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赫·艾哈迈德(Shaykh Ahmad,1753~1826)
伊斯兰教什叶派教义学家,谢赫学派的创立者。全名谢赫·艾哈迈德·伊本·栽因丁·艾哈萨伊。原为哈萨人,曾在巴林清真寺和宗教学校讲授什叶派教义和宗教哲学。他学识渊博,精通什叶派教义学、教法学和宗教哲学,通晓
天文学和数学,爱好文学和诗歌。后到
伊拉克的
巴士拉、
巴格达、
摩苏尔等地游学宣教,宣传神化阿里及什叶派伊玛目教义,遭到各地穆斯林的反对,在摩苏尔双方发生冲突后被逐。曾到卡兹温结识什叶派著名学者穆拉·穆罕默德,塔基·卡兹维尼,辩论过教义和教法问题,被卡兹维尼斥为“异端”。
1808年,
艾哈迈德定居
伊朗境内的叶兹德。他在清真寺设幛讲学,到各地传道,培养门徒,赢得众多
什叶派的追随者,他们尊他为“谢赫”,遂形成谢赫学派。他宣称,什叶派的伊玛目具有真主赋予的创造力量,如果不存在这种中介的创造力量,那么真主直接什么也造不来。他认为,穆斯林要认识和接近真主,只通过个人直接的修持途径无法达到,“唯有通过伊玛目这个中介,才能认识真主”。在隐遁伊玛目未降临人间时,必有一个受过秘传的代理人(即谢赫)担任伊玛目与教众之间的中介入,引导穆斯林通向伊玛目所引导之门(巴布),暗示他就是这个中介人。他还认为,
穆罕默德从
麦加到
耶路撒冷的夜行升霄不是肉体的复苏,而是纯粹精神的升霄。他将阿里视为受崇拜的对象,曾说:“当我们念诵《
伊斯兰教圣经》的开端章,当我们说‘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时,我们所想到的,只是阿里。”他的说教与
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相悖,故遭到
什叶派正统学者和广大穆斯林的抵制和反对。约1822年他的教义被
伊朗卡扎尔王朝宣布为“异端邪说”,被迫离开伊朗到
伊拉克的卡尔巴拉,作为该学派的宣教中心。他著有《精神生活》(一译《教义学选本》)。据载,他所宣传的教义后来在巴布教派中颇有影响,巴布教派的主要领导人都是他的教义的追随者。1826年
艾哈迈德卒于前往麦加朝觐的途中。他去世后,
谢赫学派由其门弟子赛义德·卜基姆·拉什提(?~1843)担任领袖,后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