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观,原名三茅堂,位于
浙江省上城区吴山云居山江湖汇观亭西南侧,是符派
道教的著名圣地,祀
三茅真君。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因东都旧名,赐额曰宁寿观,全称三茅宁寿观。观内曾有七十二瑶台,遍植
桃花,春时郊祭,即旧时“吴山八景”之一的“瑶台万玉”。元明时期,观内设有书馆,臣
于谦少年时曾读书于此并创作了《石灰吟》。抗战时期,观内建筑被日军拆毁,但仍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围墙、园路和建筑格局。2008年,三茅观进行了整治并辟为景区。
三茅观原名三茅堂,位于杭州吴山风景区的南面,是符箓派
道教的著名的圣地,祀
三茅真君。三茅是指
秦汉时得道成仙的茅氏三兄弟,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后世称茅氏三兄弟为三茅真君。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因东都旧名,赐额曰宁寿观,全称三茅宁寿观。
此观是时极为显赫,
赵构曾赐以唐钟、
宋鼎,禇遂良书小字《
黄帝阴符经》,加上后又入藏的
吴道子《南方星君像》、玉靶剑、七宝数珠、轩辕镜,为观中七宝,一时连山也以“七宝”名之。并于观后筑“十二瑶台”,遍植
桃花,春时郊祭,时有“瑶台万玉”之称,为
吴山八景之一。元明时,观内辟有书馆,
于谦少年时曾读书于此。
符箓派又称符水
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早期的五斗米道、太平道,以後的灵宝派、上清派,直至正一道都属於符箓派。该派自汉魏以来一直是道教主流,宋元时顺应新潮流对旧的教理教义进行了革新,并产生出神霄、清微、净明等新的符箓道派,使符箓方术有了新的发展。元以降,符箓派统一於正一道。该派由古代的巫鬼道发展而来,用符箓祈,以消灾却祸、治病除瘟、济生度死等为职事,与中国民间生活习俗联系较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