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岭乡
云南红河州元阳县下辖乡
黄草岭乡位于元阳县南部,距县城102公里,乡域面积229.6平方千米,东南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老猛乡和老集寨相邻,西南与绿春县平河乡接界,西北与俄扎乡为邻,东北与黄茅岭乡毗邻,辖12个村委会78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族彝族两种少数民族,是一个典型的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大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草岭乡地处东经102°34’至102°47’,北纬。22°50'至22°59'之间。
东南与金平县老猛乡和老集寨乡相邻,西南与绿春县平河乡接界,西北与本县俄扎乡为邻,东北与黄茅岭乡毗邻,晋思公路从境内横穿,乌拉河纵穿全境,是“三县六乡”和元阳县南部四乡一线的中心重镇,国土面积229.6平方公里。
全乡辖哈更、河顺、大排、南林乡、依多、树皮、哈马、堕铁、龙塘、堕碑、河堤12个村委会,乡机关所在地距元阳县城南沙102公里。全乡有耕地面积26012亩,其中水田15246亩,旱地10760亩;农民人均耕地0.84亩。
地形地貌
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全乡12个村委会各独占一座山头,全乡地形可概括为“一河两面坡”,乌拉尔河从中间穿流而过,把乡域自然地分为南北两面坡,乌拉河在乡内有8条较大的支流和众多的溪流,把两面的山坡切割成12个较大的山梁和众多的小山头。
气候特征
最高海拔2418米,最低海拔640米,相对高差1778米,全年无霜,年均日照1800--2000小时,最低气温8℃,最高气温36℃,年均气温21—22℃,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
北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具有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荒山荒地和其他用地24.34万亩,其中热区土地2.1万亩;适合种植粮食、草果、茶叶、橡胶等,境内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和金、铅、锌、铁等矿产资源;以栀子、温泉、哈尼族文化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开发潜力大。
经济
解放前,广大人民群众在司署管辖之下,生产力低下,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得不到保障,长期在温饱线下生活,处于较为落后的自然经济状态。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乡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团结奋斗、咬定发展不放松,使全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84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47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7.9万元,粮食总产9901吨,农民人均有粮310千克,人均纯收入731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全乡在稳粮的基础上,形成了粮、畜、经协调发展的格局。粮食、木薯、茶叶、草果和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2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268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669万元,肉类总产605吨。
经过多年的调整,全乡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95年的80:2:18调整为2002年的49:15:36;粮经比例由1995年的8:2调整为2002年的7:2,所有制结构呈集体、个、私营等多元化发展,个、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全乡已经基本普及六制义务教育。2002年全乡有14所完小,34个校点,在校生758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5%;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771人,毛入学率52.6%;
中心卫生院1所,有病床25张,各村建有医疗卫生室,全乡各族群众文化、科技意识、市场经济观念明显提高。2002年全乡推广良种12020亩,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已逐渐深入人心。
“九五”以来,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单位”、“无毒社区”等一系列创建活动。2002年全乡有2470户参与“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
有2个州级文明单位,有2所县级文明学校,有1所州级文明学校。同时还是全州县卫生先进镇和先进无毒社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实施“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
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得到密切。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开展科技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民主法制道德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良好,全乡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
绿色产业
全乡的主导产业为茶叶、草果木薯、橡胶,主要销往县内。
2006年,主导产业全乡销售总收入86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9.2%。目前,该乡按照“产业富乡,产业兴乡”的战略思路,竭力扩大培植橡胶产业建设,稳定草果总量,培优茶叶产业。
拥有企业2个。全乡木薯种植面积达7615亩,产量2132.2吨;新植橡胶6370亩,累计种植面积达15825亩,已开割面积达760亩,产量达296.4吨,产值237.12万元;累计草果面积3658亩,产量达110吨,可实现产值308万元;新种柑橘150亩;继续巩固茶产业
茶叶产量达321.2吨,产值达160.6万元;沙地西瓜550亩,产值86万元。
农业
受海拔高差的影响,黄草岭乡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形成了典型的立体气候,形成了高山种植草果、茶叶,中半山种植粮食、养殖业、橡胶、栀子,矮山河谷地带种植西瓜的立体经济带。
2006年,全乡有橡胶面积11384亩,有经济效益735亩,新植橡胶34万株10649亩;草果面积3658亩,挂果2011亩;茶叶面积5975亩,已经完成技术改造1700余亩;栀子面积9678.2亩。河滩西瓜种植750亩,全乡生猪存栏18378头,出栏10657头。
