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泰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旬邑泰塔,又称旬邑宝塔,位于中国旬邑县体育场北面。该塔建于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旧时旬邑县的风水塔和标志性建筑。
建筑特色
泰塔的建筑风格为楼阁式青砖塔,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内中空,有木梯盘旋至顶。每层有拱形门洞与长方形的假门相间,各层门两侧砌有窗子,并刻有菱花格子和曲尺栏杆。塔身每层均做仿木结构3间,每层均叠涩出檐,石制角梁外端为螭首形,自翼角向外挑出,螭首悬风铃,石雕宝瓶式塔刹。
总高度达到53米,直径约为12米,建筑面积为144平方米。旬邑泰塔有24个窗洞,56个风铃,在当地还有歌谣:“七层层、八楞楞,二十四个窟窿窿、五十六个风铃铃。”塔内有木梯盘旋至顶,整个建筑远看古朴壮观、雄伟挺拔,近观做工精细、灵巧雅致。
历史沿革
泰塔原在僧人寺院中,后因历史变迁及战乱破坏,寺院不复存在,但泰塔历经近千年仍巍然屹立。
泰塔之名来源于我国传统的八卦学说,因其建筑基址在八卦学说中位于“泰位”,故称为“泰塔”。
新中国成立前,泰塔因战乱破坏严重,于1959年进行了修缮。此后,又进行了多次修缮和加固工作,包括塔基排水处理、顶层漏水修补等。
现状与挑战
文化价值
泰塔作为旬邑县的标志性建筑和风水塔,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见证了旬邑县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也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1年6月25日,泰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彰显了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地位。 
目录
概述
建筑特色
历史沿革
现状与挑战
文化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