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号航空母舰(英文名:USS George H.W. Bush,舷号:CVN-77,别名:“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代号:复仇者),由诺思罗普·格鲁曼造船公司设计制造,母港位于
诺福克海军基地,是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第十号舰(最后一艘舰),也是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中造价最高、最先进的航母,服役于美国海军。
布什号是美国于二十一世纪以来研发的首艘航母。美国军方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决定启动新一代航母的研制和建造计划,首先开发“尼米兹”级的最后一艘舰CVN-77布什号,配用新型雷达、全新的武器系统及若干新技术,以布什号采取新技术后的战场表现来逐步确定未来航母的发展方向。2001年1月26日,布什号被订购。2002年12月9日,布什号定名。2003年9月6日,布什号开始安放龙骨。2006年10月9日,布什号下水。2009年1月10日,布什号进入美国海军服役,母港位于诺福克海军基地。2010年1月27日,布什号在大西洋成功完成了海试。2011年5月11日,布什号离开诺福克海军基地进行首次部署。
布什号总长332.85米,水线317米,宽40.84米,飞行甲板宽76.8米。布什号装备了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以光纤缆线连接全舰16个“通讯结点”,构成一个系统与系统、装备与装备间大容量、高速度的通讯网路,舰上两个核反应堆可供军舰连续工作20年而不需要添加燃料。布什号上部署有美国海军第8舰载机联队(CVW-8),融合了多用途战斗机、执行特殊任务的专用飞机。核心力量包括麦道/波音公司生产的F/A-18“大黄蜂”及更先进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美国国防预算大幅缩减,海军舰艇规模也随之减少。在老布什总统任期内,美国海军舰艇数量从568艘缩减到450艘以下,大量60年代建造的舰艇提前退役。在航母方面,尽管一度拥有15艘航母的理想规模,但由于预算压力,航母数量也逐渐减少。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继续削减军费,美国海军面临更严苛的裁减压力。在整个克林顿政府任期内,只批准了新购1艘尼米兹级航母,即里根号(CVN-76)。然而,考虑到现役航母的老化和未来维护需求,美国海军仍需要持续增购新航母以维持12艘航母的规模。
为了应对后冷战时代的挑战和预算压力,美国海军启动了CVX计划,旨在发展新一代航母。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探讨航母设计的不同核心议题。在第一阶段研究中,确立了新航母将采取常规起降、搭载大型航空联队以及核动力推进的基本路线,并更名为CVNX计划。第三阶段研究则重点放在新航母飞行甲板构型的探索和细部特性的规划上。
作为CVNX计划的一部分,美国海军决定在尼米兹级10号舰CVN-77上开始逐步导入CVNX预定采用的新技术。CVN-77沿用尼米兹级的设计,但计划引入新型综合作战系统,并重新设计舰岛结构以适应全新的电子设备配置。然而,由于一系列的技术和预算问题,包括双波段雷达研制的延误和国防政策的转变,美国海军最终决定取消CVN-77的综合作战系统发展合同,让其改回使用尼米兹级的原有作战系统。
建造过程
2001年1月26日,布什号的建造合同正式签订。同年5月,布什号在诺思罗普·格鲁曼造船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初步建造。2002年12月9日,五角大楼举行航母命名仪式,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克拉克·克利福德正式宣布CVN-77命名为“乔治·布什”号,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参加了仪式并参观了航母的设计模型,布什总统曾是美国海军二战时期的复仇者舰载鱼雷机飞行员。
2003年3月3日,负责预调试机组的首个施工团队进驻,布什号第一块建筑构件被吊入干船坞,准备进一步的建造与装配工作,标志着航母的建造正式开始。2003年9月6日,诺格公司组波特纽斯造船厂为布什号举行了龙骨铺设仪式(实际上,布什号自2001年5月即开始建造,至2003年9月已完成整体工程的30%,龙骨铺设只是标志着建造送进入加速阶段),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克拉克·克利福德、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及其夫人芭芭拉、海军部分要员应邀参加了仪式。期间,老布什在一块4550吨重的钢制构件上用粉笔写下了自己姓名的首字母G·H·W·B,然后由一位焊工将其焊刻下来。这块构件成为舰首航空燃油补给中心的一部分,并与数百块类似的构件组成航母的主体结构。另外,克拉克和老布什还分别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蛙跳”表演队队员还从飞机上跳伞到船厂,为仪式助兴。自此之后,船厂投入4000名工人加速建造布什号。2004年6月17日,布什号的前后舵部分装设到位。同年12月8日,布什号的预调试装置的施工工作正式开始。
2005年3月8日,布什号的最后一段龙骨下放到位,700吨重的下船首组件在干船坞中与其他龙骨段连接起来,完成了航母的主体长度构建。同年8月3日,布什号开始气动检测装置的安装工作。
