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川电灯公司
烛川电灯公司
烛川电灯公司是重庆城最早的电厂电灯,是有李耀庭投资,由其次子李湛阳出面,与刘沛膏等人在重庆创办烛川电灯公司,以“抵制洋油,开通风气”。重庆市第一盏电灯便是在李耀庭的居所“卜凤居”亮起,一时传为山城佳话。
正文
1906年11月25日这天,是重庆总商会会长李耀庭的70岁生日,晚上,巴南区商人刘沛膏以示庆贺,在重庆城太平门的一间房子里启动他安装的100千瓦发电机,李府卜凤居院内的50盏电灯突放光明,照得整个院子和房间如同白昼,一时间成为重庆城轰动的新闻。李耀庭因此成为重庆城第一个用上电灯的人。
刘沛膏的这台发电机主要供太平门一带的富商家庭照明发电,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后,在李耀庭的支持下,募集资金成立了重庆烛川电灯有限公司。1909年9月4日,烛川公司建成2台200千瓦发电机组的新电厂,架设5条长约5公里的供电线路,对都邮街、陕西街一带供电照明,供电时间为每天下午6点30至夜间12点。
1924年8月26日重庆城发生大火灾,延烧至29日才熄灭,焚毁商店民房2000多家,烛川公司的发电机也被烧损一台,导致发电量不足,每天只能供电4个多小时。当时有民俗音乐形容:“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晚上电灯来,好像红头绳。”烛川公司在这种困境中维持经营了8年,濒临倒闭。
随着重庆市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照明和市政用电量急剧增大,1932年重庆市政府集资200万元,组建官商合办的重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濒临倒闭的烛川公司,并选址大溪沟征地新建发电厂。这个新电厂就是后来的大溪沟发电厂,装机容量为3台各10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1934年7月建成投产。
重庆城最早的市政路灯
1921年,重庆设市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四川省各军总司令兼省长刘湘下令成立重庆商埠督办处,开始着手城市建设。“光明”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尤其重要,商埠督办处刚成立,就委托烛川公司在都邮街、陕西路、朝天门、小什字等主要街道,安装路灯100盏,这是重庆市城第一次安装市政路灯,结束了重庆人在城里走夜路提灯笼、打火把的历史。
1927年8月,重庆城第一条马路中区干道开始修筑,重庆商埠督办公署工务处委托烛川公司,在干道两旁同期安装杉木电杆90根,每根间距80米,装置300瓦电灯一盏。这种路灯设置与城市建设同步的举措,表明路灯管理已步入市政正轨。1934年7月,重庆电力公司大溪沟发电厂投产后,重庆市政府工务处又下设路灯管理所,路灯设置得到更快的发展,1936年全城495条街道已有400条安装了路灯,总数为1338盏,1939年达到2500多盏。
抗战期间,日机对重庆市施行狂轰滥炸,路灯遭到严重破坏,一时难以恢复,即使恢复了又会遭到日机的轰炸。但为了市民的交通和安全起见,当局用煤油灯装上玻璃罩作路灯,并指定街坊的保甲长管理,负责每天的添油、亮灯、灭灯工作,这种煤油路灯被称为“保甲灯”。现在我的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一个画面:满是瓦砾的重庆街道,一盏盏玻罩煤油灯在夜色中晃动,像一颗颗跳动的心脏,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战精神。
当时重庆城的路灯设置,根据街道位置、功能和繁华程度而定。从七星岗起,经较场口、都邮街、小梁子、新街口、陕西街,至第一模范市场一带的最繁华街道,路灯设置为大型挂灯,新辟区的公路和老城区公路设置大号白炽灯,未建公路的较繁华街道用头号或二号花式灯,公园与码头用头号花式灯,其余小巷及江北、南岸一律用头号或二号伞罩杆灯。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