然狩猎的传统习惯保存了下来,但是现代化的猎枪代替了原始简陋的石制和骨制的工具,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认识英文,并且还根据本民族语言的发音,借助英文字母创造了因纽特文字。
分布范围
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沿北极圈一带地区,包括格陵兰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加拿大的北部边缘。还有一小部分居住在西伯利亚地区东北角的楚科奇半岛弗兰格尔岛,他们是世界上居住地最北的居民。
截至2013年,因纽特人全球共约14万余人。其中丹麦(格陵兰岛)约5万人,加拿大(努纳维特、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魁北克省西北地区)约5万人,美国(阿拉斯加)约4万人,俄罗斯(西伯利亚)约2000人。
外貌特征
因纽特人属蒙古人种,他们的祖先是亚洲人,属于蒙古人种北极型,一般身材矮小,但是脑袋很大。他们的皮肤不白,是棕色的,头发又黑又硬。他们的鼻子秀气,颧骨宽大,眼睛细小。粗矮的身材可以抵御寒冷,而细小的眼睛可以防止极地冰雪反射的强光对眼睛的刺激。这样的身体特征使他们有令人惊叹的抵御严寒的本领。
生活方式
语言文字
加拿大因纽特人,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因纽特人在与西方人接触之前没有文字,他们没有社会形态,只有名没有姓。17世纪初欧洲传教士来到加拿大后,为因纽特人编排了一套语言手写体系。因纽特人语言属古亚细亚语系因纽特——阿留申语族。
饮食
因纽特人的饮食以鱼肉和兽肉为主,北极熊驯鹿鲸目是他们的主要食物。因纽特人也被称为“鲸鱼托起的一族”,特别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他们以鲸鱼、海象、海豹、驯鹿和北极鸭为主要食物。因纽特人有吃生食的习惯。因纽特人虽然受欧洲殖民者的影响,有了从内陆运输过来的蔬菜,但鲸鱼仍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过去,因纽特人不吃蔬菜、水果、谷物等植物类食品,现在他们仍然以海豹、驯鹿、鱼及候鸟为主食。吃生肉、喝鲜血是因纽特人的习惯,这也是北极特殊的生活环境造成的。他们吃生肉是因为生肉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经常吃生肉可免于患上坏血病等疾病。再者,严寒的气候使蔬菜也无法生长。生肉被称为“乡村食品”。现在许多因纽特人在城市中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但是“乡村食品”仍是他们日常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
服饰
因纽特人长期生活在北极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因素,他们利用毛皮制成了寒冷气候服饰,其服饰特点为四肢包裹,上衣有长长的后摆,可以当坐垫,防寒防潮,非常适应漫长的北极跋涉,内衣则是用动物绒毛制成的。因纽特人多穿一种用兽皮或鸟的羽毛制成的套头的衣服,前面没有开襟。据说这种服装可以避免冷空气侵入,保持体内发出的热量。
房屋
因纽特人的房屋是极其简单的,建筑材料有兽皮、鱼骨和冰块。由于气候寒冷,地上没有植被,没有木材,因此纽特人只能利用鲸鱼的骨骼和鱼皮、熊皮以及冰块来作建筑材料。他们搭建的雪屋、冰屋及用其他材料建造的屋子,英文都称为igloo(雪块砌成的小屋),它是利用暖空气不下沉的原理来保持室温,度过寒冬的。因纽特人的雪屋是圆顶的,通常会在入口外挖一个雪下通道,避免冷空气进入屋内,屋顶开一个小孔,以供通风。房屋不注重南北走向。因纽特人的雪屋至多只用来住上十天半个月。他们只在迁徙或稍作停留的时候建造雪屋,平时住的则是用石头材料建的屋子。夏天,因纽特人住在兽皮搭成的帐篷里;冬天则住在雪屋,石头屋或泥土块屋子里。
交通工具
因纽特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与皮划艇。他们的生活方式大都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每年至少迁徙两次。冬天用狗来拉雪橇,夏季用狗来驮东西。狗给予因纽特人的帮助很大。冬季打猎时,因纽特人利用狗灵敏的嗅觉寻找冰面上的海豹呼吸孔,遇到麝牛北极熊等彪悍的动物,因纽特人会放开拉雪橇的狗让群狗围攻猎物,帮助他们射杀。狗还可以帮助因纽特人看家,如发现危险动物或发现敌人,它们会向主人通报。不仅如此,狗还是因纽特人在迷路或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的救命恩人。即使在现代化的今天,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北极的因纽特人仍然使用狗拉雪橇,因为这是因纽特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有时候甚至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因纽特人进行水上运输主要靠皮划艇。皮划艇外围由海豹皮或海象皮制成,船框由木头制成,也有的由骨头和动物的筋制成。夏季,它是因纽特人捕猎的重要交通工具。因纽特人经常划着皮划艇,带着捕捉海豹的海豹叉或带刺的梭镖、网、绳子等工具,前往海豹经常出没的海面,等待时机捕捉海豹。皮划艇有两种,一种是敞篷船,另一种是带枪的船。前者主要载物,后者用于打猎。
婚俗
因纽特人遵从一夫一妻制,但结婚较早。一般情况下,女子在13岁、男子在16岁时就要成婚。青年男女表达爱慕的方式比较独特,如相互碰撞和摩擦鼻子。因纽特人还有着“抢婚”的习俗,男女定情后,男方会在恰当的时机抢走女方,若抢婚成功则意味着婚姻关系的确立。
宗教信仰
因纽特人信仰萨满教,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世上的天、地、日、月、星辰等万物都有灵魂,万物皆由神来主宰。他们虔诚地祭祀众神,以求神的保佑。他们不信天堂和上帝。因纽特人的图腾是多种多样的,因地域而不同,但其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对死者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对偶像的崇拜,却是同样存在的。他们相信世上一切事物皆有生命和灵魂。
相关事件
加拿大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3日,加拿大原住民事务部部长加里·阿南达桑加里在魁北克省北部的努纳维克地区向因纽特居民发表致歉讲话,并承诺向因纽特居民提供赔偿。原因是加拿大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规模屠杀因纽特人的西伯利亚雪橇犬,剥夺了他们狩猎和旅行的能力。加拿大政府的声明称,对雪橇犬的无理杀戮导致努纳维克的因纽特人失去了传统出行方式,食物安全和经济状况面临挑战,由此带来的情感创伤深刻且持久。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分布范围
外貌特征
生活方式
语言文字
饮食
服饰
房屋
交通工具
婚俗
宗教信仰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