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庄村位于
济南市莱芜区东北部,距离莱芜区镇驻地东北5公里。原为
常庄乡人民政府驻地。全村共有546户,人口1494人,耕地面积1357亩。
常庄南临南峪村,东与上周家庄村接壤,西接南文字村,北依连绵不绝的九十九顶摩云山,东南为
淄河冲积的狭长平地,辛(店)泰(安)铁路和东(邢)松(山子)公路均经此并设站。村北村南均有河流过,汇入下周家庄的南峪沙河,此处即为淄河上游,东流入
淄博市坑内。常庄地处莱芜、
沂源县、
博山区等县区交界处,古代处于齐鲁之邦的交通要塞。历史上著名的
艾陵之战,其主战场即在常庄、
南博山镇一带。常庄曾是商贾云集之地。每五、十逢集,是莱芜东北部山区重要集市,号称莱芜八大集之一、,现在村里有王、张、孙、赵、段、唐、石、司、高、谢、郭、陈、吕、焦、秦、、查、平等20余姓。早时村里的街道青石板铺就,至今在孙家胡同刘家胡同等几条主要胡同里,这些石板路仍然存在。
据河山寺庙碑记载:
唐朝初年
常姓来此建村,以姓名村,称常家庄。后常氏迁至他处,但仍沿用此名,建国后简称为常庄。有关常氏的去向,也有传说因犯事全家被抄,府第被毁且掘地为沟,名日“北沟”,至今遗迹犹存,并时有瓦砾,砖石出土。
据《常氏族谱》载,1403-1424年(明永乐年间),常姓自
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常庄。常庄村历史上一直是行政区划的中心。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北乡·常庄保”。民国初期属石马区,亦称六区;1941年5月莱划为三县后,归属博莱县(亦称
莱东县);1945年7月恢复原县制后,仍属莱芜县;1951年为第10区,1955年改称常庄区,辖5个乡;1958年划分常庄、和庄两个乡,属
常庄乡;同年10月改称为人民公社属常庄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称常庄办事处,辖常庄、文字、和庄、啬泉四个乡;1985年11月撤处并乡,常庄、文字并为
常庄乡,和庄、啬泉合并为和庄乡;2001年常庄乡并入
苗山镇后,常庄村属苗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