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楣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晁楣,1931年生于菏泽市,是中国画家,北大荒版画开创者、组织者代表人物。
人物经历
晁楣1931年生于山东菏泽。北大荒版画学派开创、组织者代表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2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1958年转业参加北大荒军垦,并致力于艺术创作。1962年调至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任专业画家至今。其间的1977至1979年被借调至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艺术之旅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北疆垦荒者的生存条件非常有限。摒弃利欲投身北疆垦荒事业成为每个人自觉的选择。品读北大荒版画作品,人们不能不受到感召,不能不受到震撼。
艺术成就
画派领军
晁楣是北大荒版画的开创者和代表之一,北大荒版画学派自1958年起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2009年,六卷集《晁楣艺术》出版,全面反映了晁楣的审美思想、创作取向、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为鉴赏和解读北大荒版画提供了完整的范例,具有高文化内涵、学术品位、美学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
代表作品
艺术建馆
晁楣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菏泽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分别建有“晁楣版画艺术陈列馆”和“晁楣艺术馆”。
著作
出版《晁楣作品选集》《晁楣版画》《画境中的审美轨道》《画内画外》等。
艺术评价
语境的升华
他不拘泥于成功的思维模式,他认为:不重复自己同不因袭别人一样重要。接下来的文化革命大背景里,晁楣也不能幸免,自由的艺术创作被严重干扰了。1975年《红装素裹》白雪和青松,掩映下红色的车群和1978年《北陲屏障》主要物体是参天的松树下,骑着骏马巡逻保家卫国的战士,都以画龙点睛的方式流露那个时期特有的激情。1979年的两幅佳作《春醒》和《长河行》开始引发哲学思考的了。单纯的激情开始回落社会理性,画家开始关注人自身和心灵。这似乎是他艺术语境转换的一个路标。
心灵的净化
他自己也说:“人有人格,画有画格。”《北陲屏障》主要物体是参天的松树,《不速之客》占大幅画面的也是松树,1980年的《雪松》,只有雪松树,和大面积的黑夜。1982年《秋歌》,1983年的《傲雪》,1986年的《留君不住》,明显的吸收了国画构图技法。而且这些画应该是晁楣内在追求和人格志趣的体现。晁楣提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心灵的外化,要营造艺术精品,首先需要艺术家自身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1988年《归宿》、1990年《晚晴》、1992年《松之魂》等作品对故土和往昔的依恋。充满人生的情感。
晁楣的每一次创作风格的变化,艺术语境的转换,都是对审美的和版画发展的贡献,更是内在自我的扩大,艺术语境的再次提升。
人文情怀
晁楣在《人生感言》一文中提到,人生成材的状况由天才、机遇、勤奋三个因素决定,其中只有勤奋全属自己把握。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艺术之旅
艺术成就
画派领军
代表作品
艺术建馆
著作
艺术评价
语境的升华
心灵的净化
人文情怀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