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博物馆,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大街和晋祠路交汇处,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11公顷,
建筑面积为90,000平方米。该博物馆于1982年1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由原煤炭部创建,属于山西省境内唯一的中字头国字号行业博物馆,定位为副厅级建制的公共文化公益事业单位。山西省委省政府在选址过程中提供了优越的地理位置,最终决定将中煤博建在山西。1983年4月12日,原煤炭部正式立项建设,最初由山西矿业学院负责建设,后于1988年转由山西煤炭工业管理局管理。1989年9月30日,中煤博正式对外开放。
中煤博不仅是国家级的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展示中心,还是科普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机构。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包括“七馆一井”,即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此外,还设有古代壁画艺术精品馆,旨在重现中华古代文明。
博物馆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如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
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并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
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中煤博被
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
研学游示范基地,2017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9年,它被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授予首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
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中煤博积极参与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传播山西方案和实践,致力于传承煤炭历史、文化,并推进其作为国家一流工业博物馆的发展目标,满足公众对工业文化的需求。
中国煤炭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的煤炭行业专业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煤炭科技知识和行业发展历程。博物馆内设有四维动感影厅、
亚洲最大的地下模拟
矿井、煤炭科普陈列以及多种教育和科普活动。这些看点和特色展览不仅提供视觉和感官体验,还通过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中国悠久的煤炭历史。作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基地,中国煤炭博物馆还积极举办各类煤炭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实践和创新平台。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展示了煤炭行业的技术成就和发展历史,也展现了
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的地位和对全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历史沿革
1983年12月13日,中国煤炭博物馆(以下简称“中煤博”)筹建处正式成立。次年10月,薄一波同志为中国煤炭博物馆题写馆名。1985年5月,中国煤炭博物馆在太原破土动工。1989年9月30日,中国煤炭博物馆开馆。1990年3月,在中煤博设立“山西统配煤矿综合经营总公司”。次年10月9日,中国煤炭博物馆董事会暨全国煤炭文物征集委员会正式成立。
1993年6月,中国煤炭博物馆煤炭艺术馆、煤的生成馆大型景观和3200平方米的地下模拟
矿井布置完毕。次年11月,由煤炭工业部组织的全国煤炭战线七名英模铜像落户中国煤炭博物馆。1998年8月,中国煤炭博物馆改由
山西省管理。2000年9月16日,中国煤炭博物馆首期基本陈列展对外开放。
2003年8月10日,中国煤炭博物馆二期陈列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5月,中国煤炭科教文交流中心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2007年9月14日,由中国煤炭博物馆主办的《煤炭博览》双月刊与读者正式见面。次年9月26日,中国煤炭博物馆三期陈列暨精品馆工程招标大会在迎西大厦召开。2008年5月,中国煤炭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
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年12月16日,中国煤炭博物馆被授予“2009年度省直文明和谐单位标兵”。同年5月,三期基本陈列暨精品馆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5月28日,中国煤炭博物馆腾讯微博正式开通。2013年10月12日,中国煤炭博物馆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科普工作先进单位。
