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景图》是由明代画家
董其昌创作的一组纸本设色画,共计八开,描绘的是作者在泛舟吴门、京口途中的所见景色。作品现藏于
上海博物馆。这组画作展现了
江南丘陵的特点以及水乡的情调,同时也包含了江上景色。董其昌运用回腕藏锋的技法,创造出兼具沉稳、生拙、柔秀之美的线条,同时使用
黑色营造出生动感。他在布局上常常通过平淡的方式取得奇效。
《秋兴八景图》共有八开,创作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每开均配有董其昌的行楷题记及署款,未钤印。画册前扉页有明
曾鲸绘制的
董其昌肖像,
项圣谟补充图画。全册均有
吴荣光的对题或和韵。画册后有清谢希曾等人的题跋。董其昌在画册中注明:“仿文敏笔”。
画面展示的是近水滩蓼和疏林远山,透露出秋日的萧索。题款中借用了白居易的词句,描述了黄芦、白萍、绿杨、
红蓼等植物,以及白鹭、
沙鸥等动物,表现出对自然的喜爱。
画面是一处流水空山之间的堂舍,周围环境寂静无声。题款中引用了宋代词人
秦观的词句,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情感。
画面展现出山形雄健、云气横生的景象,山头上有一抹赭红色。题款中提到,这是根据朋友提供的
米芾的《楚山清晓图》创作的。
《秋兴八景图》是在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秋季完成的,当时
董其昌正处于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转折时期。政治生涯的大起大落,以及人生的种种经历,都在这组画作中有所体现。
画作色彩清新明亮,如第四开中远山的蓝色和近树的红色,生动地表现了秋季的特征。董其昌通过不同的颜色层次来塑造山体的立体感。他的用笔灵活自如,既保持了整体的淡逸,又通过复笔和浓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秋兴八景图》作为
董其昌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对于研究他的艺术风格、笔墨技巧和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据题跋、印章和文献记载,《秋兴八景图》最初属于董其昌的次子祖源。此后,经过多位收藏家的手,包括
宋荦、谢希曾、
潘正炜、
孔广陶等人,最终被
庞元济收藏。潘正炜添加了
吴荣光的对题,庞元济则将
曾鲸绘制的董其昌画像加入其中。建国后,刘靖基收藏了此册,并于1981年将其捐赠给了
上海博物馆。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
董其昌、香光居士,出生于
松江区(今
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是明朝时期的著名书画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画领域,师承
董源、
巨然、
黄公望、
倪瓒等大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董其昌提出了“南北宗”理论,并且是“华亭画派”的领军人物。他的艺术理念和作品对明清之际的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存的董其昌画作还包括《岩居图》《昼锦堂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