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专业术语,拼音是kōng jiàng。一词有多意,一种是指以前的某个高级官员被直接派到地方来担任地方官,直接从中央来到地方做官的行为就被现代的人称为空降,形容官职直接降下来的意思。另一种是现代的人员物资通过航空工具输送,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一种活动,是现代人类航空技术高度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军事的产物。
简述
由于有了空降,在军队组成中出现了
空降部队,在作战样式上出现了空降作战。空降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主要分机降、伞降、甩投(直接投下)三大类。机降就是飞机或直升机将货物或人直接送到地面。
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滑翔机都可以机降。空降始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迅速发展。随着航空装备和空降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降方式将更加多样化,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使用降落伞将人员或装备、物资从空中降落于地面的空降行动。人员伞降称为跳伞。装备、物资伞降称为带伞空投。其中,跳伞按性质通常分为战斗跳伞、训练跳伞、任务跳伞;按行动分为主动跳伞和被迫跳伞;按降落点的自然地理条件,还可分为山地跳伞、森林地跳伞、水网稻田地跳伞、炎热地区跳伞、寒区跳伞、水上跳伞和高原跳伞等。战斗跳伞是空降兵遂行战斗任务时进行的跳伞。训练跳伞是空降兵为掌握和提高跳伞技能进行的训练活动。任务跳伞是除战斗、训练跳伞以外,执行其他专项任务的跳伞。用航空器装载人员、装备、物资直接(或间接)降落于地面的空降行动。特点是集结和进入战斗的时间比伞降短,更利于达成战斗的突然性。按使用的航空器类别,分为
战略运输机机降、直升机机降和特种机机降。机降可以减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机降人员得以越过地形障碍,绕过敌方占领的地域,攻击、消灭或夺取敌方纵深的重要目标。实施机降时,空降地域应满足航空器着陆标准。民间商务机降称为航空运输。用航空器将装备、物资从空中投送到指定地点的方法。是空降作战、训练、试验、抢险救灾及紧急情况下后续补给物资的重要手段。分为带伞空投和不带伞空投。带伞空投可减缓空投物在空中的下降速度,保证空投武器装备的精良度和降低空投物资的损坏率。不带伞空投受风向、风速影响小,空投散布面积小,空投准备时间短,提高了航空器的使用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带伞空投、地面遥控空投、自动寻的空投等广泛应用于空降领域。
产生背景
空降是随着人类现代航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自18世纪80年代载人气球问世,便开始有了空降活动。1871年的
普法战争中,
法国曾使用气球将人员送进被敌包围的巴黎城。这是最早用于战场的空降。19世纪初飞机的研制成功,战场上开始出现使用飞机进行的空降。1916年10月,
德军使用轰炸机空降2人到敌军战线后方破坏铁路,而后又用飞机接回。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运输机、滑翔机、降落伞的出现和装备军队,空降进入实用阶段,在战场上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有40余万人次通过空降投入作战,进行大小规模不同的空降作战150余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直升机的大量装备陆军,空降有了新的发展,直升机机降越来越普遍,逐步成为地面军队机动的重要方式。20世纪60年代后的各次局部战争中,都广泛使用了直升机机降,战场机动日益依赖空中。1991年的
海湾战争中,
美国军队参战的直升机多达1700架,占参战航空器的48%,平均每70人就有1架直升机,
101空中突击师曾1次使用300架直升机,载运1个加强营,从13个地点同时起飞,成6路
纵队飞向敌军战线后方机降。
空降是空降作战的一个实施阶段,由空降作战的最高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空降前要慎密进行准备,制定空降计划,选定出发机场、空降场及空中航线,组织空中掩护,密切各有关部队的协同;空降时要组成空降联合指挥机构,具体担负组织指挥工作。空降的实施通常包括乘载、输送和降落等过程。乘载由有空降兵、
