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对峙
帐篷对峙
“帐篷对峙”是起因 于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的报道内容,报道指出:“中国军队一个排约50名士兵在2013年4月15日越过‘实际控制线’,在印度领土上搭起帐篷,安营扎寨” 。2013年4月21日,《印度时报》等媒体又纷纷惊呼“中国入侵论”观点,并称印度边防警察获得消息后,随即赶到与中国士兵营地相距300米的地方驻扎,由此进行了所谓的中印军队“帐篷对峙”。2013年5月6日,在持续20多天后,中印两国军队在边境克什米尔拉达克的“帐篷对峙”以平静的方式告一段落。双方军队同时向后撤退,结束了紧张局势。多用于相互有关联的两方用相同的方式对待对方。
对峙地点
“帐篷对峙”地点地处在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Ladakh)至新疆莎车古代贸易路线之上,该地区海拔约5100米,冬天寒冷,最低气温可 达零下30度,常年气候恶劣,不适宜人居。因此,这个地方长时间以来并不受到人们的关注。印度报业托拉斯称,中国军队进入的地区离印度设立的临时飞机跑道很近,印度已打算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抵消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优势。
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Ladakh)地区素有“小西藏”之称,在历史上,拉达克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亦未承认印度对该地区享有管辖权。此前,中国军方亦曾在2011年阻止印方在该地区展开公路建设。
事件介绍
缘起
2013年4月24日,在印度指称中国士兵“越过实际控制线入侵印度”的10天后,中印军队在拉达克代布桑山 谷的“帐篷对峙”仍未好转。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边防部队没有越过实际控制线一步。
2013年4月15日,印度方面宣称,中国士兵“越过实际控制线入侵印度”并搭起帐篷,印度军方随即也在附近搭帐篷 双方形成特有的“帐篷对峙”局面。
结束
中印在拉达克的对峙军队2013年5月5日晚间撤回营地。双方的军队都退到了之前的原点。中印在上周末举行了地方指挥官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国旗会议,中方军队在周日晚间七点半左右开始撤回。印度媒体说,印度外长胡尔希德不会受事件影响,将如期会在5月9号访问中国。英国广播公司也报道了此事,中、印军方在周六和周日经过两天的会谈以及密集的外交活动之后,双方军队同时向后撤退,结束了被外界称为“帐篷对峙”的紧张局势。
各方反应
印度
印度IBN电视台报道,2013年4月15日中国士兵搭帐篷的当天,中国军机进入拉达克上空,“这并非首次 中国军机还曾在拉达克地区空投罐头食物”。
《印度时报》2013年4月23日发文称,自2010年来,中国军队共“入侵”印度边界600余次,“给印度军方敲响 了警钟”。
印度外交部23日要求中国撤出该地区,并召见中国驻印大使,但同时称双方应保持克制 以避免局面升级。印度报业托拉斯23日报道称 印度军方已从附近军区调集一个步兵团到拉达克地区,向中国施压
2013年4月24日,印度国防部长称,印度与中国将会继续并持续开展解决两国边境纠纷的问题会谈,印度国防部长还强调:印度会采取一切有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国家、国民安全及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及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暂时安全。
中国
在2013年4月22日的例行媒体吹风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坚称中国军队并未越过“实际控制线”。
我国观察人士对印方的抗议表示不屑。分析人士表示,印度媒体的言论纯属炒作。“那里有数十公里的无人之地,”一名接近中国军方、曾与解放军一起走访边境的中国消息人士称。
背景回顾
边境问题由来已久
由于历史遗留的复杂敏感问题,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资料显示,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新疆阿克赛钦 地区归属之争。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是传统习惯线与麦克马洪线之争。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 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地区展开。
“中印边境问题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性产物,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印度剥削的产物,中印两国都是受害者 矛盾是西方列强制造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董漫远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印两国领导人都曾表达早日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愿望。2006年11月,中印发表《联合宣言》,提出“十项战略”,其中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被认为符合两国基本利益,而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双方还一致同意,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要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事实上,中印两国边境多年来没有发生大的摩擦或冲突。中印边境地区总体保持了和平与安宁的局面。
中国一再强调和平处理两国边界纠纷问题,但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印度在此问题上大肆炒作、咄咄逼人。
参考资料
帐篷对峙的起因.生活常识网.2013-05-11
目录
概述
对峙地点
事件介绍
缘起
结束
各方反应
印度
中国
背景回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