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辛与莎士比亚
拉辛与莎士比亚
《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法国作家司汤达于1822年创作的美学著作,首版于1823年,后于1825年出版。该书是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书中猛烈抨击了古典主义和三一律,提出文学应反映现实生活,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司汤达认为“一切作家都是他自己时代的浪漫主义者”,他们为同时代人说话,“满足社会的当前需要”。书中首次提出“要描写处在社会关系中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以及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司汤达反对因循守旧、束缚太多的古典主义戏剧,提倡学习莎士比亚戏剧,大胆创新。虽然该书是因参加当时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论战而写,声援了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但表达了现实主义的基本主张,为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被称为现实主义的美学宣言书。
内容简介
《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莎士比亚让·拉辛分别作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代表,象征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美学观点与封建贵族旧艺术的对立。司汤达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为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开辟了道路。本书还增收了司汤达《旅人札记》(选)、《意大利绘画史》导言、《阿尔芒斯》前言,以及司汤达一部未完成小说《吕西安•勒万》的序言等。
创作背景
1822年7、8月间,英国潘莱剧团到巴黎演出莎士比亚戏剧,受到巴黎一部分观众和舆论界的恶意捣乱和攻击,以致不得不停止演出。司汤达对此立即作出反应,写出文章,这就是英国侨民办的刊物《巴黎每月评论》同年十月号上发表的《拉辛与莎士比亚》,司汤达又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笑》,即本书第二章。第三章《浪漫主义》,应写于此后1823年年初这一段时间,但这时《巴黎每月评论》已和另一英国刊物合并,于是司汤达将这新写的一章连同前已发表的两章合在一起以《拉辛与莎士比亚》为题自费出版。浪漫主义和新的思潮日益猛烈冲击着巴黎古典主义堡垒。法兰西学院那部在当时享有极高权威的辞典也不能不对浪漫主义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浪漫主义这个新词作出自己的解释。法兰西学院院士奥瑞在1824年4月24日就此向浪漫主义发起攻击。将近一年后出版的《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二部分,便是对这位古典主义卫道士的回答。
作品思想
《拉辛与莎士比亚》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为创作能使一八二三年观众感兴趣的悲剧,应该走拉辛的道路,还是莎士比亚的道路?》主要讨论三一律问题。在司汤达看来,“关于让·拉辛莎士比亚的全部争论,归结起来就是:遵照地点整一律和时间整一律,是不是就能创作出使十九世纪观众深感兴趣、使他们流泪、激动的剧本”。结论是不言而喻的。司汤达认定地点整一律和时间整一律只是法国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并断言“这种整一律对于产生深刻的情绪和真正的戏剧效果,是完全不必要的。”不难发现,司汤达对三一律的看法完全来自约翰逊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虽然他对此只字未提。他指出,地点整一律和时间整一律的理论前提,即所谓制造舞台效果的逼真幻想,本身就是错误的。“人们到剧院寻求的并不是完全的幻想,观众知道他们是坐在剧院里,参与一件艺术作品的演出,并不是参加某一真实事件。”他甚至假设道,如果让·拉辛还生活在当今世界,他也不会按三一律写作,而他按新规则创作出来的戏剧将会使观众泪如泉涌,而不是只引起一点冷漠的反应。
第二章《笑》是对法国喜剧的评论。在此,司汤达援引了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给“笑”所下的定义,即笑是由于出乎意料地看到我们比别人优越而产生的反应。在司汤达看来,一目了然和出乎意料是喜剧性的两个基本条件,而怀有恶意的玩笑则会使喜剧的效果丧失尽。以此衡量,“莫里哀的喜剧浸透讽刺太多,以致往往不能提供愉快的笑的感受”,尽管拉哈泼、玛尔蒙代等新古典主义批评家一再宣称他是古今最伟大的喜剧家。司汤达肯定是最早使用“浪漫主义”这一术语的法国批评家,而且显然受到意大利语拼写方法的影响。不过,他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却极为简单。按他在第三章《浪漫主义》中的说法,“浪漫主义是为人民提供文学作品的艺术。这种文学作品符合当前人民的习惯和信仰,所以它们可能给人民以最大的愉快。”而“古典主义恰好相反。古典主义提供的文学是给他们的祖先以最大的愉快的。”因此,凡是为当代人写作的就是浪漫主义,不管那是什么时代;凡是将当代人的道德习惯和宗教信仰弃置不顾,一味摹仿古人的就是古典主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主义并不主张直接摹仿莎士比亚,“我们应该向这位伟大人物学习的是: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研究方法,和为我们同时代人创作他们所需要的悲剧的艺术。”多少令人感到惊异的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但丁·阿利吉耶里让·拉辛由于为同时代人写作而被司汤达称为“卓越的浪漫主义者”,而乔治·拜伦席勒却被认为缺乏浪漫主义精神。这种做法无异于乱上添乱,使得“浪漫主义”这一概念的内涵变得更加费解。第二部分发表于1825年,是对法兰西学院院士奧瑞的反浪漫主义言论所作的回答。从基本观点上说,它与第一部分并无二致,只是言辞显得更加激烈。司汤达继续抨击三一律和亚历山大诗体,抨击一味拟古的风气,声称:“浪漫主义悲剧是用散文体写的,剧中情节发展在观众看来经过几个月,在一些不同的地点发生”,而亚历山大诗体只配当作“一种掩饰愚蠢的遮羞布”。他认为:“一切伟大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者。在他们死后一个世纪,不去睁开眼睛看,不去摹仿自然,而只知抄袭他们的人,就是古典主义者。总之,挣脱沉重的镣铐,为同时代人写作,为他们提供最大的愉快,这就是司汤达所理解的浪漫主义
作品影响
《拉辛与莎士比亚》在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反对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挥过较大的作用,为欧洲文学指出了现实主义的方向。又因涉及到王政复辟时期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学、艺术、美学等多方面问题,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有其突出的地位和重大的意义。
作者简介
司汤达(1783—1842),19世纪初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原名亨利·贝尔,生于法国东南部一个城市,祖上有几代在本城法庭任法官,父亲是王家的律师,具有浓厚的保王思想。他从小就受巴黎大革命的影响,倾向自由与革命,因此父子之间感情很不融洽。司汤达17岁离开家庭,在拿破仑·波拿巴军队里当骑兵,不久升为军官,参加了意大利莫斯科的战役。法兰西第一帝国崩溃后,他从巴黎迁到意大利,在米兰侨居了七年,研究意大利的文学艺术,写出了《意大利绘画史》。后又在意大利住了六年,然后休假回国。1842 年3月23日在大街上突患中风症,当晚即逝世。著有小说《红与黑》《巴马修道院》《意大利遗事》,文艺批评有《拉辛和莎士比亚》《意大利绘画史》。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作品思想
作品影响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