航空兵指挥员共同组成的机场指挥组负责组织实施;输送、降落由担负空降任务的运输航空兵指挥员或陆军航空兵指挥员指挥。
随着高技术在空降领域的运用,空降将进一步实现普及化、精确化。战场上通过空降投入战斗的部队会越来越多,空降这一机动样式将逐步成为战场的主要机动样式;空降的组织实施将日益简便,空降的效能将越来越高,空降能在昼夜间各种复杂天气、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
定义
空降部队由
战略运输机或其他空中输送工具输送,从空中降落到作战地区的行动。是空降作战的一个重要阶段。有时,也泛指人员从空中降落。空降方式分伞降和机降。伞降是人员从飞机上用降落伞降落于地面;机降是人员、装备物资乘载运输机或直升机直接降落于地面。伞降和机降可单独实施,也可结合进行。大规模的空降作战,通常是伞降和机降结合进行。
空降部队、空降作战的出现,使传统的陆军和地面战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陆军的行动已不再局限于地面而开始向走向空中;地面作战已不单是平面对抗而日益体现立体争斗。毫无疑义这是20世纪陆军一个最大的进步。到20世纪末,
空降部队已成为陆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降作战已成为战场上的普遍作战样式,空降技术已渗透到军事技术的各个方面。
步骤
空降包括乘载、空中输送和降落。
乘载,在出发机场根据统一计划组织实施,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乘载完毕;为保持隐蔽,通常在暗夜或视度不良的条件下进行。
空中输送,规模较大时,通常应沿数条航线飞行,以缩短整个编队的航行和空降时间;并尽可能选择有利航线,避开核爆区和敌防空火力区。
降落,要充分利用火力压制效果,多波次地进入,每波进入一次空降完毕,以缩短降落的持续时间。
伞降高度尽量降低,较适合的高度是150~300米,这个高度既能保证开伞,又缩短了在空中降落的时间,减少敌方火力杀伤,有利于密集着陆。组织实施空降,应选定空降出发地区和空降地区。空降出发地区,包括
空降部队的集结地区、待运地区和出发机场,通常选在前线航空兵部队的配置地域附近,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机场,良好的道路条件,便于隐蔽部队的地形。空降地区包括若干个空降场。空降场应尽量选在便于夺占的预定目标附近,有明显的地标和良好的地形,敌地面防御和防空火力薄弱,附近无敌集结的部队特别是坦克部队,有利于空降着陆和组织战斗。为了保障顺利地实施空降,通常由上级组织可靠的空中掩护和对地面目标进行有效的火力压制。空中掩护由
歼击航空兵负责,以保障空中编队的安全。火力压制由强击、轰炸航空兵以及地面炮兵部队实施,在濒海地区,还需有海军舰艇部队参加,以压制航线上和空降地区的敌防空火力,消灭空降地区及其附近的敌军,阻止敌坦克部队接近空降地区。
技术
直接运用于空降领域的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包括空降
技术装备研究、生产所涉及的科学技术,空降技术装备的操作使用、维修保管技术,以及组织实施空降活动的指挥、控制、管理技术等。当前,空降技术已是部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空降技术是随着人类航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自从1783年载人气球问世,便开始有了空降技术的研究。当时研究解决浮空人员在气球失事时安全落地的问题,1797年研制了在气球上使用的降落伞,以及使用降落伞的技术。20世纪初飞机研制成功后,便产生了通过飞机实施机降和伞降的技术。此时降落伞的研究、试验、制造得到快速发展,在一些国家建立了降落伞工业,降落伞从救生伞扩展到
投物伞、
伞兵伞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的需要,空降技术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不仅降落伞的研制、使用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了滑翔机研究、制造操作技术。20世纪60年代直升机的大量装备陆军,产生了直升机机降技术。20世纪80年代随着高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广泛运用,空降技术再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军队装备中有了各种性能、适于人用、物用的降落伞系统,并且开始实现降落伞的智能化,能保障人员在各种不同高度上跳伞,能保障各种重型武器装备准确空投,能保障战斗人员在战场进行广泛的空中机动,能保障大规模军队通过远距离的空中输送直接在野战机场机降。现在,空降技术已成为军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空降技术,在军事应用方面,包括有跳伞技术,空投技术、机降技术等。未来空降技术将广泛运用于所有地面部队,成为陆军的通用技术。
