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斑异大眼鲷
大眼鲷科异大眼鲷属动物
又称血斑大眼,俗名红目鲢,为辐鳍鱼纲鲈形目的其中一个种。体略高,侧扁,呈长卵圆形。眼特大,瞳孔正位于体中线上。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下颌突出,颌骨、锄骨和腭骨均具齿。前鳃骨后缘及下缘具锯齿并具有一枚后向之强棘。
形态特征
本鱼体略高,侧扁,呈长卵圆形。眼特大,瞳孔正位于体中线上。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下颌突出,颌骨、锄骨和腭骨均具齿。前鳃骨后缘及下缘具锯齿并具有一枚后向之强棘。头及体部皆被有粗糙坚实不易脱落之栉鳞,唯前鳃盖后部不具鳞。体呈红褐色,背部颜色较暗,在背鳍鳍条部、胸鳍尾鳍上密布黑色小斑点。侧线完全,侧线鳞孔数63至81枚。背鳍单一,具硬棘10棘,软条11至13枚;臀鳍与背鳍几相对,具硬棘3枚,软条13至14枚;背鳍及臀鳍后端圆形;胸鳍短小;腹鳍中长,短于头长;在胸鳍上方有一弓状弯曲。尾鳍略突,接近截形,上下叶较突出。尾鳍末缘颜色较深。体长可达30公分。
分布范围
灰鳍异大眼鲷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海域,包括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各岛屿至阿根廷海岸;东大西洋马德拉群岛至圣赫勒拿岛;印度太平洋区,从东非至下加利福尼亚州、加拉巴哥群岛等皆有其踪迹。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以及台湾的南部、北部及琉球乡等海域。
生活习性
灰鳍异大眼鲷栖息在礁湖或向海礁坡的浪拂区下方,属夜行性鱼类,白天常单独或一小群在一起,到了夜晚,则成群结队在水层中觅食,为肉食性。主要捕食小鱼、甲壳亚门或其他软体动物门
用途
灰鳍异大眼鲷为肉质鲜美的食用鱼,剥皮煮味噌汤,味佳。新鲜者可作生鱼片。一般利用底拖网、延绳钓等渔法捕获。因资源丰富,故经济价值高。肉质细嫩,剥皮油煎、碳烤、煮汤风味均不错。亦常被展示于水族馆。有报导因为食物链之故,发生体内累积热带鱼毒,而引起食用者食物中毒的记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用途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