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镇位于
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东部,距县城65公里,距
普洱市212公里。地处东经101°59′-102°20′,北纬22°24′-22°41′之间。东与
越南接壤,南与
老挝毗邻,西与本县
勐烈镇、
国庆乡、嘉禾乡相连,北与
绿春县隔江相望,位于三国交界处。国境线长达74公里,其中:中老段7公里,中越段67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7.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9.5公里,全镇总面积588.309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曲水乡人口数为13366人。
地理环境
曲水镇全境地形狭长,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属
横断山脉南部中、低山河谷区。境内河流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系,主要河流有:绿满河、土卡河、整康坝河、拉珠河、田心河五条。水系均汇入
李仙江,流入红河。气候属低伟度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年平均气温21.8℃。最冷月12月,气温12.1℃;最热月6-7月,月平均气温22℃。全年无霜。年平均降雨量2260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数178天。年平均日照1871小时,相对湿度为85%,年均蒸发量为1359.5毫米。
历史沿革
1950年6月成立曲水政府,驻地拉珠,1956年2月区政府从拉珠迁往绿满,1958年成立
曲水乡人民公社,1964年改为曲水区公所,1988年成立曲水乡人民政府,2014年撤乡设镇,驻地绿满。全镇共辖绿满、坝伞、拉珠、田心、
龙塘镇、高山、怒那7个村民委员会,59个村民小组。
乡镇经济
曲水镇2006年土地面积58830.9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6662亩,其中水田8202亩,旱地18460亩。全镇有林地面积682482亩,森林覆盖率为67.5%。生长有杉、
卡西亚松、
柏木、红春、
杉木、
西南桦等30余种
乔木和品种繁多的灌木。
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10.53万元,人均纯收入1061元。粮豆播种面积22660亩,粮食总产量528万公斤,人均口粮363公斤。大牲畜存栏11418头,出栏1399头;生猪存栏10644头,出栏6270头。
地处中、越、老三国交界的曲水镇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绿色支柱产业为今后的发展确立了航标,交通和农田等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科学教育文卫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环境也变成了瓦房和明亮的电灯,电视、电话进入了农家,沉睡千年的荒山变成了整齐的橡胶园,山腰台地延绵、山脚稻谷飘香,曲水变绿了、变美了。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曲水乡人口数为13366人。
民族风情
曲水镇辖区内居住着汉、
哈尼族、彝、傣、拉5种民族。哈尼族、
彝族、
傣族、
汉族为世居民族。勤劳勇敢的曲水镇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创造了读不完、看不尽、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
曲水镇内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居建筑、民族服饰、传统节日、
民俗音乐民舞等,丰富多彩。传统民族节日有“哈尼节”、“
火把节”。舞蹈阿迷车、嘎尼尼等,乐器有
葫芦笙、
三弦琴、吹叶子。哈尼人还喜欢用本民族语言编写种类喜怒哀乐和婚礼娶嫁的曲调。
哈尼族,是曲水镇内数量最多的民族。哈尼族是火一样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被人们称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民族。走进江城哈尼族歌舞之乡---
曲水县,你定会被悠久深厚的哈尼族文化所感动,定会陶醉在优美的哈尼歌舞中而留连忘返。
2005年9月,曲水镇被列入市级保护民族文化的名录,评为哈尼族歌舞(嘎尼尼、阿迷车)之乡。
多年来,通过政府倡导、民间组织等形式,曲水镇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哈尼历年”传统节庆活动,邀请县内外宾客和
越南、老挝边民参加,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曲水镇保存和流行的民间歌舞大体分为叙事古歌、仪式歌和山歌;在众多歌舞节目中,《嘎尼尼》和《阿迷车》是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内涵最为深厚、流行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代表性歌舞。
