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庙会
重庆丰都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都庙会,是流传于重庆市丰都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连续举行的群众性盛大民俗活动,该庙会开幕时间为每年阴历三月初三,为期三至七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都庙会起源于名山香会,始于西晋,最初主要祭祀与祭拜的对象为纪念阎罗王天子圣诞与天子娘娘肉身成圣期,后来发展成为祭祀玉皇大帝、释迦摩尼、土地神等多宗教、多神的大型民间信俗活动。丰都庙会主要内容有:民间文化、祭祀、朝山进香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丰都鬼城庙会的民俗活动内容在当时被认为是封建主义的文化糟粕而被唾弃。1988年,丰都庙会再次举办,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类经济、文化、表演等形式。2014年11月,丰都庙会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24年,已成功举办了20多届。
上世纪90年代,丰都“鬼城”庙会研究会成立,对那些最能体现“鬼城”传统文化的庙字,按原样作了些修复。对各庙宇神仙系统和祖师传承,以及有关的传说、故事、诗联、民俗音乐等作了一些挖掘、搜集、整理、编辑、出版了一批书籍。对庙会的内容和察祀仪式,采用文字和音像等手段,作了一些记录,以供研究。
历史沿革
丰都庙会起源于名山香会,始于西晋,最初主要祭祀与祭拜的对象为纪念阎罗王天子圣诞与天子娘娘肉身成圣期,后来发展成为祭祀玉皇大帝、释迦摩尼、土地神等多宗教、多神祗的大型民间信俗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丰都庙会这一名称专属庙会便是阴历三月初三,传说此日为阎罗天子与天子娘娘——卢瑛的结婚纪念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丰都鬼城庙会的民俗活动内容在当时被认为是封建主义的文化糟粕而被唾弃, 直到改革开放后,鬼城庙会及鬼城建筑中惩恶扬善的社会教化功能逐渐为政府及民众所重新挖掘。
1988年,丰都庙会再次举办,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类经济、文化、表演等形式。此后,丰都县政府将旅游服务业定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4年11月,丰都庙会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丰都民俗文化的“金字招牌”和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已成功举办了20届左右。
活动内容
单独举办
丰都庙会定在每年的阴历三月初三开幕,为期三至七天,信众来自全国,其规模多时达五十余万人。内容除表现“惩恶扬善、唯善呈和”主题、寄托人们祈求祥和安泰的愿望的祭祀朝拜之外,还有当地丰富多彩的群众游乐活动、多种文化艺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的展示。主要有以下内容:
庙会载体
庙会载体是体现名山基本格局的庙宇群,其庙宇构建、形象塑造等展现了民间的建筑和雕刻技艺。
民间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展示,涵盖了文学、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个门类,其间有以"鬼城”民间传统为内容的鬼面具舞、响篙舞、神鼓舞、竹鼓舞以及祈求风调雨顺的水龙舞、戏牛舞等,还有颇具民间特色的吹打乐、杂技、杂耍等。
交易活动
庙会期间当地和邻近县区的土特产、手工制品等交易活动,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和互通。
祭祀及祭祖
是以信仰名山宗教文化面举行的宗教祭祀及祭祖活动,是庙会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集中体现。
联合举办
全“鬼城”举办的香会。“鬼城”集中进行的宗教活动,除以上各庙宇单独举行的庙会和地方官员主持祭祀之外,在每年正月和二月期间,还由各庙宇联合举办三次规模盛大的乔会。
通经道场仪式
“鬼城”每年的香会收入,是维持寺观仪式和僧、道生活的主要来源。因此,此时是僧、道最忙碌的时候。香会期问,他们必须举行通经道场仪式。各殿字的门外墙上张贴神榜,门上张贴吊挂、对联,殿内挂神幡、神幛,并陈列香会时应用的器物。每一神殿派有一、二僧人招待香客。上宫殿与大雄殿为僧人诵经道场。各道场有十余僧人诵经。道场分左右二经坛,每一经坛为四张方桌叠成。下三桌如品字,叠加一來于前挂二类上。各坛有一主坛他人文于叠加桌上的经察之后,盛装通经。其帽为金色莲花粗,衣服为红色绣花,宛如戏装。其余僧人披袈笑围绕于下二来旁,各持乐器通经。道士因人数少,无盛大法事,仅悬挂神幛、神而已。各殿为方便否客许墨求等,印有中奏表文与签诗售与乔客。
香客
到“鬼城”赶香会的香客,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组织的香客,独自上山烧香,称为“散香客”;另一种是有组织的“进香队”,每队通常有 30~ 60人左右,最多的有100余人。进香队也有两种形式:一是烧拜香。他们从动身出门到烧香完毕归家,始终过着有组织的生活。队有两个领队,俗称“叫口先生”,一人打饺,一人敲镲子。他们在前面引路,后面紧跟着两人一伍的长列香客。香客在“叫口先生”带领下,边走边唱,作揖打供,一唱一和。路上逢庙必拜,逢牌坊、土地,都要插香烛赞祝一番。从丰都县县城边的名山脚下开始,到山顶结束,约需3~4天。二是烧供香。多由香客本县的僧人率领。如一个寺庙的他人决定领导进香队时,即出榜宣传,请自赴“鬼城”的烧香者,到寺中报名缴费后,约期结队去丰都,烧香后仍结队回籍。香客付与僧人之费无一定数目,多少由香客自定。此费作为租船和僧人布施之用,其余所需经费全由香客自理。敬香香客,多来自丰都本县及距离较近或交通方便的地区。
