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尊
广西贺州市沙田镇出土的文物
麒麟尊又名铜牺尊、神兽尊,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用的大型青铜酒器。外型似古代早期传说中的麒麟,身上刻满了“”的纹饰,背上盘着一条龙,尾上刻着一只凤,肚腹滚园。1991年7月出土于贺州市沙田镇龙中村红珠山一座岩洞墓中出土,1995年被认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现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历史
战国时代,能够拥有如此精美陪葬品的墓主人都是贵族,而墓中没有留下任何可以确定墓主人身份的文字信息,专家们依据麒麟尊及一同出土的青铜鼎、铜鼓、铜、铜、龙头饰件、箕形器等器物的特征,结合战国时期墓葬的等级规矩,认为墓主人当为一位地位显赫的文官
1996年,同样是在贺州沙田河流域,一座周代刀形墓重见天日。墓中出土的鼎、罍、甬钟、斧、矛、镞、、剑等青铜器,明确地显示着墓主人的武将身份。
2300多年前,当瓯骆大部分地区生产力尚处于原始落后状况时,得益于潇贺古道的交通便利,沙田河流域已经开始接受中原文化影响,在岭南地区率先登上青铜铸造技术巅峰。依据目前在岭南地区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研究人员发现:贺州市出土的青铜器,不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处于领先水平。
文物构造
外型似古代早期传说中的麒麟,原高53.7厘米,宽23.5厘米,长50厘米,重21.5千克,肚腹滚园,一幅福态,四腿盘骨俱健,极富动感,身上刻满了一种叫“夔”的纹饰,十分华丽。背上盘着一条龙,尾上刻附着一只凤,凤好奇地昂着头,踮着脚,注视着前面的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古代艺术品,也是古代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吸纳融汇的产物。
麒麟尊尾部附凤鸟,北部蟠龙,集中原地区古人创造的三大神兽麒麟、龙和凤于一身,形态古朴、憨厚、祥和,表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印记,见证了八步区古老而悠久的历史。
文物价值
中国古代三大神兽是麒麟、龙和凤,出土于贺州市的是是三兽合一,神中之神。麒麟尊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凤、麒麟三大神兽集于一身。这尊战国时期贵族所用的青铜酒器,最大的价值在于器形和纹饰表现出明显的中原文化特征,体型和盘龙、附凤等雕饰则又显露着浓郁的南越国文化特点,堪称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的典范之作。
麒麟尊出土以来,一直在国内外巡回展出,至今仍在法国作文化交流。1996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01年此器被复制放大竖于贺州的灵峰广场,成为贺州的标志物。2002年开始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旅游纪念品限量发行。由于它造型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发行以来受到收藏者的青睐。《中国文物精华》一书和原国家文物局局长 张德勤专家称誉,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战国神兽尊形体硕大,造型移植自西周的同类 器物而且有地方风格,在广西出土,说明商周青铜文化的余韵,在西周的傣族地区尚未绝响,它是华夏族文化和百越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 2003年《收藏》杂志对麒麟尊作了详细介绍。麒麟尊工艺精湛,造型独特,不愧为华族古代艺术精品。
出土趣闻
麒麟尊的出土的岩洞墓距村寨仅有区区的数百米,人们经常在山上放牧,山下耕作,偏偏就没有人发现距地面只有30米的山坡上有一个藏宝的岩洞。直到1991年7月初,一位村民发现地里将要成熟的花生有野兽糟蹋,便带着猎枪去看守。终于看见一只狐狸在地里挖花生吃。正要近前举枪射击时,机敏的狐属立即逃跑,很快上到山坡钻进了一个山洞。农民看得真切,追上去用大石头将洞口堵死,然后回村邀来几个伙伴,带上锄头、钢等工具前来捕捉狐狸。他们撬开一堆乱石之后,发现一个口径1米多的岩洞口,里面的岩洞高宽均4米左右,进深15米。他们进去点火一照,迎面一只大“狐狸”双目圆瞪定定地站立着,正要举棒打去,但见火光下金光闪闪,才知道是假狐狸。他们当时不知道这是青铜麒麟尊,以为是黄金做的,接着他们发现还有青铜鼓、青铜箕形器等青铜器,以及贝币、陶瓷器共33件(后经清理鉴定,这是一座战国墓,出土的33件文物,全部都是二级以上的珍贵文物)。
这个神奇的故事,使这件神兽铜尊真的“神”起来了。
有关信息
2001年麒麟尊被复制放大竖于贺州灵峰广场,成为贺州的标志物。现放置于灵峰广场的是一个用青铜制作放大6倍的复制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文物历史
文物构造
文物价值
出土趣闻
有关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