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原动物属爬行纲
有鳞目蛇亚目
眼镜蛇科,为前沟牙类毒蛇。眼镜蛇药材气腥,味微咸,整体长度在150~200厘米之间,头部呈椭圆形,颜色为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前沟牙。该药材体背为棕褐色、黑褐色或黑色,颈背部有眼镜状白色斑纹,膨大时尤为明显。其体背部及尾部有窄的黄白色横纹10多条,腹面前段呈黄白色,有1个黑褐色横斑,横斑前有一对黑色斑点。该药材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其毒具有镇痛、
抗炎药、抗肿瘤等
药理学作用,在中国食用、药用历史悠久。
截至2022年12月,眼镜蛇作为中药材尚未载入中国药典,也没有相应的部颁标准,仅收载于1996年版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与2006年版的《
湖南省省中药材标准》中。
全长1-2m。体较粗壮,头呈椭圆形,头颈区分不明显,头及体背黑褐色,颈部具眼镜状斑纹,体背呈黄白色至灰褐色。无颊鳞,眶前鳞1,眶后鳞2或3;鳞2+3,上唇鳞2-2-3式。背鳞平滑,23-21(19)-15行;腹鳞160-196;肛鳞2分,尾下鳞38-54对。
生活于平原、
丘陵及山区。白天及夜间活动,性凶猛,受惊时能竖起体前部,颈部膨扁,呼呼作声。以鼠、鸟、蜥蜴、蛇、蛙等为食。分布于安徽、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台湾、湖北、湖南、
广东省、
海南省、广西、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等地。
体较粗壮,头呈椭圆形,头颈区分不明显,体长140-150cm。头黑褐色,颈部背面具眼镜状斑纹,体背部黑褐色,有狭的黄白色横斑,斑纹有时呈双条形。腹面前段呈黄白色,有1个黑褐色横斑,横斑前有1对黑色斑点,第21-24鳞呈淡黄色,其余均为黑色。无颊鳞。背鳞平滑斜行。气腥,味淡。
骨骼:左右鼻骨的外侧缘较突出,两鼻骨的背面整体观近
菱形,棘突较低矮,前关节面不在前关节突尖端。椎体下突与脉突的侧面观成竖刀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