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滩镇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辖镇
谢家滩镇,是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北陲重镇,东接景德镇市,西连九江市彭泽县,南临九景高速,北邻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处昌、九、景金三角腹地,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国道G236芜汕线穿镇而过,环鄱阳湖(东岸)旅游公路起点就在本镇街区,距鄱阳县城约70公里,距景德镇罗家机场60公里,距南昌昌北国际机场15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鄱阳县四大水系之一的西河蜿蜒流经谢家滩镇,形成一道天然而亮丽的风景。谢家滩镇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230人(2017年)。现辖1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
谢家滩镇系鄱阳县北陲重镇,南濒九景高速公路,北邻安徽省东至县,处昌、九、景金三角腹地。省道石宁线穿镇而过,谢彭线(谢滩——九江彭泽)、谢潼线水泥路面纵贯全境,西河蜿蜒流经本镇汇入鄱阳湖。距景德镇市机场60公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1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气候特征
谢家滩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特征分明。年平均气温17.6℃,月平均气温4.8℃,七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低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9.8℃,年平均降水量1582毫米,平均无霜期280天。辖区内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质达国家1类,噪声场界值符合国家标准。
行政区划
现辖1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344个村民小组,3个林场。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57230人(2017年),民族主要是汉族聚居区。
经济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115.8万元,招商引资完成1亿元。
农业
谢家滩镇耕地面积近6万亩,主要作物有优质水稻、烟叶、棉花、大豆、红薯、油菜、芝麻、花生等。山林面积204000亩,大部分为天然林,植被茂密,绿化面积达33℅以上,可养殖水面达7000余亩。地下矿产有:刘家山铜矿,虞家坞铅锌矿,大岩石灰矿,东堡磷矿及余畈高岭山大理石等。谢家滩镇位于鄱阳湖平原与丘陵区交界处,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平原,海拔多在20米左右。谢家滩镇区位于南部平原区,谢家滩镇地势北高南低,丘陵面积占总面积近60℅,农用面积占16℅,其余为河湖等其他面积。谢家滩镇域土壤除水稻田外,主要由红壤和黄壤土覆盖,厚薄不均。植被茂盛,大部分为天然林,绿地面积达33℅以上。
工业
谢家滩镇以西河为依托积极推进一河两岸经济区建设,成功做熟一个500亩以上的河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第一要务”,加快经济发展,为建设文明村镇打好良好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连续两年实现招商引资亿元以上。2007年为县工业园成功引进了投资5000万元的加西亚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万仓电工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在镇内落户投资5000万元的鑫丰源矿业公司,均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产生税收。2008年引进了投资2000万元的浙江杭州恩豪米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江苏宜兴振兴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瑞阳油茶种植加工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晚禾农业科技生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二是努力壮大民营经济。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在鄱阳县乡镇中率先创办了“民营经济创业园”,并成功引进了江西华创纺织器配件有限公司、三潼服装厂、谢家滩编织袋厂等100余家企业,安置富余劳动力2800余人。企业每年创税350万元以上。三是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立足“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让群众树立“办企业是创业,搞种、养、加工小项目也是创业”的观念,大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通过“龙头带、政策促、政府帮”等措施,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优化升级。谢家滩镇在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的同时,打造了梅花鹿、烟叶、速生林、蚕桑、畜牧、水产等一批特色种养基地,并成立了水禽生产、高峰米业、义木工艺品加工、随缘薯业生产等4家较大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公司+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谢家滩镇正着手筹建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使全镇初步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上项目,人人搞经营”的生动局面,全面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达到3680元。
