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本或题宋倪思撰,或题
刘辰翁撰。
杨士奇跋曰:“《班马异同》三十五卷,相传作於须溪。观其评泊批点,臻极精妙,信非须溪不能。而《
文献通考》载为倪思所撰,岂作于倪而评泊出于须溪耶?其语亦两持不决。”(案:《
文献通考》之载是书,实据《
直斋书录解题》)使果出於辰翁,则
陈振孙时何得先为著录?是固可不辨而明矣。是编大旨,以
班固《
汉书》多因《
全本史记》之旧而增损其文,乃考其字句异同以参观得失。其例以《史记》本文大书,凡《史记》无而《汉书》所加者则以细字书之,《史记》有而《汉书》所删者则以墨笔勒字旁。或《汉书》移其先后者则注曰《汉书》上连某文,下连某文。或《汉书》移入别篇者则注曰《汉书》见某传。二书互勘,长短较然,於
历史学颇为有功。昔
欧阳棐编《集古录》跋尾,以真迹与集本并存,使读者寻删改之意,以见前人之用心。思撰是书,盖即此意。特所列者一人之异同,思所列者两人之异同,遂为创例耳。其中如“戮力”作“力”、“沉船”作“湛船”、“由是”作“繇是”、“无状”作“亡状”、“鈇质”作“斧质”、“数却”作“数却”之类,特今古异文。“半菽”作“芋菽”、“蛟龙”作“交龙”之类,特传写讹。至於“
秦军”作“秦卒”、“人言”作“人谓”、“三两人”作“两三人”之类,尤无关文义,皆非有意窜改。思一一赘列,似未免稍伤繁琐。然既以“异同”名书,则只字单词,皆不容略。失之过密,终胜於失之过疏也。至《英布》、《陈涉》诸传,轶而未录。明
许相卿作《
史汉方驾》,始补入之。则诚千虑之一失矣。
旧本或题宋
倪思撰,或题
刘辰翁撰。
杨士奇《跋》曰:“《班马异同》三十五卷,相传作於须溪。观其评泊批点,臻极精妙,信非须溪不能。而《
文献通考》载为倪思所撰,岂作於倪而评泊出於须溪耶。其语亦两持不决,”案《
文献通考》之载是书,实据《
直斋书录解题》。使果出於辰翁,则
陈振孙时何得先为著录?是固可不辨而明矣。是编大旨,以
班固《
汉书》多因《
全本史记》之旧而增损其文,乃考其字句异同以参观得失。其例以《史记》本文大书,凡《史记》无而《汉书》所加者则以细字书之,《史记》有而《汉书》所删者则以墨笔勒字旁。或《汉书》移其先后者则注曰《汉书》上连某文,下连某文。或《汉书》移入别篇者则注曰《汉书》见某传。二书互勘,长短较然,於
历史学颇为有功。昔
欧阳棐编《集古录》跋尾,以真迹与集本并存,使读者寻删改之意,以见前人之用心。思撰是书,盖即此意。特棐所列者一人之异同,思所列者两人之异同,遂为创例耳。其中如“戮力”作“戮力”、“沉船”作“湛船”、“由是”作“繇是”、“无状”作“亡状”、“鈇质”作“斧质”、“数却”作“数却”之类,特今古异文。“半菽”作“芋菽”、“蛟龙”作“交龙”之类,特传写讹舛。至於“
秦军”作“秦卒”、“人言”作“人谓”、“三两人”作“两三人”之类,尤无关文义。皆非有意窜改。思一一赘列,似未免稍伤繁琐。然既以“异同”名书,则只字单词,皆不容略。失之过密终胜於失之过疏也。至《英布》、《陈涉》诸传,轶而未录。明
许相卿作《
史汉方驾》,始补入之。则诚千虑之一失矣。思字正甫,湖州归安人。乾道二年
进士。历官宝文阁学士,谥文节。事迹具《
宋史》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