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英语:Groundwater recharge,也称为deep 排水法或deep percolation)描述水从地表水往下移动,成为地下水的水文过程。这种补给是水进入地下含水层的主要途径。此过程通常发生在植物根部下方的包气带(也称渗流带),通常以流到地下水位表面的通量来表达。地下水补给也包括越过地下水位,而进入饱和区的部分。补给既以自然方式发生(如雨水透过水循环而进入),也可透过人为方式(如把再生水作“人工补给”)而达成。补给有助于把积聚在植物根区的多余盐分转移到更深的地层,或是进入地下水系统。
概念定义
地下水补给是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整个作用过程。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条件、补给量及影响补给的因素。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灌溉回归水、含水层的越流及专门的人工回灌补给。对各种补给作用,已作了不少研究,尤以降水入渗与河水补给研究最多。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把同位素技术应用于水文学及水文地质学中,对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形成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化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补给河流
湟水:补给靠祁连山脉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汛期:夏季。
额尔齐斯河:补给靠阿尔泰共和国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汛期:夏季。
澳大利亚主要是大自流盆地的所有河流。汛期:南半球夏季。
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的最大影响在其导致蒸发散增加,而间接对灌溉用水需求产生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水循环发生变化,继而以多种方式影响到地下水: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地下水储量下降、地下水补给减少和水质恶化。但关于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的确切影响仍在调查之中。
城市化会进一步影响到地下水补给。城市地区的补给率可高达农村地区的10倍,这是因为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有更庞大的供水和下水道网络。城市内的道路网络和基础设施会阻碍地表水渗入土壤,导致大部分地表径流进入雨雪水渠。随着城市化继续扩展,地下水补给率会较以前农村时代的有所增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概念定义
研究内容
补给河流
影响因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