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三
革命烈士
刘锡三,贫家家庭出身。14岁开始读私塾。两、年后因家贫辍学到文亭学堂当杂役。不久,到海丰蚕桑局实验场当工人。与李劳工,何醒农等一起学习《赤心周刊》,开始探索救国真理。1923年,在彭湃指导下,组织农会,带领农民抗租抗债。1925年1月,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在此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被派回丰任青坑农会特派员。同年11月,又被推选为共青团海丰地委执委。1926年1月,被任命为澄海县农会特派员,深入区乡率领农友向地主豪绅作坚决的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带领农军以武装暴动回击国民党的进攻和屠杀。1927年11月,任中共澄海县委执委,带领群众反击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
人物简介
1929年1月,东江特委派刘锡三(原名何丹成)到饶平任县委书记,恢复党组织,组织游击队在饶平境内开展游击斗争,并活动于大埔的沐教、和村和平和的大溪、诏安的官陂等地。当年春,饶平上饶区党组织得到恢复发展,形成以饶平石井乡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奠定了饶和埔诏红色区域前期坚实的革命基础。
1929年春,受中共东江特委委派到饶平上善重建中共饶平县委,任县委书记,迅速打开了饶和埔边区武装斗争的局面,还在上善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改革。1931年2月,到闽粤边境担任中共晓和埔诏县委书记。在一次反围捕中负伤,他不顾枪伤未愈,跋涉到漳州,往返沿途动员教育了一批隐蔽的区乡干部得赤卫队员返回苏区坚持革命斗争。1932年9月,敌军及民团对红色根据地连续三次围攻,他和县委机关被迫退上高山密林迂回转战。艰苦的斗争使他肺病复发,经常咯血,辗转于大埔高陂,饶平浮山等地群众家里疗养,边养病边指挥当地的革命斗争。1933年9月17日,敌驻浮山一个连,在黎明前把他养伤的东洋村团团围住。他闻警向村后竹丛方向撤退,不幸被敌人流弹击中腹部,后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在荆丛中。天亮敌人发现后将他扛回浮山,途中因伤势严重壮烈牺牲。
建苏分田 形成红色割据 1929年7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到达闽西,开展土地革命,给饶平的革命斗争带来极大影响。同年10月,饶平县委根据闽西第一次党代会《土地问题决议案》“原耕为基础,抽肥补瘦,抽多补少,按人口进行平均分田”精神,以县内第一个建立苏维埃政府的双善乡为分田试点,着手在上饶区建苏分田。
1930年3月,中共饶平县委在石井乡大门口村召开全县农民代表会议,选举刘金丹为饶平县革命委员会主席。随后,成立了上饶区、区南区、石井、康贝、岭案、茂芝、埔坪、石岗、龙潭角、下祠等一批区、乡苏维埃政府,开展全面分田。
1930年8月,饶平县委从饶平双善乡迁到黄冈区刺围巷顶,开展武装斗争,促进了饶平南部红色割据区域的形成。
1930年11月,中共南方局根据《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的指示精神,决定由闽西特委负责改组整合饶平县委、平和县委、大埔县委,同年12月,成立中共饶和埔县委,统一领导革命斗争。
1931年4月,中共闽粤赣特委派原饶平县委书记刘锡三接任县委书记,饶和埔县委改称为饶和埔诏县委。同年6月,中共饶和埔诏县委扩大饶和埔诏红军第三连,多次打击饶平境内反动民团,恢复闽西通道。1931年11月,余丁仁(饶平人)等3人代表饶和埔诏县到江西瑞金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从1930年12月饶和埔县委成立至1931年底的一年多时间,饶平境内建苏分田、武装斗争进入全盛时期。饶平苏区覆盖了上饶、饶洋、新丰、建饶、浮滨、东山、联饶、黄冈、新塘、汤溪、新圩、浮山、钱东、韩江林场等14个镇场的178个乡村。
巩固发展饶平苏区 1932年4月,中央红军攻占闽南重镇漳州,推动了饶和埔诏革命形势的发展。同年6月,饶和埔诏在诏安石下村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余丁仁任主席,谢卓元任裁判部长,陈明昌任军事部长。同年7月,县委召开扩大会,根据苏区中央局关于“扩大苏区到广东境内,恢复和发展饶和埔苏区”的指示精神,作出《关于夏收斗争与“八一”工作布置》,提出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税斗争,重申土地革命,扩大游击战争方针。会后,县委分头开展工作,第三、第四、第五、第九和第十一区的区委和苏维埃政府得到恢复,有198个村继续进行分田。同时,在饶诏边境的一区(饶平黄冈)、二区(饶平浮山)建立后方军械修造厂,创办消费合作社和医疗所,在白区饶平县城秘密设置购销站,千方百计筹集苏区军民急用物资。
1933年春,余丁仁代理饶和埔诏县委书记。继续开展土地革命、扩大游击战争工作。1933年10月,刘万士(饶平九村人)出席在汀州召开的福建省苏维埃代表大会。1934年1月,刘万士又代表饶和埔诏县到瑞金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福建事变”之后,饶和埔诏革命力量有所恢复。1933年11月,福建省第三次党代表大会后,饶和县承担扩大红军任务150名。同月,县委书记赖洪祥和县委委员张崇带领游击队到岩下、头一带进行恢复上饶苏区工作。余丁仁率领部分工作人员转到诏安的深湖和饶平的赤坑一带乡村发展诏(安)黄(冈)新区。不久,发展了一支200多人的赤卫队伍,革命力量扩大到饶平的渔村、下蔡、赤坑一带,从而同第二区的景坑、新营和胡岭一带游击区连成一片。
