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楼村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辖村
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范姓迁此居住建村。因建有楼房,故名范家楼。村内老祠堂大门古联曰:“来自江南绵世宅,安居海曲振家声”,诏示后人,范姓是由江南迁徙于此。范家楼村原由范家楼、陈家山前两个自然村组成,陈家山前1962年单列行政村。
历史沿革
1911年,范家楼村的绅士们,在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下,为了让后代接受新制的教育,带领村民,砸毁了滚石崖庙内的神像,利用庙堂创办了日照市西部第一处新学制小学。
1931年,范崇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
1938年12月~1939年2月,中共日照中心县委为了便于与特委(驻莒县桑园))取得联系,也为了提防汉奸朱信斋制造事端,迁至范家楼村办公。
1938年下半年,范家楼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范崇学任党支部书记。
1942年夏~1944年1月,滨海军区六团(俗称“老六团”),先后三次进驻范家楼,作为作战指挥部。1944年1月23日将贯匪巨奸朱信斋部一举歼灭。
1943年9月,滨海军区野战医院三所,为配合“老六团”攻打朱信斋部,进驻范家楼,战地医院设在学校。
1948年月,为了躲避战争的炮火,济南大华火柴厂迁至范家楼学校生产。1949年春迁回原址。
1964年建成西沟蓄水量达10万立方米水库一座,是年建成范家楼小学。
1976年,安装100千伏变压器一台,全村照明达70%。
1986年,建果园20公顷,后发展到53.33公顷。
是年,范家楼小学搬迁至335省道北侧,实现了“六配套”。
1989年春,退休村主任范丰证,建起了三庄镇第一家个体经营的地毯厂、水泥预制厂,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
1991年,从泰安农学院毕业的范伟宁,对苹果管理积极进行技术指导,引进新品种,并建立了第一个私营苹果销售公司,拉动了全村果业的生产与销售。
1992年冬,范家楼东河实施了截水工程,投入资金10万元,投工20万个。
1996年,村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建成路域经济开发区3.33公顷。
1996年底~1999年夏,村党支部与学校一起编写了范家楼村“三史”(校史、党史、村史),并投入5万元建立了“三史展馆”。《日照日报》、《大众日报》先后进行了报道。
1997年,投资达8万余元,开通村北东西大街。
1997年,投资30万元,建成了种鸡孵化场一座。
1998年,全村安装程控电话100余部。
1999年,村内外修桥两座,投资6万余元。
1999~2000年,投资10万元,投工30万个,对西岭53.33公顷土地进行“坡改梯”,栽植板栗、苹果、桃树20公顷。同时整修生产路6000米。
2000年8月,村内硬化大街4条,长达1400米。
是年,全村电网进行改造,安装300千伏变电器一台,70%的果园通上了电。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庄镇范家楼村范家楼村位于三庄镇政府驻地正西五里处,335省道横贯村南,西与夏家岭村接壤,北与陈家山前村为邻。隶属三庄镇政府管辖。
地形地貌
全村地处丘陵,只有村前13.33公顷湖地。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村总面积406.66公顷,其中耕地184.33公顷,山场、河滩222.33公顷。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全村共有800户,2350口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7‰,现有范、夏、胡、孔、李、赵、宋、迟、董、席11个姓氏,均为汉族
经济
第一产业
境内盛产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1983年以来,果树发展53.33公顷,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另外,该村建有板栗种植园、桑园各13.33公顷。
1949年粮食亩产75公斤。1952年,全村建起了3个初级社。1955年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成立后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河滩植树60多公顷,打机井10眼,蓄水量达1300立方米。购进10部新式水车,灌溉面积达53.33公顷。1956年粮食亩产量达200多公斤。
1957年至1977年间,全村投资12万元,投工300万个,打机井2眼,建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库1座,挖塘坝2个,修河坝1000多米,渠道1500米,改造瘠薄土地66.66公顷,其中仅1964年就改造梯田26.66公顷。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使粮食亩产达到了440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起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83年粮食亩产650公斤,比1978年增长220公斤。
进入90年代以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全村积极为村民搞好良种示范引导服务,改革耕作制度,改进生产技术,引进了济南市13、济南17、鲁麦21等小麦优良品种,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29.82吨。2000年粮食亩产达920公斤,总产达1414吨。
全村畜牧养殖也有所发展,近几年来发展规模养鸡10家,养猪2户。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23万元。
第二产业
该村工业始于60年代,先后建成粮食加工厂、砖瓦厂(已停业)工副业项目各1处,从业人员30余人,收入8000多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该村大力发展了集体和个体工副业项目,建起了地毯厂、网套厂、网袋厂、小型铸造厂等多家企业。1997年村集体投资30万元建起了东港区第一家种鸡孵化厂,年实现利税4万多元。2000年由个人投资10万元的木器加工厂投产运营。2000年底全村工业从业人数60多人,实现工业产值100多万元,利税20多万元。
