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引原文外,并附记出处,但不加任何按语。卷一-二《医学溯源》 ;卷三《
伤寒提钩》 ;卷四《
伤寒析疑》 ;卷五-十二《
杂证汇参》 ;卷十三《女科原旨》 ;卷十四《
幼科集要》 、卷十五《
痘疹精华》 ;卷十六《方药备考》 。书中引录资料较多,条理清晰,是一部切于实用而又颇具文献价值的参考书。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程文囿,清代医学家。字观泉,号杏轩。
歙县人。生活于乾嘉(1736-1820年)间。少业儒术,长改习医,钻研方书,遂精医术。以医书浩繁难检阅,乃积数十年之力,上自《
黄帝内经》,下至近代名医,综
贯众说,编成《医述》十六卷(1826年)。书中辑历代医籍三百余种,兼及经史子集,保存中医学术资料甚富。尚有《程
杏轩医案》 (亦名《杏轩医案》 )三集(1829年刊)集所治疑难病证之验案,对真寒假热、实证类虚、阴极似阳等证,辨析甚明,且遣方用药灵活多变,于学者多有启迪。门人倪榜、许朴等继其术。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使吾无身,吾有何患?余则曰∶吾所以有大乐者,为吾有形。使吾无形,吾有何乐?是可见人之所有者惟吾,吾之所赖者惟形耳。(
张景岳)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亦无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老子》)
心为脏腑之主,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设能善养此心,而居处安静,
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而不争,与时变化而无我,则志意和,精神定,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脏俱安。邪亦安从奈我哉!(《
类经》)
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则神,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醒,多恶则憔悴无欢。凡此十二多不除,则营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葛洪)
《经》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欲延生者,心神宜恬静而无躁扰,饮食宜适中而无过伤。风寒暑湿之宜避,行立坐卧之有常。绝欲以养精,内观以养神,毋劳怒以耗气,则真阴之水自充,五内之火自熄。(《
明医指掌》)
问居常调卫之法若何?曰∶每至日西,身中阳气之门乃闭,即当加意谨慎。《经》谓暮而收拒,毋扰筋骨,毋见雾露。收者,收藏神气于内也;拒者,捍拒邪气于外也。如晨门者,昏闭明启,尚何暴客之虞哉?(《
医门法律》)
养耳力者,常饱;养目力者,常瞑;养臂指者,常屈伸;养股趾者,常步履。(《
褚氏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