2006年3月9日,布什号舰岛的上层部分与下层部分拼接完成,舰岛整体结构竣工。3月15日,布什号水线以上部分的舰首构件开始吊装。次月26日,布什号的螺旋桨推进器投入安装。6月23日,舰岛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第12号干船坞中开始油漆。同年7月8日,诺思罗普·格鲁曼造船公司成功地将重达700吨的舰岛安装到布什号的飞行甲板上,并完成船上的162个超级电梯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同年9月15日,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将引自詹姆斯河的8500万加仑河水注入干船坞,至9月23日,干船坞内的布什号首次在水面浮起。同年10月7日,布什号的宗教洗礼仪式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举行。同年10月9日,布什号进入詹姆斯河,开始接受内部设备安装和相关系统测试。
2008年8月11日,布什号船上厨房和船员餐厅剪彩。布什号原计划于2008年11月完工,但推迟到了12月,当时仍有3%没有完成,未完成的工作主要是与航空作业和集成作战系统有关舱室的工作,包括喷涂和制作标志的工作,此外,还没有对推进系统实施操纵检查或高速试验。2008年12月23日,被转运到
诺福克海军基地。2009年1月8日,布什号舰上的布什纪念室正式开放。
服役经历
2009年1月10日,布什号进入美国海军服役,母港位于诺福克海军基地。布什号以“工作中的自由”为座右铭进行战斗,并拥有“复仇者”的绰号,布什号在举行服役仪式时仅完工97%。
2009年5月19日,布什号在弗吉尼亚州海岸进行飞行甲板认证。2010年1月27日,布什号在经过为期七个月的全面试航后可用性和选择性限制可用性试验后,开始部署前的准备工作。2010年1月28日,布什号完成了现代化和维护工作。
2011年5月11日,布什号离开诺福克海军基地进行首次部署。布什号作为布什号航母战斗群的一部分部署,支持美国第五和第六舰队责任区的海上安全行动和战区安全合作。同年5月20日,布什号参与英国海军举行的联合演习,期间穿越大西洋与英国海军协同作战。此次部署从英国启航,历经一个月的海上航行,于6月成功抵达意大利那不勒斯。同年8月,布什号的空军联队积极响应,为“
持久自由军事行动”(主要聚焦于阿富汗)提供了关键支持。同年10月9日,布什号在第一次作战部署中被部署到美国第五舰队的责任区,执行海上安全行动和支持任务。
2012年,布什号开始了一系列现代化升级工作,这一过程自7月启动,并于同年12月初步完成了新系统的测试与试用。这一系列的改造为布什号增添了更强的作战能力。2013年5月14日,布什号成功实现了无人机(当时正在研发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X-47B)的首次弹射起飞,标志着航母作战能力的又一重大飞跃。同年7月10日,X-47B无人机成功完成了拦阻着舰测试,为这一开创性计划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3月,布什号被紧急调派至土耳其附近水域,以监视乌克兰内战的动态,这一时期,俄罗斯军队最终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随后,布什号穿越苏伊士运河,迅速加入波斯湾的第五舰队,以应对该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同年6月起,随着“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势力向巴格达逼近,布什号迅速在伊拉克沿岸组建并指挥了海军特遣队。从8月开始,针对“伊斯兰国”目标的空袭行动持续展开,一直延续至10月,期间空袭范围还扩大至了叙利亚境内,以遏制“伊斯兰国”在该地区的扩张势头。2014年11月15日,经过九个月的部署,布什号返回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的母港。
自2015年6月16日起,布什号在造船厂开始长期维护,旨在提升其作战效能与可用性。期间,主要完成了对航母真空抽水马桶的现代化升级以及近防武器系统的全面改造工作。2017年7月,布什号前往英国,参与了一场名为“昂撒勇士”的联合军事演习。此次演习汇聚了多国海军力量,包括美国海军的第二航母战斗群,以及英国皇家海军、德国海军、挪威皇家海军和瑞典海军。
2018年1月,美国媒体披露,布什号航空母舰曾经在叙利亚近海追踪俄罗斯海军克拉斯诺达尔号常规潜艇。同年3月27日,布什号在大西洋进行维持演习,以保持航母的战备状态。同年12月1日,为纪念2018年11月30日去世的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下半旗致哀,该舰停靠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港,进行例行训练演习,以保持航母战备状态。2019年2月,布什号抵达诺福克海军造船厂,计划开展为期28个月的首次维护。
2022年8月底,“布什”号航母战斗群到达地中海任务区,接替了美国“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在地中海地区执行任务的8个多月中,“布什”号访问了包括意大利、法国在内的多国港口,并与以色列进行了双边演习。2023年4月24日,布什号经过长达8个多月的部署后,从地中海返回诺福克基地。
设计特点
模块化建造技术
与此前航母均采用船台上整体打造技术相比,布什号是第一艘以“超级模块”方式建造的航母。这种模块化建造技术是将舰体的不同分段焊接成一个个巨大的“超级模块”,再用起重能力达900吨的巨型起重机将这些模块吊入干船坞中进行拼接。布什号的舰体共被分为161个“超级模块”,这种模块化建造技术会继续运用到新一代CVNX级航母上,以缩短建造周期。
新型球鼻艏设计
布什号是继CVN-67里根号航母之后第二艘采用全新型球鼻艏技术的航母空舰,采用这种设计可使舰艏具有更大的浮力,可提高舰身的可用性并可显著减小航行阻力。
防护能力
