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船歌》是根据
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由郭颂、
胡小石作词,郭颂、汪云才作曲,郭颂演唱,于1962年创作完成的歌曲。1980年,《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国际音乐教材(
亚太地区),1989年,郭颂凭借演唱该曲获得首届
金唱片奖。
《乌苏里船歌》采用了船歌体裁,其歌词多为触景生情即兴编出的,借鉴了《赫尼哪》轻松愉快的曲调,描写出赫哲族人民在
乌苏里江上打渔的劳动场面,歌颂美丽的大自然,抒发对家乡、山河、风光的无限热爱。
2017年10月4日,《乌苏里船歌》在
2017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上演出,2022年10月2日,该歌曲在2022《江山如画》系列交响音乐会上演出。《乌苏里船歌》曾被
王洪波、
降央卓玛、
蒋大为、
刘和刚等人翻唱。
1962年,为了参加第二届“哈尔滨之夏”,作词家胡小石在
郭颂的嘱托下,到
黑龙江省赫哲族居住区采风,在与赫哲人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获得了
创作灵感,与此前就在赫哲族居住区采风的作曲家
汪云才以及歌唱家郭颂一拍即合,磨了两三个月,创作出了这首《乌苏里船歌》,该曲主曲调是郭颂等人在赫哲族民间曲调《想情郎》《狩猎的哥哥回来了》的基础上,进行艺术
二次创作,改编完成的作品。同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黄金时段的“每周一歌”栏目播放了
男高音歌唱家郭颂演唱的《乌苏里船歌》。
《乌苏里船歌》采用了船歌体裁,描写出赫哲族人民在
乌苏里江上打渔的劳动场面,歌颂美丽的大自然,抒发对家乡、山河、风光的无限热爱,歌颂了解放后赫哲族人民跟着共产党走上
社会主义的幸福道路。
赫哲族人民热爱音乐,善于歌唱,流传了很多民歌,《嫁令阔》《想情郎》《赫尼哪》等就是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其歌词多为触景生情即兴编出的,《乌苏里船歌》借鉴了《赫尼哪》轻松愉快的曲调。
在这首歌词中,十分显著的特点是衬词:“啊郎赫赫呢哪/啊郎赫赫呢哪/啊郎赫赫呢哪/赫赫雷赫呢哪/啊郎赫赫雷给根”用在开头作为引子,配以ABA的曲式结构,带有
颤音的长音和迂回起伏的瑟音的引子前奏,先声夺人地勾勒出一幅
乌苏里江清晨烟波浩淼、安谧宁静的恬美画面。“啊郎……赫呢哪”的呼唤与紧接着的
回声模仿,实虚相间,更使人感到晨曦未晞,迷蒙的水雾铺面而来,人们仿佛看到勤劳的
赫哲族渔民挺立船头,手执双桨在引吭高歌,朴实而明快地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对祖国山河由衷的热爱和赞美。并以此作为每段的结尾同时又以此作为尾声是引子的再现,犹如拉近的镜头又慢慢地拉开,满载鱼虾和欢乐的
渔船慢慢远去。
引子采用衬词“啊朗赫呢哪”等由近到远纯四度跳进,真声与假声对比形成在空旷的江面上歌声飞向江对面的大山上再反回来的
回声效果。主题音乐旋律运用了我国传统的民歌“起承转合”四乐句结构。共三段歌词,第一段描写
赫哲族劳动人民在江面打渔的场面;第二段描写
大顶子山和船帆的景色等;(
大顶子山的原名是依克堆累山,
赫哲语为老牛顶子,又称大鼎子山。位于县城西北19公里,山体西南东北走向,南坡陡峻、多岩,北坡略缓。每年5、6月满山开放
红杜鹃,景色宜人)。第三段描写赫哲族人民走上幸福路的喜悦心情。“赫哲族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将歌曲音乐旋律推向高潮。接下来是尾声,采用再现重复引子衬词:“啊朗赫尼那……”歌声又在江面上回荡,飘向远方。
每当《乌苏里船歌》的前奏响起,人们的脑海中总会涌现出
赫哲族人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挺立船头、引吭高歌的画面。赫哲人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声仿佛透过曲调,融入了蓝色的
乌苏里江和白云飘飘的大顶子山里。(
澎湃新闻评)
1999年11月,在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强调:“刚才
郭颂老师演唱的《乌苏里船歌》实际上是一首原创歌曲,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赫哲族民歌。”同时,《乌苏里船歌》在该台晚会录制的VCD中仍标明郭颂为作曲者。此举引发了
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
赫哲族乡政府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侵犯了其
著作权,并损害了赫哲族人的自尊和
民族感情,因此向北京二中院提起诉讼,要求郭颂和中央电视台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
赔偿损失。这起案件是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颁布后首次涉及民间文艺作品主张权利的案例。
法院接受案件后进行了多次审理。审理过程中,被告和原告争议的核心问题在于,《乌苏里船歌》究竟是原创还是改编,以及四排赫哲族乡政府是否有主张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的资格。
最终法院裁定,
四排赫哲族乡有权保护其本民族文化财产,而《乌苏里船歌》的主曲调是
郭颂等人在赫哲族民间曲调《想情郎》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和改编的作品。因此,法院判决要求郭颂等被告在使用《乌苏里船歌》时注明其源自
赫哲族民间曲调,并在报刊上刊登相应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