曲水镇境内海拔最高的
十层大山,这里是中、老、越三国国界的交汇点,交汇点上有三国共同出工出料修成的国界桩--零号界桩。界桩呈三棱形,三个立面上题刻着三个国家不同的文字。来到此地,背后是中国,左方是
越南,右边是
老挝,有着“鸡鸣三国”“一脚踏三国”的特殊意义。十层大山山高林密,山顶海拔1875米,山上森林与草场交错分布,从800--1875米,动植物垂直颁布,山脚腰为
热带风光,有野牛、野象、
绿孔雀、
桫椤;山顶为
亚热带风光。山腰处有高差数十米的两级瀑布,瀑布两侧绿树成荫,旁边有几棵巨大罕见的
活化石树蕨。一个风光秀丽的风景区,随着海拔的高低不同,生长着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其中不乏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站在山顶,可以同时看着中国、
老挝、
越南三个国家的山山水水。抓一把土,就是三个国家的汇合土,称之为“
一眼望三国”的地方。
旅游资源
曲水区位条件为曲水镇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十层大山、中老越三国界碑、中老1号界碑、陆上的小渔村土卡河边境旅游,从土卡河水路直通越南
莱州省、
河内。
石头上长树。太奇特了。几抱粗的大树竟然是长在一个巨石上的。可能是这个巨石表面有凹处,开始树苗就长在上面,后来根须朝四边生长,于是长成了参天大树。这种树在曲水叫
绞杀树,属榕科,树根周长,量得2.8米。目测高约20米。树龄约150年左右。一脚踏三国的十层大山就在这个怒那村。你可以携带你的家眷或者好友到此一睹其风采,实是人生一大快事。生长地点:
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镇
怒那村村委会旁边。
李仙江是
红河流域上最大的一级支流,为流入
越南的
国际河流。江城因靠近李仙江而得名,上游由把边江与
阿墨江汇合而成,入越南称
黑水河,流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全长431公里。
曲水县境内的李仙江河段,水量丰富,江两岸多为高山,因水热条件好,山上有大片茂密热带雨林,林木树干高大,绿叶浓翠,藤缠蔓绕。林中还有当地特产,观赏性极强的大树花生,其洁白醒目的树干高达30多米,上部密叶组成的树冠如擎天伞,其果形、果味一如人工栽培的
花生果。
江流辗转于崇山峻岭之中,沿岸接近沙床处多为悬崖峭壁,时有奇洞异石,时有浓绿的青枝翠蔓垂拂江边。山林中野禽出没,鸟鸣猿啼声不绝,江岸边蜻蜒点水、蝴蝶群飞,沿江漂流,奇异风光美不胜收江中不时还可见傣家妇女划着独木刻成的猪槽长船,泛舟运输,或有男子张网捕鱼。到了边寨土卡河,好客热情的傣家人会端出风味别致的当地特产
酸笋煮鱼配野生香八角蘸水,让游人香溢满口,旅游疲劳随之消逝。
灾后重建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镇是云南农垦的挂钩扶贫点,2007年“6·3”宁洱地震,曲水镇有2037户7573人受灾,9167间民房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168万元;镇机关、农科站、学校、卫生所等房屋受损168间,直接经济损失270万元。为抓好“6·3”地震震后重建工作,
普洱市市委办公室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市级领导及市属部门挂钩负责宁洱“6·3”地震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普办发〔2007〕35号文),普洱农垦分局和普洱市经济研究室被确定为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镇挂钩联系单位。农垦分局和市经研室接到通知后,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当日就通过电话和图片了解掌握曲水镇地震受灾情况,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地震恢复重建工作,形成了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局面。
“6·3”宁洱地震发生后,曲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一是及时成立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带领全镇人民群众开展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二是动用应急资金11万元,其中2万元用于救助遭严重破坏的70户307人饮食起居,1.6万元用于搭建安置21户居民简易房,2.4万元用于修缮13条沟渠及坝头,5万元用于修缮和重建民房;三是认真及时将救灾应急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截止8月28日,全镇除险加固动工55户220间,已竣工45户180间;拆除重建12户55间,已竣工2户7间;人畜饮水、通电、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得到恢复;完成受地震影响加剧山体滑坡而需整体搬迁的拉珠村八十六家村民小组共41户167人的宅基地的平整和通水通路工程;制定了曲水镇恢复重建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