活动价值
警示、启迪和教育价值
“只因人间多不平,便向阴曹寻公正”。整个“鬼文化”的产生依托于人间形态和人们的愿望。如十殿王爷天子、城隍的一班人马,都以人间政权机构为依托设置:十八地狱则以人间刑律为依托设咒 天子娶亲、九鳞复仇、报恩普渡、亡魂超渡等皆以人的期盼为依假设。其惩恐扬善的主题,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现代“适应性”,有助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艺术价值
“鬼城”的构建、形象塑造及其进香活动的内容和朝山进香察祀程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其间形成的有形无形的艺术产品,具有一定的学习借鉴作用。
研究价值
丰都“鬼城”庙会朝山进香都是为祭祀各庙的神仙和各行业祖师,因此,对儒、佛、道文化的研究都极具价值。此外,由于丰都庙会历经了千百年之久,文化积淀厚重,它对于研究巴蜀地方史、民风民俗、民问艺术、建筑艺术,都具有较为独特的作用。有专家曾称丰都名山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称鬼城庙会是三峡地区乃至中国南方“不断的民俗画卷”。
主要特色
丰都庙会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特色:
其一,丰都是“鬼文化”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是通过曲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以复杂、奇幻的幽冥世界为基本内容,极具神秘色彩。丰都“鬼城”庙会象征着“鬼城”宗教对信奉者所具有的力量,是以宗教活动形式出现的显形“鬼文化”与民众心灵深处的隐形“鬼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是与其他庙会不同之处,也是丰都“鬼城”庙会特色所在。
其二,是惩恶扬善、唯善呈和是丰都地区“鬼文化”的精华之所在,自然也就是“鬼城”庙会的精魂。“鬼城”香会、庙会历千余年而不衰,名地各行业群众积极广泛参与,便证明了它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归根到底就是它始终禀承了惩恶扬善、唯养星和的主题。“鬼城”构建、形象塑造及其进香活动的内容,都是自觉不自党地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
其伞,是丰都“鬼城”庙会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相对固定的朝山进香祭祀程式。这个程式具有特色,是中国民向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传承保护
代表传承人
丰都庙会的传承主要靠殿庙的和尚和道士。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缺乏,很难理清它的传承谱系。现能略知的是东岳殿(延生堂)住持的传承。东岳殿是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智然和尚来名山始建。清朝至民国4年的承关系不详。民国4~7年为德权和尚,民国7~10年为元松和尚,民国10~13年为德权和尚,民国13~19年为方广和尚,民国19~22年为锡兰和尚,民国22-25年为方广和尚,民国25-35年为碧权和尚,民国35~38年为广常和尚。1991年至今为纬宽和尚。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方广和尚和纬宽和尚,方广和尚,民国13年去丰都名山东岳殿(今名延生堂),任东岳殿方丈,任川东佛学会会长、尽心弘扬佛教,他住特期间,东岳殿香火旺盛。纬宽和尚,1908年生于涪陵区,民国4年出家修行,1991年,东岳殿修复后请纬宽和尚住持,至2006年去世。纬宽和尚为东岳殿的修复和进香仪式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保护状况
丰都“鬼城”庙会,由于特定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其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与今天社会现实的要求不相符合。对这种熏杂陈的复合型传统文化。在细心鉴别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一些不同的保护措施。1990年代,丰都“鬼城”庙会研究会成立,召开了几次丰都“鬼文化”研讨会,对那些最能体现“鬼城”传统文化的庙字,按原样作了些修复。对各庙宇神仙系统和祖师传承,以及有关的传说、故事、诗联、民俗音乐等作了一些挖掘、搜集、整理,编辑、出版了一批书籍。对庙会的内容和察祀仪式,采用文字和音像等手段,作子一些记录,以供研究。
相关事件
2024年4月3日,丰都庙会新闻发布会在丰都县举行,表明了以“逛丰都庙会·结三生情缘”为主题的2024年丰都庙会于4月11日—14日举行,举办“千年之约”“缘启福地”“凤鸣平都”“商贸展销”四个篇章共计17项活动。
参考资料
庙会(丰都庙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4-11
4月11日—14日 来丰都逛庙会.金台资讯.2024-04-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活动内容
单独举办
庙会载体
民间文化
交易活动
祭祀及祭祖
联合举办
通经道场仪式
香客
活动价值
警示、启迪和教育价值
艺术价值
研究价值
主要特色
传承保护
代表传承人
当前保护状况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