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
辛姓来此定居,取“治山治水治理家园”之意,命村名为辛治。另一说为取“辛勤治村”之意而命名。清
康熙(1662-1722年),在村北0.5公里处,本村迁出一部分人另建一村。为相互区分,本村称前辛治,新建村称后辛治。后又有
宋姓、
王姓、
周姓等从外地迁来定居。前辛治村位于旋顶山北麓,市政府驻地南4公里处,地处东经121°08′,北纬36°44′。村中有一条小河,村前紧靠乳即
一级公路。东与朱家庄隔河相望,西与垛兰村相距1公里,南与上村相距3公里,北邻后辛治村。原属东村镇。2000年,东村镇分为方圆和东村两个街道办事处,隶属东村街道办事处。全村辖区总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339户,951人。清朝末期,
辛姓迁走。有宋、王、周、邢、唐等5姓,均为
汉族。以宋、王两姓人口较多。
1942年8月村解放。 1945年10月13日反动佛教会头子
周思敬,组织400余名佛教徒,在龙山区小龙山进行反革命暴乱,被龙山区区中队和
地方武装全部抓获。首犯周思敬被人民政府判处死刑。 1947年10月进行土改复查,贫下中农分到土地、房屋、牲畜等。 1954年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74年开始自行发电照明,从此结束用煤油灯的时代。 1976年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副校长王日恒来本村,带领村民建起蓄水3800立方米的平塘,引水上山,灌溉面积26.7公顷。 1979年春由水利站设计,村民在村东建起长50米、宽12米的拱形大桥,历时1年,耗资3万元,为发展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5年春建造酱油厂1个。同年秋投资约14万元,铺设地下水利管道,灌溉面积26.7公顷。 1995-2000年村先后投资5.4万元,建起2座
拱形桥,3座漫水小桥。 2000年春本村完成电网改造。同年12月9日在村西乳即
一级公路北广场建成集贸市场,开始赶集。同年村投资1.1万元,在村西沟建大口井1个,蓄水1200立方米。 2001年投资2.7万元,在南沟建大口井1个,蓄水3600立方米。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4年,中共龙山区委书记毛贵云来村,发展唐永茂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成立了村党支部,宋永耕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组,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41人参加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其中为国牺牲者13名;组织10名青年参加子弟兵团,配合主力部队作战。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22名。 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6个,党员38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唐永茂、宋永耕、宋永功、宋永虎、王洪新、王春财、王春玉、王松国。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王春轩、周立福、唐永茂、王华南、
宋本、王华昌、王洪武、王华斋、王洪海、王洪元、宋占胜、宋福凯。1999年5月,宋福凯当选为首任直选村民委员会主任。2002年,村被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