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学
电视文艺学
《电视文艺学》是一本由欧阳宏生撰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本书以电视文艺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电视文艺的本质理论和重要节目形态。在梳理电视文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作者对电视文艺美学品格和后现代特征进行了探讨,并深入研究电视与受众、创作者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图式。在此基础上,《电视文艺学》详细阐释了电视剧、电视戏曲、电视综艺、电视文学、电视音乐、动画片等节目形态的发展脉络、创作要求,以及它们在全球化语境下与民族文化、消费文化和新媒体的关系以及本土化战略思考。
内容简介
欧阳宏生编著的《电视文艺学》是我国部分高校从事电视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生等合作的成果。全书共十五章节,内容包括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历程、电视文艺的基本属性、电视文艺的美学品格、电视文艺与受众、电视文艺与创作者等。本书是一部当代电视文艺前沿理论的著作。
作者简介
欧阳宏生,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全国首届“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先后在地方和中央电视媒体工作,2001年引进调人四川大学,次年开始指导广播影视专业博士生现担任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多年来被聘请为国家政府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委及召集人,中国电视艺术金鹰奖、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国际纪录片金熊猫奖等评委发表学术论文190多篇,出版《电视批评论》《电视文化学》《中国电视批评史》等10多部著作,主编两部国家重点规划教材,主持13项国家重点、一般及部省级课题有10项社科成果获国家、省政府奖励,同时,还担任多所重点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中央电视台客座研究员、多家卫视台顾问、《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多家学术期刊编委
图书目录
绪论
一、电视文艺范畴与意义考察
二、电视文艺研究的多维审视
三、电视文艺重构的框架与路径
第一章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历程
第一节初创期(1958——1976年)
一、各类节目形态的萌芽
二、电视文艺的有益探索
三、政治运动下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恢复期(1976——1983年)
一、节目创作的初步展开
二、市场价值开始渗透
第三节发展期(1983——1998年)
一、节目形态的多样化
二、艺术本体的自觉追求
三、文艺节目的文化品格
第四节多元发展期(1998年至今)
一、文艺节目的多元景观
二、娱乐文化的转向
三、多元价值的交汇
第五节港澳台电视文艺发展概况
一、香港科技探索文艺
二、澳门电视文艺
三、台湾省电视文艺
第二章电视文艺的基本属性
第一节对电视文艺性质的认识
一、电视文艺的母体属性
二、审美主体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第二节视听语言创造的艺术客体
一、视听语言对现实的幻化呈现
二、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和形式
第三节作为一种当代文化形态
一、地域性和全球性
二、当下性和日常性
三、艺术性和商品性
第三章电视文艺的美学品格
第一节 电视文艺的审美特征
一、综合兼容性
二、大众娱乐性
三、互动参与性
第二节电视文艺的功能
一、艺术审美功能
二、社会交往功能
三、社会调适功能
第三节电视文艺的后现代倾向
一、碎片化的传播形态
二、多元文化取向的碰撞
三、既定形态的动态颠覆
第四章电视文艺与受众
第一节电视文艺受众的媒介素养
一、电视文艺受众的特征与素养教育
二、抵制“三俗”,警惕传播负效应
三、引导受众,传播优秀电视文化
第二节 电视文艺受众理念的嬗变
一、主体地位:单向度传播趋向多元辐射
二、接受方式:唯一媒介趋向多平台媒介
三、价值生成:价值终端趋向价值生成场
第三节 电视文艺与受众的互动途径
一、我国媒介受众的演变
……
第五章电视文艺与创作者
第六章电视文艺与社会生活
第七章电视文艺批评
第八章电视剧艺术
第九章电视文艺片
第十章电视综艺节目
第十一章电视文学节目
第十二章电视音乐(舞蹈)节目
第十三章电视戏曲节目
第十四章电视动画片
第十五章新世纪全球化视阈下的中国电视文艺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为配合当时的时事政治形势,电视文艺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政策,播出了大批符合政治宣传精神的电视文艺节目。如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就是为了配合当时“忆苦思甜”、“节约粮食”的宣传主题而制作的一部教育人们珍惜粮食的政治教材。然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刚起步不久的电视文艺事业遭到“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重创,成为政治的传声筒,图解政治和标语口号式的文艺节目泛滥成灾。这一时期,“电视文艺的发展受到极大的破坏,充斥屏幕的是样板戏、语录歌、‘文革’节目及偶尔一些带较浓政治色彩的外国文艺节目”。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渐渐好转,禁文艺创作的旧思想、旧教条得以破除,我国电视文艺事业开始复苏、发展。80年代末,我国政府提出了“主旋律”这一文化口号,号召文艺要歌颂党、人民和社会主义,由此诞生了大批具有“主旋律”特色的电视文艺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加大扶持力度,在贯彻中央“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精神下,我国电视文艺得以蓬勃发展并形成空前繁盛的良好局面。
