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紫啸(
学名:Myophonus insularis),又称琉璃鸟、乌矶、紫啸鸫,是
雀形目鸫科紫啸鸫属下的一种鸟类。全身以蓝黑色系为主,胸腹上有蓝色的鳞片状斑点,是其最明显的特征。栖息于中低海拔的森林中及溪涧旁,是仅分布于中国台湾的
特有种之一。为肉食性,主要以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通常会在凌晨及傍晚鸣叫,其声音就像是脚踏车的刹车声一般刺耳,并具强烈领域性。但到了3—9月的繁殖季时,其声音会转为柔和的雌雄
对唱形式。繁殖时,采
一夫一妻制,每窝
产卵2—4枚,孵化期为12—14天,并在孵化21天后离巢。虽然其数量可能受栖地破碎化的影响有所下降,但仍下降速度不足以归入
易危物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划为无危物种。
形态特征
雌雄鸟同型。属体型略小的啸鸫,通体黑蓝,上体无金属闪辉羽片,胸具蓝色闪辉羽片。额蓝黑色,上喙基至眼先有鹅绒状黑色细毛,头顶和体背黑色,腰部各羽羽基白色。尾羽紫黑色,外缘深紫蓝色。小、中覆羽天蓝色,大覆羽黑色。初级飞羽黑色,羽缘蓝色。喉、胸黑色,各羽羽缘为闪光蓝色,呈鳞片状,腹和尾下覆羽黑色,及下腹各羽羽基白色。喙黑色,跗及趾黑色。
肩羽有紫蓝色金属光泽,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的光泽,非常美丽,但仅凭外表不能判断性别。其全长约28~31厘米,在中国台湾的常见溪涧鸟类中,它是体型最大的。
大小量度:体重♂128~143g,♀114~143g;嘴峰♂26~27.6mm,♀26.7~28mm;翼长♂158~163mm,♀151~154mm;尾长♂127~131.5mm,♀120~131mm;跗蹠♂53~55mm,♀53mm。(注:♂
雄性;♀
雌性)
栖息环境
栖息于内陆山区海拔150~2100米幽暗的森林溪流、峡谷及岩壁等处。同
台湾蓝鹊(Urocissa caerulea)相似。主要生活在中、低海拔,附近带有水源的茂密阔叶常绿林地和竹林的低层生活。它们也会在潮湿、黑暗的林间小溪和湍急流域、洞穴及裂隙中活动。主要分布在海拔400—2100米之间,但偶尔也会出现在较高的地方;有时在北部地区也会在接近海平片的低海拔区域出现,并也能接受在人类建物附近活动。
生存习性
台湾紫啸鸫也是在地面上跳跃式前进,不似其他鸫类般在地面奔跑。它们常单独出现在多岩石的山溪或崎岖的岩石间,时东时西、或上或下、忽隐忽现,常平展翅翼沿溪而上,或溯溪而下滑翔。常发出尖锐、频率高如长啸的“嗞——”金属哨音。
紫啸鸫发出的尖锐叫声划破寂静的晨空,随机哨鸣声便在溪流边的密林中此起彼伏地响起,大约持续15~30分钟,然后它们会越过溪流到对岸觅食。白天它们通常安静地觅食,日落前30分钟会再度集体鸣叫,几分钟后,再循着清晨的路线返回宿地过夜,每只鸟都有固定的过溪往返路线。紫啸鸫是肉食性鸟类,常在溪边觅食,食物中以昆虫为主,约占80%,其他还有
石龙子科、蛙类、小鱼和蚯蚓等。
在
繁殖季节,清晨的雄雌鸟会发出柔和、缓慢且多音节的求偶叫声,雌雄鸟还会相互追逐。
紫啸鸫有很强的保护领地行为,如遇同种鸟入侵,必迎头出击,直到把入侵者逐出领地。据研究,紫啸鸫的社会地位的高低与体重有关,较重者常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台湾紫啸鸫通常除了繁殖季之外以独自活动为主。它们最活跃的时间是在黄昏、黎明或者阴天时,习惯在森林溪流和河床上停留,并在岩石间跳跃及奔跑。但并不会在裸露的溪流中停留。停栖时,常停驻在悬崖或大石块上,不时会蹲下、头上下摆动,抬起及慢慢展开尾巴呈扇形。它们生性机警,飞行速度快而直接,通常低飞且贴近地面。遇到惊扰时就会迅速飞离。其许多习性和行动非常类似于紫啸鸫和马拉巴紫啸鸫。
它们具有阶级地位及领域的意识,地位越高的会越倾向攻击闯入领地的其他物种,而地位相近的台湾紫啸鸫则容易彼此打斗,其地位通常与体重呈正相关。雄鸟终年在其领域内活动,而雌鸟活动范围则较不固定。它们并不迁徙,是
留鸟。
繁殖性状
紫啸鸫为
一夫一妻制,每年的3~9月为繁殖期。它们筑巢于
树洞、凉亭内的
匾额、岩壁缝隙、
石洞、桥墩缝隙、隧道内壁、河岸土壁之洞内或房檐等处。这些天然巢位都是照度低、天敌不易攀登、十分隐蔽且避雨和挡风效果好的地方。即使在河岸上筑巢,也高出水面2-3米,除非罕见的豪雨成灾,否则都会很安全。巢呈皿状,由枯枝、树枝、草茎和
苔藓植物等铺就,直径约100毫米,高约100毫米,深约55毫米。
繁殖季在3月底—9月初之间,并集中在5月底和6月之间。筑巢时会使用苔藓、枯枝、草茎、树叶和根,内部会铺有更细致的材料,筑于在岩石间的洞穴中或高达12米以上的树上,巢呈皿状,且习惯旧巢再利用。并也可在河岸土壁的洞内、石缝中和水泥桥的桥梁处筑巢,其共通点为避雨佳、挡风好、亮度低、天敌不易攀登的干燥处,并离水面有一定距离避免被淹没。每窝
产卵2—4枚(平均3.3枚),卵的颜色呈黄粉色至淡粉褐色,带有不规则的红褐色和灰紫色斑纹。卵的平均大小为宽25.0毫米、长38.5毫米,重量平均为10.8公克。孵化期为12—14天,期间雄鸟不参与孵化,但会带食物给雌鸟食用,孵化后由双亲共同喂养。雏鸟为晚熟性,破壳时几乎全身裸露且闭眼,它们会利用听力察觉
亲鸟是否回巢并张口讨食,而双亲则利用声音及雏鸟亮黄色的
鸟喙位置来判断在何处,幼鸟会在孵化后21天离巢,但仍需亲鸟照顾一阵子。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动态
全球种群未量化,但在中国台湾属常见物种,分布相当广泛(del Hoyoet al. 2005)。中国台湾的种群估计有10,000~100,000繁殖对(Brazil 2009)。
在中国台湾,紫啸鸫没有受到人类狩猎的威胁,但在河川上筑堤修坝使其
栖息地受到影响。人类的水上活动,如游泳、钓鱼和泛舟等,对其繁殖生育也会造成较大的干扰。总体来看,目前台湾紫啸鸫的种群数量尚属稳定。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