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麻鲤
原产于昆明的杂食性鱼类
小鲤(学名:Cyprinus micristius),又称滇池麻鲤、马边鱼、菜呼、厚唇裸重唇鱼,属于鲤科鲤亚科鲤属中鲤亚属的鱼类,是中国特有物种。小鲤的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因此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
形态特征
小鲤的头部锥形,吻短,稍微尖。口端位,马蹄形。唇薄。须2对,短小,口角须略短于吻须,末端伸达或超越眼前缘。主行下咽齿第二、三枚齿冠面具一道沟纹。眼侧上位。鳞较大,侧线鳞36-39。背、臀鳍末根部分枝鳍条为硬刺,后缘具细齿;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后,外缘微凹;偶鳍均大。尾鳍叉形。眼上部红色;头部和体背部青灰色,体侧及腹部淡黄色。背、尾鳍灰绿色,其它各鳍边缘黄色。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云南滇池。
生活习性
小鲤多栖息于水草较多的静水水体中,为中下层鱼类。食性杂,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和小虾,其次是小螺、丝装藻类枝角类等,偶尔也食少量小鱼。5、6月为繁殖期,也有少数延至7月初,喜在近湖边的岸滩具泥沙处产卵。卵淡黄色,卵径1.1~1.3 毫米,怀卵量少,一般仅万粒上下。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20-160毫米。生长较慢,一般体重约250克左右。
保护等级及保护措施
近年来,滇池大量发展须鲫和鲤鱼,而小鲤的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再加上滇池水位下降,水质污染,围湖造田,酷渔滥捕和引种不慎等诸多原因,导致小鲤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近20年来未再见到踪迹。
小鲤2008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列为极危(CR),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EN),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鱼类》中也列为濒危。目前产地已建立《滇池管理条例》,每年封湖禁渔5个月,并划定7个常年封湖禁渔保护区,使其有索饵繁殖的场所。小鲤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亚种
抚仙鲤(学名:Cyprinus micristius fuxianensis),Yang et al.于1977年命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抚仙湖星云湖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抚仙湖和星云湖。
小鲤指名亚种(学名:Cyprinus micristius micristius),Regan于1906年命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滇池等,属于中下层鱼类。其多栖息于静水水体多水草的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Cyprinus micristius.COL.2024-07-27
物种详细信息-Cyprinus micristius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7-27
Dianchi Carp.IUCN Red List.2024-07-27
Cyprinus micristius .Fish Base.2024-07-2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保护等级及保护措施
亚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