我们从一定时期的文艺批评标准可以看出政治对电视文艺的影响。历来对文艺的批评标准大致有两个: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思想标准包含政治标准,政治标准要求文艺为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服务。而我国的文艺批评又在很长一段时间受“工具论”、“服务论”、“从属论”、“喉舌论”等思想的影响极大,导致重政治标准而轻艺术标准的错误倾向。电视文艺属于文艺范畴,我国电视文艺尽管起步较晚,仍然无法回避政治的影响。一个在艺术上即使再纯熟、精湛的电视文艺节目,如果经不起社会主义标准的检验,也会大大影响自身的传播效果。这样的例子在我国电视文艺发展历程中不在少数。如1980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因内容上被疑为带有“资本主义精神污染”的成分而受到批判。同年引进的一部美剧《加里森敢死队》,由于涉及大量盗窃、犯罪、暴力等情节内容,引起当时一些青少年的盲目模仿而成为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播放到一半便因舆论哗然而遭到停播。当前我国的各种官方或民营影视审查机构在对作品进行审查时,首要的考量标准仍然是政治标准。同时,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和一些省级以上电视台还设有专门的电视监播机构,一旦发现政治导向问题就及时采取措施终止节目播出。因此,我国电视文艺一直伴随着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成长。
政治对电视文艺的影响还体现在文艺体制改革、文艺方针政策对电视文艺事业的直接规范制约作用上。文艺体制改革往往通过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来进行,而电视文艺政策通常由政府授权设置的专门单位来制定和执行,对电视文艺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和整个电视文艺事业的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的传播控制和整合管理。2007年,针对影视作品中滥用吸烟镜头的现象,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政策要求各级审查机构予以重视并严加审查。为响应200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国家广电总局积极贯彻落实,加强对未成年人节目的审查和管理,并于同年拟定了《未成年人节目监管细则(讨论稿)》,对未成年人节目的导向、主持人、语言文字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目录
绪论
一、电视文艺范畴与意义考察
二、电视文艺研究的多维审视
三、电视文艺重构的框架与路径
第一章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历程
第一节初创期(1958——1976年)
一、各类节目形态的萌芽
二、电视文艺的有益探索
三、政治运动下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恢复期(1976——1983年)
一、节目创作的初步展开
二、市场价值开始渗透
第三节发展期(1983——1998年)
一、节目形态的多样化
二、艺术本体的自觉追求
三、文艺节目的文化品格
第四节多元发展期(1998年至今)
一、文艺节目的多元景观
二、娱乐文化的转向
三、多元价值的交汇
第五节港澳台电视文艺发展概况
一、香港科技探索文艺
二、澳门电视文艺
三、台湾电视文艺
第二章电视文艺的基本属性
第一节对电视文艺性质的认识
一、电视文艺的母体属性
二、审美主体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第二节视听语言创造的艺术客体
一、视听语言对现实的幻化呈现
二、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和形式
第三节作为一种当代文化形态
一、地域性和全球性
二、当下性和日常性
三、艺术性和商品性
第三章电视文艺的美学品格
第一节 电视文艺的审美特征
一、综合兼容性
二、大众娱乐性
三、互动参与性
第二节电视文艺的功能
一、艺术审美功能
二、社会交往功能
三、社会调适功能
第三节电视文艺的后现代倾向
一、碎片化的传播形态
二、多元文化取向的碰撞
三、既定形态的动态颠覆
第四章电视文艺与受众
第一节电视文艺受众的媒介素养
一、电视文艺受众的特征与素养教育
二、抵制“三俗”,警惕传播负效应
三、引导受众,传播优秀电视文化
第二节 电视文艺受众理念的嬗变
一、主体地位:单向度传播趋向多元辐射
二、接受方式:唯一媒介趋向多平台媒介
三、价值生成:价值终端趋向价值生成场
第三节 电视文艺与受众的互动途径
一、我国媒介受众的演变
……
第五章电视文艺与创作者
第六章电视文艺与社会生活
第七章电视文艺批评
第八章电视剧艺术
第九章电视文艺片
第十章电视综艺节目
第十一章电视文学节目
第十二章电视音乐(舞蹈)节目
第十三章电视戏曲节目
第十四章电视动画片
第十五章新世纪全球化视阈下的中国电视文艺
后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文摘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