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初,男,
海门区,
汉族,193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7月毕业于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历任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室主任、
中国昆虫学会第二至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青海省科协常委、副主席,
亚利桑那大学和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印象初院士长期从事
蚱蜢分类研究,共发现蝗虫新属37个,新种103个。1982年建立了《中国蝗总科新分类系统》,后被誉为“印象初分类系统”;1990年发表了《北美洲镌瓣亚目(蝗亚目)的分类》一文,建立了北美洲蝗亚目新分类系统,揭示了
直翅亚目的演化规律,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称赞和广泛应用。1992年发表了《北美和欧亚大陆蝗虫区系组成对比》一文,两者之间的区系组成和主要危害种类完全不同,提出了必须防止相互传播的建议。1996年出版了《世界蝗虫及其近缘种类分布目录》(英文版),200多万字,记录了从1758-1990年所有已知的蝗虫类2261属、10136种,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最系统的同类专著。
1995年6月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
中国科学院挑选为中国当代科技精英之一。199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2月被
河北大学聘为终身教授,2001年被
山东农业大学聘为特聘教授。现任《
昆虫学报》编委,《
昆虫分类学报》编委,《
动物分类学报》编委,《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编委。
印象初院士长期从事
蚱蜢分类工作,30多年来发现蝗虫新属37个,新种103个。1975年发表《白边痂蝗在青藏高原上的地理变异》一文,揭示了一个物种由于海拔升高,其形态特征出现梯度变异为种内(
亚种内)变异。提出蝗虫类在高原上的适应性,演化途径和高原缺翅型等新见解。
阐明了高原上风大不适于蝗虫飞行导致翅的退化,翅是蝗虫的发音器官构造之一,翅的退化导致发音器的退化,发音器的退化和消失又导致听觉器官的退化和消失。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缺翅,缺发音器,缺听器的种类是最进化的种类,也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类。
1984年出版的《青藏高原的蝗虫》为该地区蝗虫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1982年建立了《中国蝗总科新分类系统》,后被誉为印象初分类系统;1990年发表了《北美洲镌瓣亚目(蝗亚目)的分类》一文,两者之间的区系组成和主要危害种类完全不同,提出了必须防止相互传播的建议。1996年出版了《世界蝗虫及其近缘种类分布目录》,200多万字,英文,记录了从1758—1990年所有的已知的蝗虫类10136种,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最系统的同类专著。
《中国蝗总科分类系统的研究》和《青藏高原的蝗虫》获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
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印象初长期从事
蚱蜢分类工作,发现蝗虫新属37个,新种103个。提出蝗虫类在高原上的适应性,演化途径和高原缺翅型等新见解,为世界蝗虫分类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