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雅海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
陆雅海,男,1963年7月出生,1998年获得土壤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特聘教授。2000至2002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任日本科技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02至2004年在德国马普陆地微生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10月被聘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4年1月工作调动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5年,被授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同年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陆雅海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高新技术863项目、科技报重大基础973课题和德国马普学会合作项目等。长期从事水稻土碳循环与微生物机理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70余篇,被SCI总引2000多次。
人物经历
受教育经历
1994-1998: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土壤农化系,博士(课程)。
1995-1998:国际水稻研究所土壤与水科学系,博士(论文)。
1985-1988:浙江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硕士。
1979-1983:浙江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学士。
工作经历
2014-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2013: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2004:德国马普学会陆地微生物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2000-2002:名古屋市大学农学院,日本科技振兴协会特别研究员。
1999: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全球环境研究计划项目顾问。
1988-2000:中国水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学术兼职
2009-至今:国际学术刊物《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编委
2008-至今:国际学术刊物《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编委
2006-至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杂志《Microbial Ecology》编委
荣誉称号
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6年当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研究领域
1、土壤微生物学
2、土壤生物地球化学
教学工作
l 本科生《土壤学与土壤地理》
l 研究生《土壤与环境微生物》
科研项目
2017-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稻土和湿地土壤短链脂肪酸互营氧化产甲烷机理的研究”。
2011-2016: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稻土甲氧化的微生物机理与关键调控因子”。
2006-2011:主持中国农大-德国马普分子微生物生态伙伴实验室合作项目“水稻土碳氮转化微生物学机理”。
2007-201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土壤生物学”。
2008-2010:主持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863项目“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根际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 。
2009-20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干湿交替条件下水稻土的碳循环特征及微生物学机理”。
国际合作
德国马普学会陆地微生物学研究所Conrad教授;
德国国家生物技术研究中心Abraham教授;
名古屋市大学Kimura教授、Watanabe教授;
代表性成果
长期以来在水稻土微生物学和碳素转化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学术成绩是:建立了研究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 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原位研究的技术难题;发现一组未培养古菌在水田甲烷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揭示水稻光合同化碳被土壤微生物快速利用的现象;量化了水稻光合同化碳在地上和地下部的分配规律。
(一)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取得突破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最活跃的成分,但长期以来土壤微生物常常被看作是一个“黑匣子”,缺乏有效研究方法是对土壤微生物深入研究的主要障碍。陆雅海以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环境微生物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在水稻根际微生物研究方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后得到了国际同行的 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二)发现一组尚未培养的新古菌在水田甲烷生产中重要作用
通过用核糖核酸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发现水稻光合同化碳通过 根系分泌作用很快进入土壤,并使一组未培养古菌(暂名为RC-I)获得显著13C标记,研究揭示了这类古菌在水稻根际碳转化和甲烷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为进 一步理解RC-I古菌的生理生态特性,采用脱氧核糖核酸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研究了根表面的古菌活性对H2浓度的响应,结果证实RC-I古菌在水稻根际的 CO2还原和甲烷生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并且在自然的低H2条件下特别活跃。采用核糖核酸和DNA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在原位条件下,发 现它们在水稻根际的产甲烷功能和生理生态特性。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和《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后,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
(三)量化了水稻光合同化碳对土壤微生物量的贡献
采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微生物量测定的经典方法(三氯甲烷熏蒸法),定量分析了水稻光合同化碳对土壤微生物量的贡献,发现光合产物向土壤微生物量快速转移的现象,并发现水稻种 植一季后植物对微生物量的贡献约占总微生物量的三分之一。该研究证明了土壤微生物活动与植物光合作用的紧密关系,为量化水稻土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提供了理 论基础。
学术会议报告
近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情况:
1. Lu YH, Deciphering the Linkage between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iota in Intercropping System, 2016年8月21-26日,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bial Ecology, 蒙特利尔, Canada。(邀请报告)
2. Lu YH, 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in Methanogenic Syntrophy, 2016年7月31日-8月5日,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on Molecular basis of Microbial One 新陈代谢, New Hampshire, USA。(邀请报告)
3. Lu YH, Adaptation of Hydrogenotrophic Methanogens to Low H2 and Syntrophic Growth, 2014年8月24-29日, 1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bial Ecology, 首尔特别市, South Korea。(邀请报告)
4. Lu YH,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a New Mechanism for Syntrophic Interaction, 2014年10月25-27日, 2014 Annual Meeting on Microbial Ecology of Microbial Ecology Committee ESC, Beijing, China。(邀请报告)
5. Lu YH, Methanogenic Activity under Dry Wet Cycles of Rice Paddy Soil, 2014年6月8-13日, 20th World Conference of Soil Science, Jeju, South Korea。(邀请报告)
6. Lu YH, Adaptation to low H2 of a Paddy Soil Methanogen, 2013年7月1-3日, IC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erspectives for Rice-Dominated Landscapes, Giessen, Germany。(邀请报告)
最近发表论文
1. Zhang JC, Lu YH*. Conductive 四氧化三铁 nanoparticles accelerate syntrophic 甲烷 production from butyrate oxidation in two different lake sediments.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7(2016): doi: 10.3389/fmicb.2016.01316.