2016年4月至11月,中国煤炭博物馆对主展厅消防设施进行改造。同年12月19日,中国煤炭博物馆征集回数件重要煤炭文物。2019年1月30日,“抗日烽火中的中国煤炭工业展”在中国煤炭博物馆正式开展。2019年9月30日,由中国煤炭博物馆主办的“创业者的足迹——馆藏中国煤炭战备档案展”对外开展。2019年11月6日,中国煤炭博物馆与四川嘉阳矿山博物馆、山东坊子炭矿博物馆、大同煤炭博物馆签订分馆建设合作协议。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中国煤炭博物馆展示了建筑设计和文化内涵。这座位于
汾河西岸、迎泽桥头西南角的博物馆,以其梯状建筑风格著称,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11公顷,
建筑面积达到90,000平方米,这使得博物馆不仅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同时也拥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丰富的藏品和展览。建筑的设计理念、方位布局和外观特征均反映了对煤炭历史的尊重与传承。建筑的形制和规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融。这种建筑设计不仅是对煤炭行业历史的一种展示,也是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馆内布局
博物馆的内部布局精心围绕“七馆一井”的设计理念展开,创造了一个连贯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展览空间。各个展馆按照特定主题进行设计,这些展馆分别是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和中外交流馆,每个馆都通过
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和珍贵的历史文物,深入讲述煤炭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此外,博物馆还设有模拟
矿井和先进的四维动感影厅,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的学习和体验环境。这种细致的布局设计不仅丰富了参观者的体验,还有效地传达了博物馆的教育使命和文化价值。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煤的生成馆
展馆中通过展示一系列化石、标本和地质史料,向公众揭示了煤炭来源于植物的科学结论。其中,展馆巧妙地复原了
侏罗纪时期的森林景观,通过巨大的
木化石群、高耸的
地层标本,以及恐龙的吼叫声和流水的滴答声营造出了亿万年前的自然环境。此外,公众还能体验到一个四维动感影厅带来的穿越时空的感觉,在6分钟内感受侏罗纪的生存环境,以及风、雷、雨、电、火山爆发、
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展馆中还有一个巨型的恐龙骨架,以及一间经过放大复原的植物细胞模型,公众可以进入其中进行参观,增加了互动性和教育性。通过这些丰富的展览内容,煤的生成馆不仅提供了知识性的学习,还提供了娱乐和惊险体验,使得煤炭的生成过程对公众来说既直观又难忘。
煤炭与人类馆
“煤炭与人类馆”是一个展示煤炭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展览。此展览分为五个专题:古代煤炭的开发与利用、煤炭与近代
工业革命、煤炭与现代生活、煤炭开发技术的进步,以及煤炭与未来世界的关系。
展馆中,公众可以看到一个基于明代科学家
宋应星的《
天工开物》中《南方挖煤图》描述所制作的竖井模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如何处理
瓦斯,以安全地开采煤炭,防止中毒、窒息和爆炸,显示出明代中国在煤炭开采技术上的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展馆还介绍了
蒸汽机的发明和它如何革新了手工工具,催生了工业革命。通过燃烧煤炭产生的蒸汽推动了机械化生产的巨大进步。进入19世纪70年代,世界从蒸汽时代步入电气时代,煤炭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再次证明了它在新时代能源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这几个展厅通过实物陈列和精美模型复制,向公众展现了一幅煤炭与近代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历史画卷,让人们理解煤炭不仅仅是一种能源,它的开发和使用直接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展馆的设计旨在教育和启发公众,对煤炭在历史上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思考它在未来世界中的角色。
煤炭艺术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煤炭艺术馆是一个展示煤炭美学和工艺美术的专门空间。馆内约800平米的展区通过“
珂罗版”复制技术,精心呈现了
山西省古代壁画的壮观场景。这种独特的复制技术能够保证作品的原大、原色、原样展出,使得
永乐宫等地的壁画精品得以完整地展现出其千年历史的色彩和细节。
壁画作品的时间跨度悠久,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它们不仅是艺术的传世之作,也见证了
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变迁。这些壁画精品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刻洞察。
煤炭艺术馆还展出了由
煤精制作的
工艺美术品。煤精,又称煤玉,是一种具有沥青光泽和金属光泽的高级煤或石化煤。它因其黑色、致密、韧性强的特性,以及加工后的美丽光泽,被广泛用于雕刻工艺品和装饰品,被誉为“雕刻漆煤”。煤炭艺术品不仅展示了煤炭材质的独特性,也体现了煤炭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通过这些展品的展示,煤炭艺术馆不仅为访客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还向公众展示了煤炭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应用,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和理解这一黑色能源的美学价值。
