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泉口村
北京市平谷区熊儿寨乡下辖村
老泉口村位于平谷区熊儿寨乡北部,是北京市平谷区熊儿寨乡的一个行政村,村域面积6000亩,山场面积3000余亩,果园面积1500多亩,植被覆盖率88%以上。
老泉口村距平谷城区17公里,与乡政府相隔2公里,平程路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这里全年无霜期达到190天,年平均气温约为11.5摄氏度,常年降水量650毫米,植被覆盖率90%。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与众不同的气候,使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山、泉、林、木,奇花异草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有“天然氧仙境”和“世外桃源”之称。
2010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
北京美丽乡村联合会会员村。
村情简介
距北京市区85公里,据平谷区城区17公里。距熊儿寨乡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属于燕山平程路由此通过。全村有180户,650口人,2003年被评为市级民俗村。有市级民俗户22户,日接待量1500人次。
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土壤类别:主要以淋溶褐土为主,土层较薄。
植被特征:熊儿寨老泉口村区域范围内植被茂盛,山地和川地均被各种植物所覆盖,植被覆盖率为90%左右。植被种类丰富,包括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以及其他野生植物。该村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山、泉、林、木,奇花异草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可谓春季花簇云海,夏季满目翠绿,秋季一片金黄,冬季巍峨壮观。有“天然氧吧”和“世外桃源”之称。
游览:在老泉口村不仅能体验拾土鸡蛋,还能享受采摘的乐趣,每年的6-10月颗颗果实挂满枝头,沙梨、精品杏、山里红苹果、栗子、柿子等十多种绿色果品使您享受采摘乐趣,体验丰收的喜悦。
餐饮:在这里还可以品尝到石子馍贴饼子小鸡炖蘑菇、炸柴鸡蛋等可口的饭菜。“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睡农家炕、干农家活”,您可与憨厚的农民一起分享农家的快乐。
交通:公交车:东直门汽车站乘918路至平谷世纪广场,转乘11路小巴至老泉口村。自驾车:京顺路顺义区顺平路—平谷城区—世纪广场—第一个十字路口北拐—熊儿寨乡—老泉口
周边景点
老泉山野公园。老泉山野公园位于老泉口村西山,是一条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的休闲山谷。园区植被覆盖率在9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达65000个/立方厘米,高于城市内10余倍,是避暑消夏的胜地。
老泉位于京东老泉山野公园景区门口,老泉口的村民们世代饮用老泉水繁衍生息,而这泉水则是追琼浆、赛玉液,矿泉天成,常饮此水,可醒神明目,疏肠安心,润肌美肤,延年益寿。老泉口村人,京长寿老者众多。
上山时,经过一列狭窄的石阶,名曰“鬼缝”,石路夹于两块巨石之间,走起来总让人担心头顶的石头会不会滚落下来,惊险而刺激。往上走,经过彩叶谷到达老民居,接着是一座让人揽尽无限风情的雕塑园,园里现代雕塑错落有致,情欲的主题大胆而前卫,让人赞叹这个村子的宽容与开放。
老泉山野公园内郁葱绿的油松林生长旺盛,遮天蔽日。林下野花烂漫,五彩纷呈。景区在保持原生态特色的同时,以原有的自然地貌为基础,规划设计了擎天门、老泉池、云水谷、福寿岭、彩叶谷、百花沟、艺术雕塑园7个核心景点,形成了老泉山野公园独特的山野风情。老泉口村周围青山绿岩,林深叶茂,空气清新,环境优雅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6户通自来水。有3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81.0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0户(分别占总数的27.03%和27%)。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0公里。全村共拥有农用车4辆,拖拉机6辆,摩托车7辆。全村建有沼气池1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建有小水窖4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0亩,有效灌溉率为50.5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8 亩。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9户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有27户居。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3.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5万元,占总收入的54.86%;畜牧业收入16万元,占总收入的36.5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59头,肉牛63头,肉羊287头,鸡532只);林业收入0.23万元,占总收入的0.84%;第二、三产业收入2.27万元,占总收入的8 %。农民人均纯收14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人(占劳动力的13%),在省内务工5人,到省外务工4人。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78亩(其中:田70亩,地108亩),人均耕地1.15亩,主要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等作物;拥有林地285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6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03亩,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92亩,其中养殖面积92亩;草地1900亩;荒山荒地1975亩,其他面积2000亩。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0%。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6户,共乡村人口150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73人。其中农业人口149人,劳动力93人。该村以彝族为主(是彝族居住地),其中彝族15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8人,占人口总数的18.06%;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0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7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乡卫生院40公里。该村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6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说全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安龙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4公里,距离中学44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8人,其中小学生15人,中学生3人。
该村有业余文娱宣传队2个(腰鼓、大娱乐各1)。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交通不方便,基础设施差。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巩固种植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村情简介
周边景点
基础设施
农村经济
自然资源
特色产业
人口卫生
文化教育
发展重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