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灯舞
牛灯舞
牛灯舞是一种源自四川省的古老民间舞蹈,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俩母山地区。这种舞蹈通过对牛的生活习性及其劳作动作的模仿,表达了人们对牛的崇敬以及对土地的深厚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牛灯舞逐渐发展成为庆祝丰收和祈求财富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经过精心包装和发展,牛灯舞已经从乡村走向了全国舞台,并荣获多项奖项,包括“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和全国首届农民艺术节最高奖“精粹奖”。
历史沿革
牛灯舞最初被称为“牛儿灯”,起源于越溪镇的俩母山下。清代中期,人们在农闲时使用农具模拟耕牛的动作进行自娱自乐。随着时代的变迁,牛儿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民间文艺形式。为了适应现代娱乐需求,镇文化部门对其进行了改编创新,将其更名为“牛灯舞”,并以舞蹈的形式搬上舞台。2008年,牛灯舞被列入内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表演特色
牛灯舞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其中,《双牛斗财主》这一新剧本更是以其欢快、诙谐的特点展现了巴蜀地区的乡土风情。
传承与发展
2012年元旦,吴双林在当地建立了“威远越溪俩母山牛灯舞艺术陈列馆”,这是全国唯一的民间牛灯舞艺术陈列馆。该陈列馆占地800多平方米,设有表演训练场地和展览区,展示了丰富的演出道具和图片资料。吴双林作为牛灯舞的第六代传人,将陈列馆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他的儿子吴志挺,后者成为了牛灯舞的第七代传人。
荣誉与影响
牛灯舞因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已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它还在全国首届农民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最高荣誉“精粹奖”,并在北京地坛公园文化庙会上进行了精彩表演。
参考资料
牛灯舞:让乡愁记忆永驻心头.四川经济日报 .2024-11-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表演特色
传承与发展
荣誉与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