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襄,原名刘自愧,1957年1月8日出生于台湾
台中市,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台湾作家、自然观察解说员。他的作品涵盖诗歌、散文、长篇小说、绘本和摄影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野狗之丘》《台湾鸟类研究开拓史》《
永远的信天翁》和《
11元的铁道旅行》等。刘克襄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还曾担任中央通讯社董事长,以及多家报刊的副刊编辑,对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2007年3月—6月于清云科技大学担任驻校作家。现任(2007年九月)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中心副主任。
刘克襄把一生的经历都投入到“土地”上去。早年,他观察鸟与
野狗,试图以动物作为探讨环境的议题对象;后探访山川地理,投入自然的观察与研究活动;近年来把目光投向庶民的生活。把环境议题扩大的更远,更贴近民众。譬如《男人的菜市场》,从一块豆腐、一只
鸡蛋、一粒花生这样最日常的食物入手。同菜市小贩攀谈,详细记录产地、风味和民俗,细致入木,耐人回味。
刘克襄毕业于
台中第一高级中学和私立
中国文化大学新闻学系。在文化大学期间,他对自然草木药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加入了“华冈诗社”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他的第一篇见报作品《发散》刊登于联合报副刊。受到盖瑞·史耐德翻译的《寒山诗集》的影响,他在文化大学期间以本名刘资愧自费出版了诗集《河下游》,但一周后即自行毁弃。1979年入伍服役于海军军舰期间,他开始对鸟类产生了兴趣,并加入了台中野鸟保育协会。1982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旅次札记》。1984年,他的政治诗集《漂鸟的故乡》因批判政治反映社会现实而一度掀起“刘克襄
旋风”。1985年起,他担任中国时报《人间副刊》编辑,并在1988年任职于自立报系艺文组主任。他还策划了“探险家在台湾”专题,并于1991年出版了台湾第一部动物小说《风鸟皮诺查》。199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有关海洋生物的小说《座头鲸赫连么么》。1995年,他将“城市荒野”的概念结合自然踏查的经验,出版了《小绿山之歌》《小绿山之舞》《小绿山之精灵》三部曲。1996年起,他开始尝试面向儿童与青少年的创作。2000年起,他出版了与旅游相关的文学作品。他还曾在
健行科技大学担任驻校作家,并在《中国时报》美洲版、《中国时报》副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以及《
台湾日报》副刊担任编辑。
刘克襄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曾获得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叙述诗推荐奖、台湾诗奖、台湾自然保育奖,并入围
第57届台湾电视金钟奖生活风格节目主持人奖。此外,他还获得了笠诗社二十年新人奖、时报文学奖、中外文学现代诗奖、吴三连奖、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台湾自然保育奖、明日报十大本土书奖、开卷最佳青少年图书奖、第二十一届
吴鲁芹散文奖、第五届
台中市文学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刘克襄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他还积极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2014年7月14日,他对超商
7-11计划在
兰屿岛开店的争议发表了看法。2016年3月,他投书媒体发表了“台中人的早餐在哪”一文,引发了社会讨论。2020年9月3日,他批评玉山排云山庄提供的餐点“味如嚼蜡”,这一争议性言论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通过这些行动,刘克襄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对环境保护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