分类
伞降
使用降落伞将人员、物资从空中降落到战斗地域。包括跳伞和带伞空投。伞降受地形限制少,可隐蔽、突然、快捷地将作战部队投入敌人后方。真正的伞降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0年8月,
苏联红军在一次演习中,首次伞降10人及武器弹药,着陆后并演练了攻防战斗动作。这次伞降带来了苏军空降兵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场上出现了大规模的伞降,伞降成为当时主要的空降样式。1944年9月美、英军在荷兰阿纳姆空降战役中,伞降2万余人及大量武器装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进行的150多次空降作战中,有80%以上是以伞降或伞降机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直升机的广泛使用,伞降逐步减少,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一度对伞降的作用产生怀疑,认为伞降将为直升机机降所取代。但以后的实践证明,伞降有它自己的特点,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空降样式。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翼形伞的投入使用,战斗人员可在已方上空离机,通过空中渗透,隐蔽、准确地在预定地点着陆,能发挥更大的突然袭击效果;在翼形伞上安设遥控装置,可使空投物按地面指令,准确地投放到预定地点,使伞降发挥更大的作用。现代美、俄等军事大国的空降兵部队,即为具有伞降作战能力的部队。
机降
机降指不通过降落伞而直接将空降单位或货物投出机舱。
固定翼飞机一般机降货物和补给品等对摔打不敏感的物件;直升机则可以直接悬停绳降或短暂降落投送空中突击单位;滑翔机也可以机降。
场降
指战机降落到机场上投放空降单位。严格意义上场降作战不是“空中突击作战”,而是经空中突击开辟野战机场或夺控既有机场后的后续作战。
混合式空降
伞降机降在一次作战中同时进行的空降。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大多是采取混合空降的方式。通常是突击梯队伞降,后续梯队机降;或突击梯队中一部分人员伞降,一部分人员机降。进行混合式空降,有利于发挥各种空降方式的优势,使更多的部队能用于空降作战。
程序
空降编成
空降阶段
空降部队的输送程序和编排组成。目的是按照战斗要求进行空降,以便着陆后迅速形成战斗队形。空降编成由空降部队指挥员与运输
航空兵指挥员共同商定,主要根据空降部队的作战任务、兵力部署、空降方式及航空运输条件等确定。要求首先空降突击梯队,尔后空降后续梯队及重型武器装备。其序列以遂行任务的先后顺序而定。
空降编组
空降阶段将部队人员进行临时性的编排组合,以便着陆后能立即执行战斗任务。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进行不同的编组。如实施破袭时要编突击组、破坏组、火力组、支援组、警戒组、掩护组等。完成当前任务后,编组随即进行调整,以便于遂行新的任务。
空降开始时刻
伞降时第一个空降单位离开航空器的时间;机降时第一架航空器着陆的时间。亦称空降开始时间。空降开始时刻也是空降作战开始的时刻,通常以此为基准时间,组织协调参加空降作战各军、兵种的行动。空降开始时刻由组织实施空降作战的最高指挥员确定。当空降开始时刻尚未确定或必须保密时,即以“零时”作为时间的基准,以此计划部队的行动。空降开始时刻前,对时间用“零时一T”表示,空降开始时刻后的时间用“零时十T”表示。
空降时机
能最充分发挥空降作战效果的空降开始时间。空降时机由组织指挥空降作战的联合战役首长根据空降作战规模、企图和任务而定,目的是达到对正面部队最好的配合,以取得最佳的作战效果。
空降持续时间
在一个空降场或一个空降地域一批次空降或多批次空降所用的时间。简称空降时间。伞降时指第一个空降单位离开航空器至最后一个空降单位着陆所用的时间;机降时,指第一架航空器着陆至最后一架航空器着陆所用的时间;混合空降时,指第一个空降单位离开航空器或第一架航空器着陆,至最后一个空降单位或最后一架航空器着陆所用的时间。
空降距离
空降出发机场至空降场的空中距离。主要根据所使用航空器的有效
活动半径、机场条件及作战需要而定。空降距离近,缩短了航空器在空中的暴露时间,但出发机场靠近前线;空降距离远,出发机场位于我深远后方,能隐蔽地完成作战准备,但航空器在空中暴露的时间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距离一般为数百千米,现在可达数千千米。1979年前
阿富汗战争,空降距离为3500千米;1975年