煤炭文献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文献馆是一个宝贵的知识宝库,位于陈列大厅的东北侧。它收藏了丰富的图书文献,不仅包括全国几十个煤炭矿务局和几百个煤矿的历史书刊、资料,也包含了大量的煤炭开采技术
出版物。这些资料涵盖了中国乃至世界煤炭开采的历史、技术、文化等多个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了从事煤炭历史研究、技术发展追踪和文物考古的宝贵资料。
文献馆内的收藏不仅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而且还展现了煤炭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馆内的展品有
宋应星《
天工开物》中的《南方挖煤图》描述的竖井模型,反映了明代中国煤炭开采的先进技术;还有与中国煤炭历史密切相关的重要文献、图片和图表,这些都为公众了解煤炭产业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见证。
文献馆不仅是煤炭历史爱好者的学习场所,也是煤炭行业专业人士的研究基地。它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对中国乃至全球煤炭开采历史的理解和保护煤炭
文化遗产的努力。通过对过去的回顾,文献馆为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模拟矿井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地下模拟矿井,亚洲最大的此类设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育和体验空间,覆盖了3200平方米的面积并提供了800米的参观路线。这个矿井不仅是一个展示场所,而且是一次沉浸式的历史旅程,让参观者穿越中国煤炭开采的不同时代。
模拟矿井的设计以中国煤炭开发的历史和技术进步为主线,真实地复现了从古代手工煤窑到现代
机械化采矿的演变。公众可以通过1:1的实物原型或复制品,体验八大核心景观:包括模拟古代煤窑、运输大巷、近代煤巷、炮采工作面、地质隧道、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影视播放区和机械化采煤工作面。
在模拟的采矿环境中,访客乘坐真实模拟的矿工缆车深入地下,环境中的声、光、电效果和蜡像矿工的使用,营造出了逼真的
矿井氛围。从古代的煤炭采掘艰辛到上世纪煤矿工人在极端条件下的辛勤工作,再到现代化矿井和综采方式的应用,参观者可以直观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技术的进步如何改善了工人的工作条件。
这个展区不仅仅是一个展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场所,它也是对煤炭工人历史上辛勤付出的致敬,同时也提供了对未来煤炭开采技术和工作环境改进的展望。参观模拟矿井,是一次教育和感官上的冒险,让每一位访客都能更加珍视那些在黑暗中辛勤工作的矿工们的贡献。
临时展览
中国煤炭博物馆举办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临时展览和活动,反映了其对文化、科技和教育的广泛关注。这些活动包括了关注能源革命、煤炭历史和文化的展览,以及注重艺术和科普教育的展示。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活动,中国煤炭博物馆不仅强调了煤炭产业的重要性,还展示了其在促进文化、科技与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这些展览和活动也展现了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和教育机构的多元化功能,强调了其在传承和创新方面的努力。
2019能源革命展主题展 - 主题为“全球使命、中国担当、
山西省行动”,旨在传播能源革命知识、讲述故事、展示成果、引领方向,并得到了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认可。
创业者的足迹——馆藏中国煤炭档案展 - 在建国70周年和建馆30周年之际,该馆精选煤炭战备档案,以展示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发展成就,实现了博物馆理念中的“让文物活起来”。
安琪煤炭摄影艺术个展 - 安琦先生是一位签约摄影师,他的展览展示了以“煤”为主题的15幅煤矿肖像照,通过镜头呈现了煤的独特之美,同时反映了英雄矿工和“牺牲与奉献”这一社会主题。
2019年
山西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系列展览 - 中国煤炭博物馆与山西省科协、山西省科技馆合作举办了2019年山西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系列展览,主题为“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旨在推广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励爱国奋斗,为市民提供科普展览。
历史深处的炊烟—新疆早期用煤展 - 中国煤炭博物馆举办了名为“历史深处的炊烟—新疆早期用煤展”的展览,展示了
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出土的煤块、煤渣、煤灰等,探讨了人类早期对煤的利用历史。
陈列展览
重要馆藏
煤种标本
化石标本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化石标本展品以是植物化石为主。它们以其多样的形状、大小和保存状况呈现,展现了不同的地质时期和古代环境。这样的展览对于了解煤炭的形成以及史前环境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也反映了博物馆在展示地质历史和煤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植物化石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然过程。当植物死亡后,如果被沙子、火山灰等