第三产业
1954年,范家楼村供销社建成,为该村第一个商店。之后,又陆续办起了粉坊、磨坊、豆腐坊、挂面坊(已停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该村抓住改革机遇,乘势而上,村党支部重点在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突出发展了第三产业。该村充分发挥335省道横贯村前的优势,大力发展路域经济,并于1992年借省道拓宽硬化之机,在路边划出了60亩地的“经济开发小区”,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已建成饭店4处,网袋厂、网套厂各1处,废品收购站1处,手扶车销售点1处,车辆维修点2处,水泥预制厂2处,农药化肥经销点1处,年创收30余万元。1994年,村民范崇贞组建了全村第一个果品流通联合体。之后,又有8个民间流通联合体相继建成,从业人员100多人。年苹果流通总量达2000多吨,创收200多万元,成为日照市果品流通第一村。同时,该村近几年还发展煎饼、大饼、油条加工、服装、理发、小商店等个体工商户30余户。2000年底,全村从事第三产业已达50多家,从业人员400余人,创收300多万元。
特色产业
该村是全镇的苹果专业村,现有优质果园面积800多亩,户均1亩,主要有红富士、嘎啦、乔纳金、红星等品种,年产量达1500多吨,收入25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占人均总收入的40%。
社会
教育
1949年前,由于社会及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困苦,适龄儿童入学率仅占20%左右。新中国成立后,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龄儿童入学率逐渐提高。1964年,该村投入10多万元,在东河边新建范家楼小学,建房48间,占地2公顷,并实现了校舍、课桌椅、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1986年,该村筹建联办中学,小学迁至村南335省道北侧,并投资20多万元,建房49间,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1997年该校被命名为“区级规范化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村先后有144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本科生30多名。该村于1986年改造了村委文化大院,并配备了彩电、放像机、影碟机等设备,充分发挥电教作用,组织党员、群众观看科教片。1998年该村被授予“全区党员电教科技工作示范村”称号。2000年,该村已有30多名农民获得了初级以上技术职称,80%的农民具有了初级以上技术水平。
人民生活
1949年前,大多数村民过着衣难遮体,饭不饱腹的贫困生活,年人均纯收入不足40元。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初步改善。1978年人均纯收入160多元。2000年,人均纯收入290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2000余元。全村已拥有各种机动车辆72辆,摩托车123辆,彩色电视机300余台,安装程控电话146部。
村庄建设
1949年前,村民住草房,胡同窄,石绊脚,大多数为土打墙,伸手可触屋檐,村庄零乱不堪,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左右。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出现砖石结构的房屋。进入70年代后,开始以钢筋、水泥预制板建房。该村于1985年对村庄进行“新村”规划,从1985年至1990年在新规划区内建房200多户,并实现了统一标准建房。同时开通“四纵三横”7条街道,总长2500多米。1997年,该村投资10万元,投工20余万个,对在村内1200米长的河道进行了石衬,并架桥2座,实行了以坝代路,有力地改善了村容村貌。2012年春又投入6万元安装300千伏变电器,进行了电网改造,稳定了电压,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2000年8月,该村节日(照)东(平)高速公路在该村建料厂之际,投资6万余元,硬化街道4条,总长1300多米。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达65平方米。1998年被东港区委、区政府授予“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明星村”称号。
社会保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集体经济有所发展,村民福利也随之改善。自1985年起,在规划区内村民拆旧房建新房按每平方米200元补助。自1996年以来,对全村55岁以上男女劳动力免基建工、义务工,且村提留按20%征收。1998年起,对苹果公司流通过万斤的减免本人全年“两工”,过10万斤的全家免“两工”。从1998年开始给丧葬户抚恤金80元,对老党员去逝外加60元。1998年全村村民均享受合作医疗补助。
政治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7年,范崇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1938年该村成立第一个村党支部,范崇学任书记。同年12月,日照县委及八路军日照办事处迁居该村办公。时间达3个月之久,范干民从事组织工作,范希彭从事交通工作。1939年,范干民在自己家中成立了“乡动委员会”。1940年12月,日照县委七区设在三庄镇,区委书记范祥明、区长范干民,工作人员20余人,管辖三庄、竖旗山、沈、西湖等地。1942年~1944年,“老六团”(滨海军区六团,团长何东升)为切断莒日两县日伪军联系,铲除滨北抗日根据地间的障碍,曾三次进驻该村作为作战指挥部,时间长达11个月。1944年1月30日“老六团”打响了“石沟崖攻坚战”,活捉了贯匪巨奸--朱信斋及其小老婆,实现了广大人民“杀猪(朱)过年”的愿望。该村群众为配合作战,洗衣、做饭、救护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日及解放战争中,该村先后有109名热血青年参加革命,其中11人光荣牺牲。范家楼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第二延安”、“莫斯科”之称。1950年中共地方组织全部公开,全村共有党员62名。自1996年新一届村党支部成立后,时任支部书记的范崇科同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搞农业基本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发展私营园区,狠抓廉政建设,形成了坚固的“战斗堡垒”。