养殖
鄱阳县谢家滩镇义门村菁润鹿业养殖场内,42只梅花鹿在园中奔跑、嬉戏,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梅花鹿以其长出的鹿角、鹿茸等珍贵药品,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年收入将高达15万多元。为合理使用有利的饲料资源——野生纯天然草,谢家滩镇鼓励内屋组村干部带头饲养梅花鹿。梅花鹿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有广阔的商机,不断探索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为做好梅花鹿养殖这一特色养殖项目,养鹿场还与吉林省养鹿场签订了购鹿和鹿崽交易合同,定期来收购鹿角、鹿茸,给养项目上了购销保险。
文化
歌舞乐队
谢家滩镇成立有老年歌舞队和农民铜管乐队,赣剧团等娱乐团体。其中谢家滩镇业余赣剧团创办于1975年,现有演职人员40人,保留剧目38本,设备资产20万元,年演出300余场,年创收28万元,是一个既能演现代戏又擅长传统赣剧(饶河调)的农民剧团。剧团坚持扎根农村,面向基层,业余演出,服务“三农”,创作演出了几十个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现代歌舞、小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村文艺骨干。改革开放以后,剧团像火红的山茶盛开在赣东北的红土地上,创新思路,开辟市场,将一批优秀的赣剧(饶河调)奉献给“赣、皖、浙”三省200多个乡镇的人民群众,既传播发展了优秀的赣剧(饶河调)艺术,又走出了一条很有特色的自我发展新路。剧团多次参加省、县汇演并获奖。《江西日报》、《上饶日报》、《大文化》(省文化厅刊物)、《鄱阳报》曾载文推荐剧团经验。
文物古迹
谢家滩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主要的人文自然景观有淮南王英布墓、汉墓群、出土文物有剑、铁鼎、陶器等,已被县博物馆列为一级收藏品;特别是位于大岩岭内深不可测的龙潭及溶洞,已发现潭内极为珍贵的“准白甲鱼”,龙潭周围山高水陡,怪石峭壁到处可见,景色险而怡人;还有明朝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日战鄱湖,夜宿檀溪”的景观——檀溪渡,现存有石板桥及河床马蹄印、碑文及凉亭等实物。
社会
城镇建设
2007年,谢家滩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围绕“抓招商,强工业;抓城镇,旺商贸;抓特色,促农业;抓基础,谋发展;抓教育,着长远”整体工作思路,巧借谢家滩镇远离中心城市这一地域“优势”(注:离鄱阳县、九江、景德镇中心城区60公里以上),依托中国文明村镇金字招牌及被列为鄱阳县“1+1+9+X”的九个重点建制镇这一战略机遇,确立了“举谢家滩镇之力,倾力打造鄱北边贸区域生态中心重镇”这一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对行政中心实施整体搬迁(镇政府、派出所、计划生育大楼),新建了司法大楼、土管大楼、谢家滩交警中队大楼,形成了新的行政中心。实施“东扩、北沿、西连”战略举措,东扩即向田铺村委会延伸;涉及人口2000余人;西连即向郭贺村委会延伸,涉及人口3200余人。按照“依托碧石线,做强明新街,打造华民路,拉长产业链,完善功能配套设施,辐射西河两岸”的城镇建设框架,快速推进及做亮“11235”工程。1园即华民公园;1区即居民小区;2路即华民南路、华民北路;3街即明新街、精品一条街、建材一条街;5功能即车站、宾馆、集贸市场、幼教中心、大型超市。做到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拓展一片。集镇人口也由2003年的4500余人急增至2007年1.2万余人,年均增长近2000人,预计2008的中心集镇人口将增至1.5万人,至十一五期末,中心城镇规模2.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2万以上。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面实施了农网改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联通相继在本镇设网点,全镇基本达到了无盲区。中国电信集团在本镇已设三个电话端局,装机容量达6300门之多,通信极为方便。本镇现有二级沥青路16.5公里;水泥硬化公路22.65公里,是全省硬化路里程较多的农村乡镇之一。
卫生事业:镇区有一座一级甲等医院,用地面积9431平方米,有门诊大楼、住院部、综合大楼、影像大楼,在编医务人员5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人,中级职称18人,现拥有电子显微镜、半自动化仪、血球分析仪、400毫安X光机等大型设备,能独立开展胃、胆、脾切除等多项手术,属于我县一级甲等医院;现有病床位50个,新的门诊大楼正在建设中,各村设有医务所。
镇区垃圾实行定点投放,在镇区以北设有垃圾处理厂,镇区主、干道都设置垃圾箱,现有华民公园、西河文化广场、文体广场、西河湿地公园,电影院一座,篮球场等体育场所若干。本镇在华民公园设有敬老院一座、莽塘村养老院一座,并规划在各中心村建立养老院。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位置
气候特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农业
工业
养殖
文化
歌舞乐队
文物古迹
社会
城镇建设
基础设施
参考资料