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耐乃村位于
称杆乡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至
泸水市的距离约为50公里。村庄地理位置靠近缅甸边境,东临阿赤依堵村,南接排把村,西界缅甸,北毗双奎地村。辖区包括前村一、前村二在内的17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全村共有农户4282户,乡村人口1788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比为1788人,劳动力数量为917人,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工作的人员达821人。全村总面积为24.14平方公里,海拔范围在1200至1900米之间,年均气温介于14至19
摄氏度,年降水量达到1126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水稻等多种农作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3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70元。主要经济来源包括
种植业和畜牧业。
地理环境
赤耐乃村的耕地总面积为2972亩,其中包括887亩的田地和2085亩的土地。人均耕地面积约1.8亩。此外,村里还拥有13392亩的林地,其中包含505.1亩的经济林果用地,主要用于种植
麻栗坡草果、
油桐和漆树等经济作物。剩余的5234.5亩为荒山荒地,以及其他面积共计14435.3亩。村内自然资源丰富,包括耕地和林地等。
基础设施
截至2008年,赤耐乃村实现了通水、通电。全村共有447户居民使用自来水,而35户家庭仍面临饮水困难或水质问题。电力覆盖率达到171户,电视普及率为59户,即约占总户数的14%。手机用户则达到了73户,约占总户数的18%。村内主干道尚未硬化,且距离最近的车站和集市分别为5公里和10公里。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为887亩,全部采用高效灌溉系统,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为84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为0.51亩。村内有3个自然村已经通路,而454户家庭居住在非土木结构的房屋中。
经济
赤耐乃村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2008年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02万元。其中,
种植业贡献了115万元,占总收入的42%;畜牧业收入为107万元,占36%;林业收入为11万元,占3.5%;第二、第三产业收入为33万元,占9.02%;工资性收入为8万元,占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70元,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全年出栏
肉猪555头,
肉牛90头,
肉羊900头。全村外出务工收入为8万元。
特色产业
该村的特色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主要销往县内市场。2009年,这些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8.15%。
人口卫生
赤耐乃村共有513户家庭,乡村人口为1846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846人,劳动力为917人。村内以
傈僳族为主要民族。截至2009年底,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比例为100%,享受低保待遇的人数为398人。医疗服务主要依赖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村内配备两名乡村医生,距离乡镇卫生院大约10公里。
教育
村内的学龄儿童主要前往秤杆中心校接受教育。学校距离村庄较远,小学部的学生需要步行90公里才能到达。截至2009年,全村共有252名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小学生172人,中学生80人。
村务公开
截至2010年底,赤耐乃村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42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为2972亩。
财务管理工作由专业机构负责,定期公布村务相关信息。村务公开的方式包括张贴公告、发布黑板报以及召开会议等形式。
基层组织
村内设有党支部,下辖1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2人,其中男性党员31人,女性党员1人。团支部成员为128人。村委会由书记、主任、副主任等职位构成,同时下设17个村民小组。
人文地理
赤耐乃村的居民普遍信奉
基督教,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村内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和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在生产发展方面,村内推广种植玉米、
阳芋、
麻栗坡草果等作物,同时也注重发展核桃、漆树等生态经济作物。养殖业方面,以牛、羊为主,尝试推广圈养猪、鸡等模式。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中,通过实施茅草房改造工程,实现了人畜分离,提高了居住条件。此外,还进行了厨房设备升级,推广节能灶,并建立了卫生厕所。村内通户小路得到了改善,提升了村容村貌。在农民增收方面,除了稳定粮食生产,还鼓励种植蔬菜、草果、漆树、核桃等作物,并积极促进劳务输出,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在乡风文明建设上,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巩固率,降低了犯罪率,控制了计划外生育现象。同时,大力推动扫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旨在消除青壮年文盲现象,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在民主管理方面,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增强了村民自治的能力,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发展重点
赤耐乃村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未来发展的重点将放在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上,以期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