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历程》是一本由中华书局出版,2011年4月1日发行的图书,作者是
黄仁宇。
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
拿破仑·波拿巴,然而时代却不允许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中国少了一个拿破仑,却多了一个以其睿智打开人们视野的历史学家。
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万历十五年》、《
中国大历史》等。他传奇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详见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他的作品《万历十五年》畅销中文阅读界近30年,是高校师生以及企业家、作家、学者、艺术家、新闻记者和官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常读
周涛的经典作品,频频出现于历年报刊杂志的阅读推荐榜单,并斩获诸多荣誉:
今日的中文阅读世界,如果要提出一位从学者、企业家等各界名流,到白领、高校学生等普通读者均赞誉有加的历史学家,
黄仁宇先生无疑是最热门人选之一。
1982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黄仁宇先生首部中文历史作品《
万历十五年》,带给人们非常震撼的阅读体验,提供了思考社会与历史的另一个维度。这本书风行近三十年,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和高校师生的案头必备书,屡获佳评:《
新周刊》《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第九届深圳读书月"30年30本书"、2009年
搜狐"读本好书"经典好书奖……
自《万历十五年》之后,
黄仁宇先生的系列作品陆续在中国大陆出版,"黄仁宇旋风"成为中文读者的阅读盛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06年8月、2007年1月,中华书局重新校订《
万历十五年》,增补相关文字,分别推出《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和增订本,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短短数年印行近30万册,见证了黄仁宇作品长盛不衰的魅力。
大陆出版的黄仁宇作品,或号称"黄仁宇全集",其实并非全璧。由于种种原因,黄仁宇先生尚有一些单篇论文及随笔散见于
英国、
美国、
德国等国家以及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地区的报刊杂志,为大陆读者所不易搜寻。对于喜爱
黄仁宇先生及其作品的读者朋友来说,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有鉴于此,我们在黄仁宇哲嗣黄培乐先生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途径搜集整理黄仁宇先生集外文字,编成一册,作为"特别的礼物"呈给众多的黄仁宇作品爱好者。黄仁宇先生曾坦言"我是自己雇用自己的记者,为一般读者大众而书写",我们相信本书的形成亦算符合他的宗旨。
中国的历史一直是黄仁宇先生念兹在兹的关注主题。他说:"我之所以成为
历史学家,是因为自己颠沛流离,一切源于中国的动荡不安","我开始接触(历史学)这一行业和技艺,是因为动荡不安的生活造成心灵苦恼。为了寻求问题的解答,我才发现世上所有的事件全都紧密相连"。又说:"我的主要任务在于以一己之力密切观察,西方如何和东方交会,东方如何和西方融合,直到两者融而为一个完整的
世界史。"
黄仁宇先生早年经历动荡,从军抗日,中年负
美国,其间数十年遍游世界各地,考察先进国家进入现代化之程序,并反观中国取得突破之契机,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可鉴。在他的作品里,主张摒弃
意识形态或道德上之争执,注重考察实情实事,"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体察历史发展的真实背景以及未来的真正趋向。本书辑录的文字也正体现了这一特色。是故,我们拟名为《现代中国的历程》,而且获得了黄培乐先生的首肯。
台湾
汉学研究中心耿立群女史编的《黄仁宇研究资料目录》堪称编者搜寻黄仁宇先生作品的指路明灯;她还惠寄编辑部多篇
黄仁宇文字的复印件,使本书得以成全。这是我们必须特别提出致谢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总发行人兼总编辑
林载爵先生对本书的编辑也予以关心和支持,特此致谢。
陈时龙先生翻译了《倪元璐:新儒家官僚的"现实主义"》、《16世纪明代中国的军费》、《明代的财政管理》、《中国社会的特质》四篇英文论文,在此致谢。编者需要一一致谢的尚有:庄惠薰、洪丽珠、马昕、王瑞玲、李静、祝安顺、胡永华、余瑾等多位女士与先生,他们都在不同的方面促成了本书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