以色列偷袭
乌干达机场,空降距离4000千米。
空降纵深
空降部队在敌防御中的使用深度。即战斗接触线至空降地域之间的距离。空降纵深由组织指挥空降作战的联合战役首长确定。
空降着陆
作战部队伞降或机降抵达地面的过程。如伞降高度100—200米,人员从离机到着陆的时间约为20—30秒,1个营约需3—4分钟;
空降集合
空降部队着陆后按照预定计划或临时命令快速向一个位置聚拢。目的是恢复建制,形成战斗队形。集合位置通常选在空降场靠近预定攻击目标的一侧,并有良好的隐蔽地形和接近目标的道路,以及有便于识别的方位物。
地域
军队伞降、机降着陆和着陆后投入战斗的地域。空降作战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空降地域包括一至多个空降场及便于军队展开的有利地形和道路;军或师的空降地域并应有小型机场或可供运输机起降的场地。空降地域的大小,根据空降作战规模及任务性质而定。
空降目标地域
空降部队着陆后遂行地面战斗任务的地域。亦称空降战斗地域。包括空降场和作战行动地域。目标地域根据空降作战总的企图确定。选择目标地域的要求是:既是敌人的要点,也是敌人的弱点;能最大限度地达成空降作战企图;能在完成任务后及时与地面部队会合;能得到
航空兵及地面远程炮兵的有效火力支援;有利于完成任务的地形道路等条件;便于组织协同及各种保障;符合空降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对遂行夺取、扼守战斗任务的目标地域,既要具有快速夺取目标的良好条件,也要具有能凭险组织扼守的有利地形;对遂行破袭战斗任务的目标地域,既要有能快速隐蔽接近目标的有利地形,也要有能快速安全撤离的道路,或供直升机空降接运的场地。目标地域的大小,根据目标性质,投入兵力、地形条件等而定。
航路
空降航路
从空降进入点到空降场的一段飞行航线,俗称“五边”。
空降航线起点
航空器由一个机场或若干机场进入航线的开始点。通常选在导航台、机场、明显地标或方位物上空。
空降航线终点
飞机或飞行编队脱离航线进入各自目标的散开点。亦称散开点。通常选在明显地标、方位物的上空,或设有无线电导航设备的上空。
空降进入点
战略运输机进入空降航路的起点。正确选定进入点,才能从空中及早发现空降场,保证准确空降。
空降分航点
运输机编队飞行航线中设定的一个点。以地面明显方位物为标志。进到该点后,运输机分别飞向各自预定的空降场空降。
空降集合点
运输机实施空降后,在空中重新集合与编队的位置。
空降批次
搭乘空降兵并组成飞行队形的运输机按批编成的次序。亦称空降波次。一批即一波。通常作为飞行顺序使用,依次编排为第一批、第二批等。前
苏联红军条令要求,大规模空降作战,通常分为数批次进行。苏军1967年9月的“德涅伯”演习,1个
空降师分4批次空降:第1批为选遣支队,第2批为第一梯队伞兵,第3批为重装备及战斗车辆,第4批为
空降部队主力。随后开始机降师属炮兵、工兵及补给品。
空降波次
见空降批次。
空降架次
空降时计算
战略运输机、直升机出动量的单位。1架飞机出动1次为1个架次,4架飞机编队出动2次为8架次。
空降梯次
空降行动中运输机、直升机按时间或位置前后区分的行动次序。如梯次出动、梯次进入、梯次配置等。
空降航次
空降行动中运输机、直升机出航的次数。1个航次指保障空降的航空运输工具出动1次。一般要求,空降兵以1个航次空降完毕,只有当运输机不足或机场数量不够时,才以数个航次实施空降。
机群
空降机群
由载运空降兵遂行同一任务、受统一指挥的若干空中编队或单机组成的空中集群。飞机和编队之间不固定距离、间隔和高度,只需保持目视联系或战术联系。
空降飞行编队
两架以上装载空降兵及直接保障空降的飞机相互保持距离、间隔、高度差而组成的空中战斗集体。大规模空降作战,在每一条航线上,一般都编有基本编队和保障编队两部分。基本编队由运载空降兵的飞机编成;保障编队由担任侦察、引导、掩护和电子干扰的飞机编成。侦察飞机在基本编队前30—60分钟的距离上飞行,引导飞机在基本编队前5—7分钟的距离上飞行,干扰飞机在基本编队前2—3分钟的距离上飞行。基本编队在航线上的飞行高度为3000—7000米,时速500—600千米;伞降时飞行高度为600—800米,时速250—600千米。通常采用蛇行、梯次、疏开、单机跟进等队形。
战略运输机起飞后,在到达航线起点前完成编队,通过航线终点后直接飞往各自的空降场。
空降飞行队形
装载空降兵的运输机在空中的编队形态。通常分楔队、梯队、纵队、蛇形队形等。楔队为3机以上编队,
僚机分别位于
长机后方两侧;梯队为僚机配置在长机后方一侧,分左梯队、右梯队;纵队为单机间按一定的距离沿纵向排列;蛇形队为僚机按一定的间隔、距离交错配置在长机左、右后侧方。
单机跟队空降
若干单机沿同一航线,以一定时间间隔和同一速度,跟进飞行进行的空降。
机流队形空降
俄军事用语。空降时
战略运输机按高度梯次配置,前后时间间隔为1—2分钟的单机跟进队形的空降。
装载
空降装载
泛指空降行动中人员、物资按计划登机。有时将人员乘机称乘载,物资装机称装载。通常在起飞前2—4小时开始,起飞前20—30分钟结束。为保持隐蔽,要求在夜暗及视度不良条件下进行,保持无线电静默,对机场实行封闭,严密对空防护。
