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楣1931年生于山东菏泽。
北大荒版画学派开创、组织者代表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2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1958年转业参加北大荒军垦,并致力于艺术创作。1962年调至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任专业画家至今。其间的1977至1979年被借调至
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
北疆垦荒者的生存条件非常有限。摒弃利欲投身北疆垦荒事业成为每个人自觉的选择。品读北大荒版画作品,人们不能不受到感召,不能不受到震撼。
晁楣是北大荒版画的开创者和代表之一,北大荒版画学派自1958年起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2009年,六卷集《晁楣艺术》出版,全面反映了晁楣的审美思想、创作取向、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为鉴赏和解读北大荒版画提供了完整的范例,具有高文化内涵、学术品位、美学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
他不拘泥于成功的思维模式,他认为:不重复自己同不因袭别人一样重要。接下来的文化革命大背景里,晁楣也不能幸免,自由的艺术创作被严重干扰了。1975年《红装素裹》白雪和青松,掩映下红色的车群和1978年《北陲屏障》主要物体是参天的松树下,骑着骏马巡逻保家卫国的战士,都以画龙点睛的方式流露那个时期特有的激情。1979年的两幅佳作《春醒》和《长河行》开始引发哲学思考的了。单纯的激情开始回落社会理性,画家开始关注人自身和心灵。这似乎是他艺术语境转换的一个路标。
他自己也说:“人有人格,画有画格。”《北陲屏障》主要物体是参天的松树,《不速之客》占大幅画面的也是松树,1980年的《雪松》,只有雪松树,和大面积的黑夜。1982年《秋歌》,1983年的《傲雪》,1986年的《留君不住》,明显的吸收了
国画构图技法。而且这些画应该是晁楣内在追求和人格志趣的体现。晁楣提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心灵的外化,要营造艺术精品,首先需要艺术家自身心灵的净化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