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宪图》,是
张衡在《灵宪》一书中绘制的中国第一张完备的天象星体位置图。这幅图是张衡在京都洛阳任太史令期间创作完成,对我国古代
天文学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灵宪图》是张衡在《灵宪》一书中绘制的中国第一张完备的天象星体位置图。这幅图是张衡任太史令期间,在京都洛阳完成的一部天文学巨著《
灵宪》的插图内容。
这部著作描绘了
宇宙的生成和演化,他认为最初阶段可以称之为“太素之前”,其中只是一片空虚,其外什么也没有,故“不可为象”,但“道”的“根”却含在里面;第二阶段叫“太素始萌”,道根的存在使能“自无生有”,出现了“混沌不分”的状态;第三阶段为“元气剖判”,此时“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灵宪》的观点是流行于汉代的道家观点,尽管受唯心论的影响,却是汉代人们解释宇宙的客观记录。
“日譬犹火”、“火则外光”,将
太阳描述为一团火,这是很有见地的。“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是关于朔、望月变化的科学论断;将地影称作“暗虚”,指出“月过则食”,正确地说明了
月食发生于月进地影;“近天则迟,远天则速”是关于
行星运行速度不均匀的解释;“行则屈,屈则留回,留回则逆,逆则迟”这句话,将行星由顺行经过留而转为逆行的曲折运行描述的十分形象,并指出了逆行造成“缩”,使行星出现失次现象。另外
张衡所说的“
紫微宫为皇极之居,太微为无帝之廷。明堂之房,大角有席,无帝有座。
沧龙连蜷于左,
白虎猛据于右,
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黄帝轩辕于中。”几句话把五宫四象展现于人们面前。
在《灵宪图》中,张衡所记录的
天体中的星体,较亮的有2500个,常明的124个,有名的320个,这些记载与现在天文观测的情况都大致相符。所以说《灵宪图》是中国第一张完备的
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