装载方案
运输机、直升机装载人员、物资的具体方案。装载方案要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人员、物资的数量、重量,使用
战略运输机、直升机的型别、架数,科学安排每架运输机、直升机乘载的人员、物资,以及装载的方法和顺序,达到合理进行乘载编组。
标准装载
根据运输机、直升机的性能和任务,规定运输机、直升机的标准载重量。确定标准装载的目的是便于进行兵力计算。
最大装载
按照运输机、直升机的设计要求确定的最大载重量和相应的装载方案。最大载重量按最大起飞重量除去载油量及机组、装卸设备等重量进行计算。最大装载方案根据飞机、直升机机体强度及重心分布面确定。
超载装载
超过最大载重量的装载或超过标准的装载。
装载计划
组织实施装载的方案、安排。亦称乘载计划。计划内容通常包括每架飞机的号码、停放位置和乘载位置,每架飞机乘载的人员、物资以及所使用的运输汽车数量和车号,乘载开始时间和信号规定,以及乘载的组织指挥等。乘载计划由空降兵分队指挥员根据分配的飞机型别和数量,分队人员、物资的数量和重量制定。
装载编组
空降时安排每架飞机的乘载人员和物资。亦称乘载编组。乘载编组的原则是:尽量保持各分队建制,力求每架飞机的乘载人员有独立战斗能力;同级指挥人员不同乘一架飞机;一件武器不拆散分装数架飞机;使用中、小型飞机时,同一类重要物资分装数架飞机;使用技术兵器的人员与其技术兵器同乘一架飞机。
指运输机装载的
油料和货物二者的重量。运输机运载能力的标志。其重量可互相变换。根据需要,可少加油多装货物,或少装货物多加油。货重与油重的比例视飞行距离而定。航程远可减少货重增加油重;航程近可减少油重增加货重。可变重量通常分正常起飞重量时的可变重量和最大起飞重量时的可变重量。
运输机不变重量
亦称飞机基本重量。包括飞机净重及空勤组、随机工具、设备、润滑油等的重量。
空降巡航速度
空降行动中,
战略运输机选定的适于长距离或长时间飞行耗油量较少的飞行速度。巡航速度大小,通常根据两地飞行所需时间、距离,载重量的要求,飞机
发动机和其他设备的耐久性、经济性、气象条件等而定。巡航速度不同于伞降速度。
导航
空降导航
利用地面导航设备保障载运空降兵的飞机准确航行。地面导航设备包括无线电导航设备和目视导航设备。无线电导航设备有定向定位系统、着陆系统等,目视导航设备有各种发光、
发烟器材及信号等。
空降引导
在地面引导
战略运输机、直升机进入空降场实施空降的保障行动。包括测报气象资料,设置信号标志,建立对空联络,指挥伞降机降,以及为空中打击指示目标等。通常由引导分队担任空降引导。空降引导分队在空降开始前从空中或地面进入引导位置,可在空降场内实施引导,或在空降飞行航线上进行引导。空降引导开始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
诺曼底登陆空降战役,美、英3个
空降师在空降前一小时降下26支引导队,保障了突击部队的准确伞降。此后空降引导得到推广,成为空降时必须的一项保障行动。
应用
空降始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德军曾空降人员到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战线后方破坏铁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迅速发展,德、苏、美、英等国军队,都曾组织实施大规模空降。如1944年6月,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的空降,使用运输机2390余架,滑翔机800余架,空降3个空降师。战后,随着大型运输机、直升机的发展和空降技术的改进,空降能力有了提高。今后,使用直升机、短距起落运输机的机降,将成为空降作战中普遍空降方式。
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由于地震灾区多处于道路不便的山区,再加上地震发生后出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使道路阻塞。在这种情况下,空中救灾发挥出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成为建国以来,飞机和直升机第一次大规模参与救灾行动,国家和相关部门一定会对此次空中救援的效果和经验很好地加以总结,在今后发生灾害时,会更好地利用这种便捷、高效的方式。
参考资料
[1]
龙源期刊网http://
.cnqikan.com/Article/pqzs/pqzs200807/pqzs20080706.html
雅虎空间http://i.cn.
雅虎com/05661430956/blog/p_2/
猜猜论坛http://bbs.zgzcw.com/dispbbs.asp?BoardID=4\u0026ID=671266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