镏公圳
水利工程修造者郭元汾,字锡镏,
南靖县龙山乡庙兜村人,1706年出生。青年时随父迁台,最大功绩是兴修镏公圳,是
台北市地区两大主干水利工程之一。京剧演员郭元汾,男,京剧净角。
郭春山先生的长子。
郭元汾(一七○六至一七六五),字锡镏,南靖县龙山乡庙兜村人。
康熙帝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生于庙兜。青年时随父迁台,先居半线(
彰化县),再迁大佳腊(今台北市),开垦兴雅广带荒埔。漳州人对于台北水利的兴修,贡献较大的首推林成祖、郭元汾两人。郭元汾的最大功绩,则是兴修镏公圳。镏公圳和林成祖主持兴修的大安圳,是台北地区两大主干
水利工程。
台北平野虽有
大汉溪和
新店溪两大流系,但没有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所垦之田大多是产量不高的旱地。要把大片荒野变为良田,就必须解决农日灌溉用水。
郭元汾招募移民在新店溪支流青潭溪上筑坝截流,开圳引水灌溉,但由于流量小,灌田有限。当时拳山堡(令
台北市景美、
木栅地区和
新北市坪林、深坑、石、新店、双溪)一带的大片荒埔,因水利未兴而影响拓垦。郭元汾决心从新店溪上直接引水。而这项长达数十里的引水工程,需要大量资金。他将彰化田产尽数变卖,得银二万余两,全部投入水利兴修。
乾隆五年(一七四零),修圳工程开工。水圳所经之地,多是高山深涧,工程艰巨。郭元汾卒领移民开山填沟,凿石挖土,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水圳跨越
景美溪的一段,先明修渡槽横跨,未料过溪者以槽作桥,不久就被踩踏塌,于是改修
暗渠,即深挖溪土,取大水缸去底,衔接铺于沟内,上再覆土石以为暗渠。
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工程进展到中途,因施工复杂,资金短缺,难以为继。林安、萧月等友人出资襄助、参加施工的部分佃户也筹措了部分资金。
二十五年(一七六零),历时二十一年的水圳终告竣工,命名为金石川圳。整个工程南起
新店溪的碧潭,自张北里穿山通过景美,经公馆、新生南北路,过令
台北市市区,到大直对岸的
基隆市河畔,全长数十里,灌田一千二百多甲。
乾隆三十年八月,台北遭大风雨,金石川圳被洪水冲毁多处。郭元汾忧虑成疾,于十一月十八日病逝。后人念其兴修水利之功,将金石州圳改名为镏公圳。郭元汾一生勤勉敦厚,乡人尊奉为宽和先生。其子郭克汾继承父志,兴修水利,造福社会也颇有建树,享有很高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