该村先后被授予“文明单位”“农业明星村”“五好村”“安全文明村”“五好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合格村”“规划建设明星村”等区、市级荣誉称号。2000年党支部建有5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104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39年3月,建立了范家楼村农民协会。之后,村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相继建立。1955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范崇贵任社长。1958年9月成立三庄人民公社。1960年设立范家楼生产大队,范丰柏任大队长,下设22个生产小队。1968年9月成立范家楼大队革命委员会,夏良俊、范伟恒先后任主任。1983年底建立范家楼村民委员会,设委员5人,范丰正任主任,下设9个村民小组。2000年范家楼村民委员会由4人组成,主任范伟伦,委员范丰宝、范立东、范滨。民兵连长范伟伦、治安主任范立东、调解主任范丰宝、妇女主任李宜兰、民政主任范伟笑。
代表人物
范庚阳
范家楼村人,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大学士,秉性耿正,体查民情,曾打官司到兖州府,告倒了日照市县太爷。
范干民(1914~1941)范家楼村人,1937年毕业于日照县立中学,同年参加革命。1938年8月到岸堤干校学习,并在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1月回日照县委干组织工作。1940年12月任日照县七区区长。1941年3月2日晚,在黄墩孔家口子开会时,不幸被捕,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同年8月壮烈牺牲,年仅27岁。其子范伟远现任临县政协主席,1997年春,向村“三史“馆工程捐款600元。
范崇学
(1903~1939)范家楼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范家楼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期间,他积极发展党组织,掩护革命干部,组织革命武装打击敌人。1938年底,他被委任日照市七区武装工作团团长。1939年8月18日,不幸被捕,同年8月21日壮烈牺牲,时年36岁。其妻房振英,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先后当选县、专署参议员,1965年病故。长子范伟泰,原在下关区派出所工作,曾荣获“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勋章”,1979年离休。女范伟萍,原任常州市商业医院副院长,1988年离休。次子范伟功,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六O一所高级工程师,1997年退休。1997年春,其三子女向村“三史”馆工程捐款3000元。
范玉波
女,1921年生,范家楼村人,1942年参加革命,先后在滨海《农村报社》、济南市政府秘书处工作。1954年调北京二机部工作。1960年调北京三机部工作。1964年调北京七机部工作。1983年离休,居住北京。1999年5月,向村的“三史”馆工程捐款5500元。
范希彭
1920年生,范家楼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8月,到岸堤干校学习,毕业后到日照中心县委工作,后转战南北。历任中央青工部部长,中央建材部副部长,中国玻璃陶瓷局局长等职。已离休,居北京。2000年8月,回乡探亲,为村“三史”馆工程捐款3000元。
范桂文
1913年1月生,范家楼村人。1985年12月入党,1985年5月离休,1994年1月,国务院颁发他“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20年入范家楼小学读书,1926年入日照县立中学读书,1937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4年6月,他到美国实习,1946年7月期满回国。回国后,先后参与了津浦铁路成渝铁路、云南沾盖机场、安徽裕溪口街道煤港、重庆望龙门港区、镇江大港、江阴船厂的船坞设计、审定工作。离休后,专事著书立说,1985年5月,被《中国大百科全书》聘为编写组成员。
范谨之
1923年生,范家楼村人。1929~1935年在范家楼小学读书,后考入县立中学,1949年7月毕业于西北医学院。西安解放后,他报名参军,后到部队医院工作。1983年,为空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针刺麻醉原理研究的生理学工作者之一,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1篇。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脑腓肽会议”上,他的论文报告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1992年10月,国务院颁发他“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获得荣誉
范家楼村是日照市东港区苹果生产流通强村。
1997年,被东港区委、区政府授予“农业明星村”“安全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合格村”等称号。
1998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农村先进党支部”“规划建设管理明星村”“党员电教、科技工程示范村”“先进民兵连”等称号。
1999年,被日照市委、市政府授予“五好村党支部”“五星级安全文明村”称号,被东港区委、区政府授予“五好村”称号。
2000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五好村”、“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人口民族
人口
经济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特色产业
社会
教育
人民生活
村庄建设
社会保障
政治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代表人物
范庚阳
范崇学
范玉波
范希彭
范桂文
范谨之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