2. Fu L, Song TZ, Lu YH*. Snapshot of methanogen sensitivity to 温度 in Zoige wetland from Tibetan 高原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6(2015): doi: 10.3389/fmicb.2015.00131.
3. Hu A, Lu YH*.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mmonium and nitrate on methanotrophs in rice field soil.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85(2015): 31-38.
4. Leng LQ, Chang JL, Gen.G K, Lu YH, Ma K. Uncultivated Methylocystis 物种 in paddy soil include facultative methanotrophs that utilize acetate. Microbial Ecology. 70(2015): 88-96.
5. Li HJ, Chang JL, Liu PF, Fu L, Ding DW, Lu YH*. 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accelerates syntrophic oxidation of butyrate in paddy soil enrichment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7(2015): 1533-1547.
6. Lin B, Lu YH*. Bacterial and archaeal guilds associated with electrogenesis and methanogenesis in paddy field soil Source. Geoderma. 259(2015): 362-369.
7. Lu Y, Fu L, Lu YH, Hugenholtz F, Ma K. Effect of 温度 on the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a methanogenic archaeal community during rice straw decomposition.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81(2015): 17-27.
8. Lyu Z, Lu YH*. Comparative genomics of three Methanocellales strains reveal novel taxonomic and metabolic feature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Reports. 7(2015): 526-537.
9. Kim PJ, Bodelier PLE, Lu, YH. Mechanisms control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soils. Geoderma. 259(2015): 321-322.
10. Wang YN, Zeng XB, Lu YH*, Su SM, Bai LY, Li LF, Wu CX. Effect of aging on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fractionation of in soils derived from five parent materials in a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7(2015): 79-87.
11. Cheng L, Shi S, Li Q, Chen J, Zhang H, Lu YH*. Progressive 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n-alkanes coupled to 甲烷 production under mesophilic and thermophilic conditions. PLoS One. 9 (2014): e113253.
12. Conrad R, Claus P, Chidthaisong A, Lu YH, Fernandez SA, Liu Y, Angel R, Galand PE, Casper P, Guerin F, Enrich-Prast A. Stable isotope biogeochemistry of propionate and acetate in methanogenic soils and lake sediments. Organic Geochemistry. 73(2014): 1-7.
13. Hu Y, Xie L, Lu YH, Ren X. Isolation of viable type I and II methanotrophs using cell-imprinted polyurethane thin films. ACS Appllied and Materials Interfaces. 6(2014): 20550-20556.
14. Liu P, Yang YX, Lv Z, Lu YH*. Response of a rice paddy methanogen to syntrophic growth as revealed by transcriptional analyses. Appl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80(2014): 4668-4676.
15. Ke X, Lu YH, Conrad R. Different behaviour of methanogenic 古菌 and Thaumarchaeota in rice field microcosms.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87(2014): 18-29.
16. Zhang C, Yuan Q, Lu YH*. Inhibitory effects of ammonia on methanogen mcrA transcripts in anaerobic digester sludge.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87(2014): 368-377.
17. Cheng L, Rui JP, Li Q, Zhang H, Lu YH*. Enrichment and 动力学 of novel syntrophs in a methanogenic 十六烷degrading culture from a Chinese oilfield.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83(2013): 757-766.
18. Ke XB, Angel R, Lu YH, Conrad R. Niche differentiation of ammonia oxidizers and nitrite oxidizers in rice paddy soil.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5 (2013): 2275-2292.
19. Lu YH*. Reply to "Syntrophic propionate oxidation via butyrate: a novel window of opportunity under methanogenic conditions". Appl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79(2013): 4517.
20. Ma K, R Conrad, Lu YH*. Dry/wet cycles change the activity and population 动力学 of methanotrophs in rice field soil.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79(2013): 4932-4939.
院士候选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23年8月31日,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受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学术兼职
荣誉称号
研究领域
教学工作
科研项目
国际合作
代表性成果
学术会议报告
最近发表论文
院士候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