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眼虫(英文:Euglena viridis),亦称眼虫,属原生动物门、
鞭毛纲、植鞭亚纲、眼虫目,是体长约60微米的小梭形
单细胞动物。
绿眼虫体表为表膜所覆盖,在表膜上有细的斜纹。眼虫因为细胞内含有大量卵圆形的
叶绿体(中含叶绿素)而呈绿色。绿眼虫的前端有一胞口,通过1条管状的胞咽,向后通到1个储蓄泡,储蓄泡附近有一含有红色色素的眼点。从胞口中伸出1条细而长的具有弹性的鞭毛。
绿眼虫生活在池塘或和缓的流水中,温暖的季节里也可以在大雨后短暂的积水中找到。
眼虫在春夏大量繁殖而使它们所栖息的水呈绿色。
绿眼虫是长梭形绿色的
单细胞动物。它的前端略圆,后端尖削,体表被覆有弹性带斜纹的表膜。
细胞核大、球形,位于虫体中后部内质中,内质中还含有大量的
叶绿体,并形成一特定的形状。同时还有许多颗粒状透明的光合作用产物——副淀粉体(与淀粉相似,但遇碘时不起蓝紫色反应)。叶绿体的形状与是否存在副淀粉体都是鉴别种类的依据。
绿眼虫前端有一鞭毛,常作螺旋运动。鞭毛由胞咽经胞口通出,是由
细胞质伸展形成极细小的丝状构造。在电镜下观察,每一条鞭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游离在胞体表面的部分称鞭毛;另一部分深入细胞质的称基体。鞭毛的横切面,外周是细胞膜,膜内具有二组
微管结构的小纤维,即外围小纤维及中央小纤维。外围小纤维共9条,每条小纤维由2条亚纤维组成。中央小纤维由中央鞘包围。
鞭毛基体为桶形构造,外无细胞膜,由9个三联体的微管排成一圈,无中央微管。微管由
蛋白质大分子组成,与横纹肌内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相似,微管的收缩可引起整个鞭毛(或纤毛)的运动。
在胞咽附近有一杯状红色眼点,能感光。绿眼虫生活在有阳光处,能进行光合作用,行植物型营养。在黑暗的环境中则叶绿素消失,眼点退化,靠体表渗透作用来进行营养。当回到阳光下又能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呼吸和排泄靠体表渗透作用来完成。在眼点附近有一个储蓄泡和一个伸缩泡,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分,它收集内质中多余的水分(其中也有溶解的代谢废物),由储蓄泡经胞口排出体外。
眼虫的生殖方式为二纵分裂法。当遇到不良环境时,虫体分泌胶囊物质,包裹虫体形成
包囊,并能在包囊内分裂。当环境好转时,虫体又破囊而出。形成包囊是很多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有效的适应能力。
最初,整个
绿藻门动物组被归类为一个名为裂体虫门的群体。然而,裂体虫门被认为不是单系群,被分为几个群体。现在,绿藻动物被归类在一个名为圆盘虫门的群体下面。绿眼虫是埃尔伦伯格建立绿眼虫属时最早的绿眼虫物种之一,也是该属的模式物种。
绿眼虫在富含
有机化合物的水体中普遍存在。它也可以通过一些机构购买,并且可以通过每周补充新鲜自来水和新鲜叶片来维持。这种易获取性使其易于使用。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培养绿眼虫来测试新的培养系统。绿眼虫也被用作生物学课堂上的教学材料,以展示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如系统发育关系和
种群增长。
在废水生物降解系统中,
藻类可以为异养细菌提供它们降解有机物所需的
氧气。绿眼虫被认为是所有藻类中污染耐受性最强的属。在污染水体中生存的能力使得绿眼虫被用作废水生物降解系统中的氧气生产者。并且已经证实绿眼虫可以增强猪场废水降解系统中的生物降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