沉积物迅速掩埋,它们的
软组织会快速腐烂,留下坚硬的部分,如
树干和枝干。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沉积物会将这些遗体掩埋得更深,使得周围的沉积物变成致密的岩石。在这个过程中,植物的骨架会逐渐分解,在岩石中留下特定形状的空腔,即模具。带有矿物质的水可能会流入这些空腔中,矿物质随后填充进空隙并变成更加致密的石头,形成了化石。
这些化石不仅是自然的奇迹,也是我们了解
地球古代生物和环境的重要窗口。例如,植物化石的发现揭示了青藏高原中部在4700万年前存在
亚热带森林,帮助科学家重建古代气候和环境模式。这对于理解煤炭的形成尤为重要。煤炭主要由古代植物残骸在无氧环境下长期积累和分解形成,经过数百万年地质变化最终转化为煤炭。因此,植物化石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理解
史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还提供了关于古代气候变化和煤炭形成过程的重要线索。观众能通过这些化石进一步认识到煤炭作为一种化石燃料的科学和历史重要性。
岩矿标本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岩矿标本展示展出了一系列岩石和矿物标本,这些标本以其丰富的颜色和多样的结构形态展现了地质学的奥秘。煤矿中常见的岩矿标本种类繁多,它们的形成和特征各异,反映了
地球的地质历史和变化。例如,三水型铝土矿矿石主要由
玄武岩受
风化作用形成,而丝炭则是一种深黑色,具有明显纤维状结构和丝绢光泽的矿物。亮煤和半风化
矿石则代表了不同阶段的煤炭形成和风化作用。此外,还有如含
硫化物铁矿石、含硅质砂屑磷块岩、含磷块岩砂屑
粉砂岩等多种矿石,它们的形成涉及到了各种
地质作用,如沉积、风化、
交代作用等。
例如,
片麻岩、石英斑岩、
蛇纹岩、
云英岩、角闪片岩、
石英岩等都是煤矿中常见的岩石类型。这些岩石的形成涉及到了不同的地质作用和环境,包括沉积作用、
变质作用和火成作用等。这些岩石和矿物的研究对于理解
地球的地质历史、煤炭的形成以及地质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这些精选的标本不仅展示了煤炭形成中的岩石和矿物类型,而且还揭示了这些矿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地质变化过程,为公众提供了一窗口深入了解地质科学及其与煤炭产业的紧密联系。
煤精制品
在中国煤炭博物馆的“煤精制品”展示中,公众可以欣赏到由煤炭加工而成的各种工艺品。这些煤精制品不仅展示了工艺师对煤这一材料的创意和技艺,同时也体现了煤炭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价值。展品种类丰富,包括骨牌,炭根
手镯,
砚台,雕塑汉马每件作品都通过其设计和工艺讲述了煤的另一面,丰富了人们对于这一传统能源的认识。
书画珍藏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书画珍藏”展示了一系列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的艺术传统和
文化遗产。画作和书法展示了从古典至现代的艺术风格,包括各种书体和绘画技法,展现了艺术家们对于美学和技艺的掌握。展品包括:1990年彭真“煤海之光”书法轴,1982年
爱新觉罗·溥杰行草书,现代
刘炳森隶书“长乐无极”轴,北京
野川书画院院长野川先生书写,任曜宏绘制的《秋山叠翠》,康馆长捐赠的回归图。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欣赏到不同时代背景下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以及中国书画艺术的深厚底蕴。
英模铜像
展示在中国煤炭博物馆的“英模铜像”是对中国煤炭行业的杰出个人的一种致敬。这些铜像代表了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中做出显著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通过这些生动的
塑像,博物馆旨在传达硬工作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教育公众并激励新一代煤炭工人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这些铜像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努力的激励。
矿山文物
这个展馆是一个多样化的矿山文化收藏展示空间,其中展出了各种时期、不同地区和多种材质的矿山相关文物。比如:20世纪50年代罗盘,民国矿山罗盘,清同治11年(1872年)杜俊才、李敬,宋青白瓷魂瓶侧视图,。这些文物提供了深入矿山开采历史的机会,以及其对技术、文化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在展馆中,观众可以欣赏到一系列古老的工具,比如:小煤窑矿工头灯,静电显影纪录仪一台 钻头(取芯)两等,这些工具可能被用于开采煤炭或金属,从而呈现了矿工的工作环境和工具。
展品中的,手摇计算机(stima 4型),手摇计算机(Qe11NKc苏联产),也体现出了煤矿挖掘的与时俱进,和不断的科技升级。最后展馆中的陶器部分展现了矿山生活的文化和艺术特征,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入了解矿山社会的机会。
所获荣誉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学术成果,尤其在
出版物和论文集方面,展示了深入的煤炭行业研究。这些成果涵盖了煤炭使用的历史、技术发展、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效应等多个方面,为煤炭学术研究和公众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
出版物
