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是指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的孔洞,以便于邮票的撕开。这些孔洞边缘凹进的部分被称为孔,凸出的部分被称为齿,因此得名齿孔。这一技术最早出现在1854年的英国,之前邮票都是通过剪刀逐个裁剪。
齿孔类型
邮票齿孔根据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光齿、毛齿、盲齿与漏齿。- 光齿: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滑,称为光齿。- 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滑,呈现毛状,称为毛齿。- 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记,齿孔中的纸屑未脱落,孔未通透,称为盲齿。- 漏齿:应当打孔却遗漏的地方,称为漏齿。
齿孔规格
齿孔度数
齿孔度数用于衡量齿孔的尺寸,通常通过将邮票置于量齿尺上,测量2厘米长度内的齿孔数量来确定。例如,如果邮票上有12个齿和12个孔,则其齿孔度数为12度。这个概念是由法国集邮家勒格拉在1866年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齿孔度数是研究邮票的重要指标,也是鉴定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本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邮票常见的齿孔度数包括11度、11 1/2度、12 1/2度和14度。各国邮票的齿孔度数通常是固定的,例如美国邮票的标准为11*10 1/,而中国的标准为11.5度。
单式与复式齿孔
单式齿孔指的是邮票各边的齿孔度数相等,而复式齿孔则指邮票各边的齿孔度数不同。
特殊情况
邮票翼边
邮票翼边是指由于打孔针改变行距或漏打导致邮票边缘行列或各格边缘行列的邮票呈现出较宽的边框。翼边可以分为左侧、右侧以及上侧和下侧。如果上侧或下侧是漏打的,则分别称为高头和长尾。
附票过桥
邮票与过桥或附票之间不打齿孔的情况,使得过桥上下或左右两边的邮票因为缺乏齿孔而相互隔离,这种情况下的过桥被称为断桥。
异形齿孔
异形齿孔是指非圆形的齿孔,可能的形式包括矩形、菱形、方形或针形齿孔,并且可以组合使用横、竖异形齿孔。
历史与发展
发展历史
邮票齿孔的发展始于1854年英国首次出现的有齿孔邮票。早期邮票的齿孔主要分为线齿和孔齿两种,线齿又细分为占线、弧线、蛇形、矩形等种类,而孔齿则有圆形、菱形等多种形式。根据打孔设备和程序的不同,打孔方式主要包括线式、梳式、整式三种。线式打孔在撕裂后,四个角落并不总是四分之一的圆,每枚邮票的面积可能略有不同,四方连的中心不是完整的圆孔,边纸四面通天;梳式打孔在撕裂后四个角落为四分之一圆,四方连的中心绝大多数为完整的圆孔,边纸有一边通天;整式打孔,即棋盘式打孔,整版邮票一次性打孔完成,撕裂后的四个角落皆为四分之一圆,每枚邮票面积完全相同,四方连的中心一定是个完整的圆孔,边纸四边不通天。中国邮票大多采用此种打孔方式。
异形齿孔
异形齿孔是指在邮票上打的齿孔并非圆形齿孔。异形齿孔有矩形齿孔、菱形齿孔或方形齿孔、针形齿孔并用的横、直异形齿孔等等。
新中国无齿孔邮票
为了满足集邮爱好者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曾发行五套无齿孔邮票,分别为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特54《儿童》、特59《熊猫》、特60《金丝猴》和T132《麋鹿》。第一套无齿孔邮票是1962年8月8日发行的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
圆形邮票
1971年5月,马来西亚率先发行了全周打齿孔的圆形邮票。
防伪识别
邮票伪造者不仅会仿制邮票本身,还会利用真邮票制作赝品。有些邮票在发行时同时推出有齿孔和无齿孔两个版本,无齿孔版本发行量较少,价格较高,因此伪造者可能会将有齿孔邮票上的齿孔剪除,制造假无齿孔邮票。这种情况下,使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可能会发现剪除齿孔的痕迹,而且假无齿孔邮票的边缘通常比真无齿孔邮票窄得多。反之,当有齿孔邮票的价格高于无齿孔邮票时,伪造者也会在无齿孔邮票上打出齿孔,制造假有齿孔邮票。这种邮票通常比较容易辨别,因为假齿孔的边缘非常平整,没有撕裂时留下的纸屑,齿孔之间的距离和排列也不均匀。此外,还有一些造假者会在普22《祖国风光》邮票中8分“万里长城”一枚连邮票上打了三排齿孔,伪造“变体票”,这些额外的齿孔歪歪斜斜,大小不一,很容易看出破绽。
复式齿度
复式齿孔度数的表示方法如下:- 如果邮票上、下两边的齿孔度数相同,左、右两边的齿孔度数也相同,则写作:上、下两边的度数乘以左、右两边的度数,例如T.51《咕咚》邮票的齿孔度数是11*11.5。- 如果邮票四周的齿孔度数都不相同,则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写下上、右、下、左各边的度数,中间用“*”连接。- 对于等腰三角形邮票,如果腰边和底边的齿孔度数相同,则分别写出腰边和底边的度数。- 如果整张邮票的齿孔度数很少有规律性,则可以用“最小度数至最大度数”表示。
测量工具
常用的量齿尺包括多种齿孔度数,具体如下:- 中间是一排排20毫米宽的小圆点,每排从7个圆点开始至17个圆点结束,共有30排。包含的度数有:7、8、8.5、9、9.5、10、10.25、10.5、10.75、11、11.25、11.5、11.75、12、12.25、12.5、12.75、13、13.25、13.5、13.75、14、14.25、14.5、14.75、15、15.25、16、16.5和17。- 度量邮票齿孔的方法是将邮票放在量齿尺上其中的一排,齿对齿,孔对孔完全吻合,查看尺上横行标注的数字,即可得知邮票的齿孔度数。- 线式打孔与梳式打孔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将打孔机的孔针排列成一条直线,每次只打一行或一列齿孔,这样会导致横直交叉处孔穴不整齐,甚至可能出现重叠现象。后者则是将孔针排列成梳子形状,即横向连一长行凿针,与纵向的许多短凿针构成直角,形成梳式凿孔方式,这种凿孔方式能够确保横直交叉处凿孔整齐,不会出现重叠现象。早期邮票常采用这两种打孔方法。“鸳鸯齿”又称“混合齿”,是指在同一张邮票上同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齿孔,例如点线孔和圆齿孔,这种情况常见于早期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