畜牧业
全乡生猪存栏20580头,肥猪出栏18376头,同比增长24.6%,实现利润430万元,能繁母猪增加到970余头。大牲畜存栏2968头,出栏452头,同比增长4.7%。同时,大力发展良种肉牛养殖,在河堤村委会成立了养牛专业协会,入会农民达66户,年可出栏肉牛120头。
劳务业
今年,我乡已分3期对农村青壮年富余劳动力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已有序输出74人,自发输出1486人,外出务工人员达4900余人,按平均每人每月300元的低标准测算,劳务输出收入可达2312万元。劳务产业作为一项帮助群众增收的产业,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
矿产业
有关资料显示,我乡境内储藏矿种有铜、金、铅、锌等,开发前景较好,已有部分外商入驻境内进行探矿,并在堕铁河建成了一家日选500吨原矿规模的选矿厂。目前,已在一些矿点发现零星的金属矿,矿业工作实现了新的起步。
产业数量上的扩充和品质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的高位增长。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00万元,同比增长14%,其中:一产业增长10.9%,二产业增长10.8%,三产业增长11%;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6453.54万元,同比增长10.9%;农业总产值完成4582.21万元,同比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1816元,同比增长56.01%;粮食总产10859吨,同比增长0.98%;人均有粮328公斤,同比增长0.9%;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684万元,同比增长1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6.33万元,同比增长1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2461万元、218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6%、7.6%。
自然资源
全乡有耕地总面积31301亩(其中:田15246亩,地16055亩),人均耕地0.98亩,主要种植稻谷等农作物;拥有林地167608.5亩,森林覆盖率达35.9%;
有荒山荒地和其他用地24.34万亩,其中热区土地2.1万亩;境内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和金、铅、锌、铁等矿产资源;以栀子、温泉、哈尼族文化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开发潜力大。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无一平川,最高海拔(阿聋聋东山)2418米,
最低海拔(堕铁河)640米,乡机关所在地海拔960米,年平均气温21—22℃,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年均日照1800—2000小时。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荒山荒地和其他用地24.34万亩,其中热区土地2.1万亩。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02年全乡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30790人,占总人口的98%,非农人口 558人,占总人口的2%。少数民族人数 31330人,占总人口的99.9%,哈尼族人27604人,占总人口的88%,彝族3726人,占总人口的11.9%。
2021年,元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草岭乡人口为26862人。
社会
文化教育
全乡建有中心小学1所、校点34个,有幼儿园1所,全乡校舍建筑面积17583平方米,拥有教师121人,在校学生3797人,入学率99.3%;建有中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9787平方米,拥有教师68人,在校学生1692人,入学率99.8%。
全乡建有文化站1个,村级党员活动室12个。业余文艺宣传队3支。
人文地理
“昂玛突”或称“普玛突”皆指祭祀村寨神灵,俗你“
祭龙”,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马君武属羊的日子到来时,不论初一或初几,只要寨子没有死人的事情发生(如有人在过节日前死亡,这年就不再搞昂玛突了)就开始积极筹办昂玛突节日了,
此时每家每户把自己家中的美味佳肴摆在街道的餐桌上,餐桌一张接一张,形成一条“长龙”来祭祀村寨的神灵,祝愿风调雨顺,生产丰收。此时的“长龙”颇为壮观,是哈尼族节日中最为热闹的一天。
公共设施
截止2006年底,乡镇已实现五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
话)无路灯。全乡有342户自来水到户,有73个自然村7137户通电,其余5个自然村电网正在建设中,有183户通“村村通”广播电视,有531户通有线电视,全乡有电视机农户208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7.7%、2.5%和28.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35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39户(分别占总数的18.5%和16.9%)。
该乡到县道路为通路;进乡道路为水泥路;乡内主干道均为硬化但已陈旧的路面;建有客运站1个,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乡共拥有汽车15辆,拖拉机49辆,摩托车88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246亩,有效灌溉率为48.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597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8亩。
到2006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76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8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42户。有63个自然村已通等外级公路,全乡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16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38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62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经济
绿色产业
农业
畜牧业
劳务业
矿产业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社会
文化教育
人文地理
公共设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