中国煤炭博物馆出版了多种与煤炭行业相关的书籍和杂志,这些出版物涉及煤炭行业的历史、技术、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角色等多个方面。
项目《煤炭使用从传说到实证》详细介绍了煤炭在中国古代的使用和其科学证明的历史发展。
另一部作品《行业博物馆网络教育初探》探讨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强调了共享服务理念在博物馆教育中的重要性。
项目《STS科学教育理念对博物馆教育的新要求》则从科学技术和社会互动的角度,探索了博物馆教育的新方法和目标。
文章《策展人制度探索研究》分析了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方法和内在逻辑,以及如何通过故事讲述增强展览的学术性和观众体验。
另一篇文章《基于模糊理论的文化传播途径量化分析》则利用模糊理论对博物馆文化传播途径进行分类和效果评估,提供了对文化传播策略的新见解。
科研项目
博物馆承担了许多煤炭领域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关注煤炭的历史和文化,也涉及环境、社会和技术等方面。
如“国外能源革命浅析”项目,通过国际视角分析了煤炭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角色和影响。项目“
山西省近代煤炭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则重点研究了山西近代煤炭工业的兴起背景和发展过程。另一重要项目“二战时期掳日中国煤矿工人反抗斗争述论”则回顾了历史中煤矿工人的反抗斗争和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学术交流
中国煤炭博物馆在学术交流方面,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会议的组织与参与上,展现了其在全球煤炭学术领域的活跃和影响力。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学术知识的分享,还加强了国际学术社区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推动了煤炭行业的全面发展和研究。
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煤炭博物馆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与其他机构和学者的合作,共同推动煤炭学术研究的发展。
博物馆的国际研讨会等活动,如“煤炭文化与社区发展研讨会”,为全球范围内的专家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深化了对煤炭工业社会影响的理解。另外,与多个国家的煤炭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如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煤炭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了国际视角下煤炭行业的研究与发展。
学术会议
博物馆定期举办或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如“全国煤炭科技大会”和“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研讨会”,在这些会议中,博物馆展示了自身的研究成果,与国内外的研究者共享知识和经验。“煤炭工业历史与未来趋势论坛”等会议则聚焦于煤炭行业的历史研究和未来发展,为学者和行业专家提供了深入探讨的平台。在这些会议中,博物馆还推介了自己的最新科研项目和展览,如介绍了关于煤炭工业历史的特展和互动展览项目。
文化活动
2011年10月11日,由中国煤炭博物馆和山西安全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安全发展,文化强省”高层论坛在中国煤炭博物馆煤炭科教文交流。
2013年12月,中国煤炭博物馆与
山西省教育厅、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公司合作,开展了“校讯通杯”
中国梦——爱我山西 “乌金”之旅。
2014年7月2日,由
中国煤炭学会主办、中国煤炭博物馆承办的“2014年煤炭行业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联席会议”在中国煤炭博物馆召开。
2015年5月18日,中国煤炭博物馆与
太原理工大学共同开展“煤炭资源和
可持续发展”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
2016年5月18日,中国煤炭博物馆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
2017年8月1日,
山西省•内蒙
夏令营在中国煤炭博物馆“煤海探秘”景区开营。
2018年10月17日,中国煤炭博物馆与永和县委县政府、第68届城市购物节组委会在中国煤炭博物馆共同举办“消费扶贫献爱心,你我同行共善举”公益活动。
2018年6月30日,中国煤炭博物馆党员领导干部、部分职工及职工子女代表50余人赴
永和县乾坤湾乡阴德河村开展“爱心枣树认领”“结对帮扶走访入户”“瞻仰
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主题党日活动。
2019年9月30日,由中国煤炭博物馆主办的“创业者的足迹——馆藏中国煤炭战备档案展”正式对外开展。
服务指南
票务信息
门票60元。
参观时间
9:00-17:30(16:30停止售票,全年开放)。
交通路线
乘飞机:机场——龙城大道——滨河东路——迎泽大桥--中国煤炭博物馆。
乘火车:从火车站乘1路、859路、611路、618路、618支、308路公交汽车,迎泽桥西站下车。
乘公交车:
乘1路、859路、809路、813路、38路、855路、611路、822路、848路、618路、618支、308路、863路、868路、52路、903路、905路、865路公交车,迎泽桥西站下车,进入中国煤炭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