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派
中国工农红军团长
孟庆山等到冀中,在中共平汉线省委、保东特委(后改称保属省委、冀中省委)领导下,通过培训军事骨干,将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组建成
河北游击军。10月14日,国民党军第53军第388旅第691团团长吕正操(共产党员)率部南撤途中,遵照
中共中央北方局关于回师北上抗日的指示,脱离国民党军,在
河北省晋县
小樵镇举行抗日誓师,改称人民
自卫军。
上述两支部队互相配合,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冀中地区抗日 武装和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5、第8支队等部组成两个团及回民教导队,编入人民自卫军。在此期间,
冀中平原军民挫败日军对冀中地区的第1次春季“扫荡”,并参加破击
京汉铁路(今北京—汉口)的作战。至4月,冀中抗日根据地逐渐巩固,共建立了38个县的抗日政权和各种群众抗日救亡组织;人民自卫军发展到12个团、1个游击师、3个游击支队,
河北游击军将较稳定的部队编为9个团、1个游击师、4个路。两支部队共6.6万余人。
1943年2月,第3纵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部队编为6个主力团和11个地区队(有的仍保留团的番号)。警备旅划归
八路军第129师建制,新编的6个主力团,临时分别编入
晋察冀军区第1、第3、第4、第11军分区。3月,部分地区队返回冀中地区,进一步开展恢复根据地的斗争。至5月底,恢复和开辟了50多小块游击根据地,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6月以后,发起青纱帐战役。8~9月,为准备应付国民党顽固派发动
第三次反共高潮,保卫党中央,吕正操奉命率6个团赴晋西北地区,后编入
晋绥军区建制。8月24日,中共晋察冀分局与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撤销第3纵队暨
冀中军区番号,其机关并入晋察冀军区机关,军分区由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继续坚持
冀中平原的抗日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