1933年年底,共产党员文锡题带领红军游击队近千人驻扎在饶平坪溪乡一带抗击驻潮汕的国民党反动军队。
1934年4月,余丁仁和张崇带领游击队和赤卫队200多人,在潮澄澳红三大队的配合下拔除了饶诏边境黄牛山“白扇会”反动据点,从而使诏黄游击区得到发展壮大。同年7月,赖洪祥因病疗养,福建省委又派许其伟代理县委书记,加强饶和埔诏县委领导。当年,饶平境内共产党游击队活动频繁,给国民党政府军队造成巨大打击,国民党政府被迫撤换饶平县长,集中反动力量加大对境内共产党游击队的镇压。
从1932年至1934年秋,饶平苏区面积仍覆盖一区、二区、三区、十一区的上饶、饶洋、新丰、建饶、浮滨、东山、联饶、黄冈、新塘、汤溪、浮山、新圩、钱东、韩江林场等14个镇场的大部分乡村。在此期间,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和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多次向饶和埔诏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发出指示并进行工作指导。
永垂青史的重要贡献
闽粤边区较早开辟的红色区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饶平曾为朱德领导的“八一”起义军进驻饶平和保存革命火种作出了重要贡献。朱德、陈毅、周士第、李硕勋、叶剑英、林彪、粟裕、许光达、邓发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罗明(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光宗(四十八团政委)、丘宗海(饶和埔县委书记)、刘锡三(饶和埔诏县委书记)、朱积垒(平和县委书记)、连铁汉(饶平县委书记)、余丁仁(饶和埔诏苏维埃主席)、陈彩芹(饶和埔苏维埃主席)、赖洪祥(饶和埔诏县委书记)、许其伟(饶和埔诏县委代书记)等一大批革命前辈都曾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生活和战斗过,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
饶和埔诏苏区红军主力的诞生地 饶平是饶和埔诏苏区红军主力的诞生地。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四团、红军第四十八团以及饶和埔诏红军第三连、饶和埔诏独立支队等革命武装都是在饶平境内发展壮大的。这四支革命武装都先后在饶和埔诏苏区和闽西苏区境内全力配合中央红军作战,有效地打击国民党军队以及地方反动民团,牵制了国民党的邓龙光部、张瑞贵部、张贞部、刘和鼎部等四个师的兵力,为饶和埔诏苏区的形成发展和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作出重大贡献。
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饶平承担并完成了中央苏区的大量工作任务,包括闽西苏维埃政府下达的有关红军学校招生、扩大红军、补充兵员、财政负担等任务。饶平人民在红色区域内建立了枪械厂、后方医院,组织运输队、救护队、担架队配合红军征战,组织民众运送各种物资进入中央苏区,为苏区的巩固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饶平还是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之一。为保证中共中央建立的从上海——香港——汕头——澄海——饶平黄冈——饶平浮山圩——平和县——大埔县——永定县的秘密交通线的畅通,饶和埔诏县委在浮山(二区)、黄冈(一区)建立秘密交通站,配合中央地下交通线开展工作。1930年冬至1931年春,叶剑英、邓发、黄、蔡树藩、陈友梅等一批重要领导同志都曾从这条秘密交通线安全进入中央苏区。
无数饶平儿女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 饶平县处于中央苏区南端,靠近国民党在潮汕的军事中心,历年遭受敌军的围剿和洗劫较为严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饶平儿女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有15000多人,其中有名字可考的烈士488人,更有丘宗海、刘锡三、余丁仁、李光宗、连铁汉、罗时元、谢卓元、陈彩芹等饶和埔诏县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把生命和鲜血洒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建国后,饶平有261个行政村评划为革命老区村庄。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副团长李铁民带队到饶平苏区进行慰问,对饶平革命老根据地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牺牲日期
牺牲日期:1933年9月17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牺牲日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