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冠雉
凤冠雉科山冠雉属动物
黑山冠雉(学名:Penelopina nigra),又名高原冠雉,是一种分布在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及尼加拉瓜凤冠雉科,是一种单属种。其种加词“nigra”意为“黑色的,暗色的”。这种鸟类体长59-65厘米,体重860-920克,雄鸟羽毛黑色,雌鸟整体褐色。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潮湿的山区森林,是鸡形目中树栖性最强的类群。
形态特征
黑山冠雉是一种两性异形的鸟类,雌鸟体型和重量大于雄鸟。成年雄鸟整体羽毛黑色,上体有蓝绿色的光泽,下体胸腹部羽色较暗淡。鸟喙红色,眼环裸露棕红色,喉咙下面垂挂着一块鲜红色肉帘。腿和脚红的。雌鸟整体棕色,体型较短,有一个灰色的鸟喙和昏暗红色的腿。幼鸟和雌鸟相似颜色。
生活习性
黑山冠雉栖息于亚热带潮湿的常绿山林,花大量的时间在树上活动,以浆果和水果为食,有时也下降到地面上,抓吃动物,包括蜥蜴和老鼠。它们通常单独和成对或以3-4只的小群出现。鸣叫声似高亢的哨子,彼此之间呼应。
生长繁殖
虽然黑山冠雉经常是成对活动,但这个物种实际是一夫多妻的,更多的雌性比例对后代孵化成功大为有利。繁殖期在2-5月之间,国家体育场大而松散,由树枝和叶子构成,并且铺垫一些羽毛。通常安置在树杈,白桫椤灌木丛内,有时靠近或在地面上。每窝2枚卵,在3-6月之间孵化。
分布范围
黑山冠雉分布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南部和尼加拉瓜北部。
保护级别
由于人类开发,黑山冠雉赖以生存的茂密森林发生了大规模毁林、砍伐森林和采伐木柴以及农业扩张,新道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原始的森林被开发利用,挤占了原本属于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栖息地的丧失是该物种生存的最大威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94年将其列为无危;后于2000年被提升至近危;到了2007年被列为易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Ⅲ。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分布范围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