布什号在自身防护方面尤为重视,无论是水下防护还是反舰导弹防护都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舰体两舷、舰体底部、机库甲板等部位均采用双层体结构,舰内有数十道水密横舱壁,水下部分加装厚装甲板,还设置了多层防雷隔舱等,这些措施使航母的抗打击能力大为提高。
隐形性能
布什号强化隐形性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了新设计的岛式上层建筑,舰岛外形尺寸较小,外形由四边形改为多边形,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制造,其外壁向内倾斜,以减小雷达波反射特征;二是将传统的高大舰桥改为矮小的新型舰桥(一个设置在甲板右舷前段,负责与航盘航行相关的作业:另一个设置在甲板右舷后段,负责舰载机的起降操作),舰桥顶部众多的各型雷达和通信天线由主动式相控阵多功能天线所取代,全部实现内置化,安装于舰桥的平板内壁,这使得整个建筑物的外表整洁光滑,具有明显的准隐身性。另外,航母的飞行甲板外缘设计为曲面形式,飞机升降机改为内置式,更进一步提升了全舰的隐形性能。
网络中心战能力
布什号装备有全新的指挥、通信、控制、计算机和情报系统,用光纤缆线将全舰16个通信结点连通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系统与系统、装备与装备间的高速大容量网络,为各个作战平台实现资讯、图像、情报数据等的瞬间实时传送和交换创造了条件。网络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用了现成的准军用产品,可以确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随时更新和升级,及时提高信息战能力。这些措施使布什号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中心战的中心,利用其网络将各个分散的作战平台联系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快速、准确和连续的打击能力,大大提高整个舰队和战斗群的立体作战效能。
采用多种新设备
布什号采用了许多创新技术的新设备,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航母整体性能。例如飞机弹射器后部的喷焰导流板改由曾用于宇宙飞船的散热陶瓷瓦材料制成,可以耐受华氏2400度的飞机高温喷焰流,不仅省去了制式导流板管路复杂、易于锈蚀、不耐高温且故障频发的缺点,而且质量轻巧,易于维护,延长了飞机弹射器的使用寿命;同时,4部螺旋桨的桨叶也进行较大幅度的改进,耐磨损、耐腐蚀能力大为提高;另外,舰载机航空燃料分配系统、舰上污水排放系统、机库隔间等设施也采用了全新设计或在传统模式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进。这些新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战舰的技战术性能,而且大大改善了舰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自动化程度提高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人力成本,布什号应用了大量自动化技术,采用了尽可能多的自动化操作器材和设备。以在甲板上为舰载机挂装炸弹为例,布什号采用了由“仿人动作技术”原理研制的液压起重设备,可以模仿人的手部动作而自行将弹药挂装在战机上,只需1名操作员即可轻易完成9人才能完成的作业。此外,航母甲板上还安装了升降机和燃油供应装置构成的小型“核心站”甲板结构,大大减化加油程序。在其它舰务作业方面,例如动力系统操作、防火和灾害控制、导航控制、物资传送系统、应时维护系统、复合桅杆技术、任务规划系统、舰桥相关装置以及餐饮供应系统等也尽可能加以自动力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舰员编制减少到此前航母的近一半(3000余人)左右。
基本参数
编制信息
舰载机联队
布什号上部署有美国海军第8舰载机联队(CVW-8),融合了多用途战斗机、执行特殊任务的专用飞机。其核心力量包括麦道/波音公司生产的F/A-18“大黄蜂”及更先进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这些飞机既能执行空对空作战任务,也具备空对地打击能力。此外,联队还配备了空中预警(AEW)飞机,为舰队提供远程情报与监视能力,以及电子战飞机(EWA),负责干扰敌方通讯与雷达系统,保障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搜索与救援(SAR)任务,布什号航空母舰上的直升机分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执行搜救行动。这些直升机不仅限于SAR任务,还广泛参与物资运输、伤员撤离等多种支援行动。
指挥官
相关事件
自杀事件
2017年11月和2019年7月,布什号上有发生两起自杀事件。2019年9月14日,航空一等兵文森特·福莱恩在基地外被发现死亡。2019年9月19日,核专家詹姆斯·谢尔顿和飞行员伊桑·斯图尔特被发现死于基地外的不同地点。指挥官肖恩·拜利在《脸书邮报》上承认了自杀事件,并表示,“现在是时候作为船员和家人聚在一起哀悼,互相支持,并照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暴发新冠疫情
2020年7月30日证实,美国海军布什号上的“一小部分”舰员在接受新冠病毒检测时结果为阳性,但没有透露具体人数等更多细节。
所获荣誉
同级各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各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