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
恒星天体也被称之为亚恒星,为一类质量小于恒星的质量下限、就是0.08M☉,天体的质量只有达到亚恒星质量下限时,才能够保持天体中的氢聚变——的天体。该类天体包括有棕矮星与类
行星天体。
亚恒星天体,也被称为亚恒星,是一类质量小于恒星的质量下限——即0.08M☉,天体的质量只有达到该质量下限,才能够维持天体内的氢聚变——的天体。该类天体包括:棕矮星和类行星天体——尽管这两类天体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其四周是否存在主星的情况也不同。
假设一颗亚恒星
天体的物质构成类似于
太阳,而其最小质量接近于
木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一),则其半径则也将接近于木星半径(约为太阳半径的十分之一)。当一个亚恒星天体恰好处于触发氢聚变的临界条件下时,其内核的简并压缩将十分剧烈,密度将达到约1千克/立方厘米;但是随着亚恒星天体质量的减小,其内核密度也将随之减小,当质量仅相当于木星质量时,其内核密度将小于10克/立方厘米。由于天体密度的减小抵消了天体质量的减小,所以亚恒星天体的半径能够大致保持恒定。
一个质量恰好处于触发氢聚变的临界条件下的亚恒星
天体的内核也可能能够短暂的发生氢聚变反应——这一反应将会为天体提供少量的能量——但是却不足以克服天体中持续进行的
引力坍缩。
同样的,虽然一个质量略大于0.013M☉的天体能够短暂的触发聚变,但是燃料也将在大约100万年至1亿年间耗尽。这些燃料耗尽之后,亚恒星天体所能使用的能量将仅仅来自于引力势能,这将导致天体逐渐冷却和收缩。环绕
恒星运行的亚恒星天体由于能够接收到恒星的热量,其冷却收缩的的过程可能较为缓慢,并将逐渐达到一种辐射出的能量相当于从恒星处接收的能量的平衡状态。
棕矮星 (
褐色 Dwarf) Gliese 229B。图下方的亮点,是一个不寻常的
天体:棕矮星 (brown dwarf),棕矮星有时候称为“失败的恒星 (failed star)”,因为它的质量不够大,无法点燃
核反应。一颗棕矮星的质量比
行星大许多,一般相信,棕矮星也像
恒星一样经由云气收缩过程而诞生的。棕矮星与行星可能非常多,不过在它们绕行的恒星星光下,很难看见它们。新的观测技术,如使用
日冕仪遮罩挡住亮星的光,这样就可以侦测到这些不明亮的星体。图中央来自于Gliese 229A的星光已经被遮住,并且经过数位化的提交,留下了清晰的Gliese 229B影像。当这种技术达到完美时,就可侦测到
地球般大,绕行邻近恒星的行星。
绕类日恒星运行的类
行星天体。天文学家直接拍到了一颗绕类日
恒星(位于图片中部)运行的类行星天体(被称之为“GJ 758 B”)的照片,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至于潜在同伴GJ 758 C是否也在恒星轨道之内目前尚无法确定。
当前发现的
太阳系外行星数量大约在400颗左右,实际数量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数字。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绕轨道运行的行星通常在母星眩目光芒的照射下显得模糊不清,致使获得系外行星直接图像极为罕见。绝大多数系外
行星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发现的:天文学家虽无法探测到行星本身,但却可以通过它们对母星引力场或亮度产生的影响发现系外行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