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昌(1078年-1127年),原名聂山,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北宋末年大臣、将领。曾任相州教授、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靖康年间,金兵大举南犯,聂昌坚持抗金立场,反对割地求和,因此被宋钦宗改名为聂昌。后因执行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议和任务,被金国杀害。宋高宗追封其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聂昌性格疏隽,喜救人急难,但也恩怨分明,睚眦必报。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聂昌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明过人,九岁时便能作诗,十四岁时参加乡试并名列前茅。大观三年(1109年)考中进士,随后以太学上舍的身份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初任职于相州教授。由于蔡攸的推荐,聂昌被授予秘书郎一职,并逐步晋升为右司员外郎。他在任期间,对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官员地位提出了质疑,并成功促使朝廷对此进行了调整。之后,聂昌历任湖南转运使、太府卿、户部侍郎、开封尹等职。然而,由于与王黼的关系变化,他遭到了王黼的中伤,被贬为德安知府,后又被贬为崇信军副使,安置在衡州。
抗金活动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入侵,宋徽宗禅位于宋钦宗。在此危急时刻,聂昌被重新起用,先后担任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他积极支持李纲的抗金行动,并在面对民众的抗议时,尽力维护社会秩序。聂昌以其刚毅果决的性格,赢得了宋钦宗的信任,并被赋予更大的权力。
改名与抗节之义
聂昌在开封府尹任内,严厉打击犯罪行为,但对于赌博则采取宽容态度,以此减少社会动荡。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宋钦宗的认可,并因其表现出的忠诚和勇气,被赐名“昌”。不久后,聂昌被任命为同知枢密院,负责守卫京都的工作,并向宋钦宗提出了详细的防御计划。
壮烈牺牲
金军提出议和条件,要求宋朝割让两河地区。聂昌奉命作为使者前往谈判,但在途中遭遇金军将领粘罕,双方发生冲突。聂昌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屈服,最终被金军残忍杀害,享年四十九岁。临终前,他还留下了血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性格特征
聂昌(1078年-1127年),原名聂山,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北宋末年大臣、将领。曾任相州教授、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靖康年间,金兵大举南犯,聂昌坚持抗金立场,反对割地求和,因此被宋钦宗改名为聂昌。后因执行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议和任务,被金国杀害。宋高宗追封其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聂昌性格疏隽,喜救人急难,但也恩怨分明,睚眦必报。
人物关系
聂昌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家族成员包括曾祖父聂经、祖父聂荣、父亲聂用之等。聂昌的妻子邹氏被封为永嘉郡夫人,两人育有多名子女,其中聂昂和聂升分别担任鸿胪寺丞和庐陵尉。聂昌还有多名孙子,分别为聂尧臣、聂舜臣、聂周臣、聂晋臣、聂唐臣。此外,聂昌的女儿们也都嫁给了当时的官员。
史籍记载
聂昌的事迹被记录在《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二》中。
陵寝墓地
聂昌去世后,宋高宗下令将其归葬于临川展坪乡茶山村雷公岭,并修建了招福寺,以供祭祀。宋高宗还特赐300亩茶山作为招福寺的生活用地。据当地村民所述,聂昌的墓穴曾多次被盗,出土物包括剑、瓷器等物品。招福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毁,现存遗址中仍有一口古井完好无损。
人物评价
聂昌以其英勇的行为和坚定的信念,受到了历史上的高度评价。李纲赞扬他“奋舌骂虏,刺血书壁”,称其事迹“伟绩英功,垂天贯日”。《宋史》则指出,尽管聂昌等人在某些方面有所缺陷,但他们仍然展现了敢于直言的精神。聂昌的性格特点也被史书记载,他虽然慷慨助人,但也容易记仇,甚至曾派人暗杀了王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